中野四纵第一任司令陈赓将军。
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共有野战部队61万人(包括相当于纵队的22个纵队和师,相当于旅的94个旅和师),平均每个纵队1万人。一开始一个纵队一般辖2到3个旅(师),2个旅居多,不过8000人。比如晋祠军区只有七个旅,三个纵队两万多人。黄克诚将军率领的新四军第三师(东野第二纵军,后为第三十九军)进入东北时,3个旅、9个团、3万人的兵力实属罕见。
黄克诚将军
解放战争中期,各战略区纵队数量差距进一步拉大。刘邓的军队挺进大别山前,各主力纵队人数接近3万,但第九纵军(后空降为第十五军)等地方军只有1.23万人。刘邓的军队在大别山后,主力损失很大,加上部分部队地方化,主力纵队只有3个旅6个团左右,平均不到1.5万人。东北野战军的纵队最多,有3万多人,最难的3、4纵队有2万多人。西北野战军作战环境最艰苦,纵队数量最少,每个纵队只有七八千人。
亮剑剧照
在大决战期间,每个战略区域的纵队数量差异甚至更大。东野作为全军最强大的野战军,有12个纵队,平均每个纵队5万人左右。一般下辖3个师,9个团,1个炮兵团。东野入关前,所辖十几个独立的野战师团被分成各个纵队。一个主力纵队下辖4个师12个团,人数庞大,有六七万人,几乎相当于西北野战军的一个兵团。华野的主栏参差不齐,最多的时候有31000栏左右。其他主力柱在23000-28000之间,大决战后达到45000。刘邓的中野仍然很困难。主力1、2、3、6纵队依然没有恢复实力,平均1.5万。直到淮海战役补充,恢复三师九团,才达到三万多人。华北军区部队的纵队编制和中野差不多。西北野战军8个纵队2个骑兵旅,只有15.5万人,每个纵队不到2万人。之后全军各野战军分别改编为1234和华北野战军,全军各纵队改编为部队,各纵队退出解放军。
建立三个字段列
可以看出,不同时期、不同战略区域由于发展的差异,列数差异很大。东北野战军历来纵队数量最多,华东野战军次之。刘邓的军队类似于聂的华北军区,而西北野战军一直是人数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