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的特色关于松鼠桂鱼

洛阳唐三彩2023-03-20  16

“松鼠桂鱼”是姑苏菜肴中的代表作,在海内外久享盛誉。这只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更让人感兴趣的还有声。当炸好的犹如“松鼠”的桂鱼上桌时,随即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这“松鼠”便吱吱地“叫”起来。 据说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就有“松鼠鲤鱼”了,乾隆曾品尝过。后来便发展成了“松鼠桂鱼”。清代《调鼎集》中有关于“松鼠鱼”的记载:“取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油、酱油烧”。季鱼,应是鲫鱼。这条记载间接证明苏州乾隆年间有“松鼠鲤鱼”的传说是可能的。因为《调鼎集》中的不少菜肴均是清乾、嘉时的。其次可以说明今天的“松鼠桂鱼”正是在“松鼠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是,古代的“松鼠鱼”是挂的蛋黄糊,而今天的“松鼠鱼”是拍干淀粉。古代的“松鼠鱼”是在炸后加“油、酱油烧”成的,今天则在炸好后直接将制好的卤汁浇上去的。此外,今天的“松鼠鱼”在造型上更为逼真,其味酸甜可口,这些都是古代的“松鼠鱼”所难以比拟的。

松鹤楼

介绍

介绍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徐氏在苏州玄妙观创建,经营面点带卖饭菜。迄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松鹤楼是目前苏州地区历史最为悠久、饮誉海内外的正宗苏帮菜馆。它是苏帮菜厨师的摇篮,也是商务部首批认定的老字号餐饮品牌。松鹤楼的名厨在国内外烹饪大赛上屡获金奖,而松鹤楼也荣膺了商业部、内贸部授予的“金鼎奖”、“中华名小吃”及“国家特级菜馆”等称号。由于松鹤楼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苏州美食,因此,它常常见诸电影和文学作品。

影片《中华三味》和《美食家》都取材自松鹤楼,而著名小说家金庸在其《天龙八部》中就多次提到松鹤楼。2007年,八十四岁的金庸重回松鹤楼,在品尝了苏帮美食后,欣然命笔,写下了“百年老店,历久常新,如松长青,似鹤添寿”的题词。 松鹤楼从气象万千的明清款款而来,走出了一段悠长而又舒缓的岁月。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让松鹤楼浮浮沉沉地演绎着它全部的繁华与喧嚣。如今的松鹤楼在苏州快速崛起之时,又开始着它新的传奇。正如金庸先生寄于它的期望,作为苏州餐饮第一家,它定能“历久常新”的。

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徐氏在苏州玄妙观附近创建,经营面点带卖饭菜。光绪年间(1875—1908)饭菜生意兴旺,经营额超过面点。到1918年,因经营不善,餐厅濒临倒闭。后由天和祥店主张文炳牵头以合股形式租赁该店,改名为和记松鹤楼。经营苏帮正宗名菜。张文炳接手时的松鹤楼,还只是个两小开间的不起眼的饭店。经营酱方、醋溜鲤鱼、焖肉豆腐、红什拌、炒三鲜等菜肴。张文炳任经理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延聘名厨,重视人才培养。先后从天和祥、天锡、大新楼聘请苏菜名厨。名手汇集,不仅精于苏菜炖、焖、煨、焙等传统技法,而且讲究选料、刀工、火候。每道菜的色、香、味、形,都要按苏菜的正宗风味做。并陆续创制数十种新名菜,如原汁扒翅、白汁元菜、松鼠鳜鱼、荷叶粉蒸肉、西瓜鸡、巴肺汤和暖锅等应时佳肴,都有独到之处,显示出了苏式菜肴原汁原味的特有风格。这在松鹤楼的店史上是一次重大转折。松鹤楼又坐落在市内一条古老而繁荣、热闹的观前街的中心点,故遂成为名流聚宴的场所。

正因为它“出

外景全貌

外景全貌

生”在乾隆年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松鹤楼的轶事很多,就是苏州评弹中还有一段乾隆大闹松鹤楼的书呢。但相传最多的是: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时,曾化名高天赐,随身带二名保镖,青衣小帽,信步走进了松鹤楼,见神台上欢蹦乱跳的“元宝鱼”(祭品鲤鱼),煞是好看,便要捉来食用。可是在当时此鱼属敬神“祭品”,却又慑于“圣命”难却,堂官便与厨师商量,想出一“计”:取鱼头似鼠,松鹤楼首字有“松”之意,将鱼烹制成松鼠形(后改鳜鱼),以避宰杀“神鱼”之罪。乾隆食后,赞扬不已。从此,松鹤楼的“松鼠鱼”就闻名于世了。这些趣事儿经夸张渲染,成了苏州妇孺皆知、娓娓动听的佳话。

1956年公私合营,松鹤楼获得新生。但好景不长,后又受“文革”的冲击。经多次扩建,而今的菜馆,总面积达到3295平方米,比私营时增加四倍多,设计布局,精致典雅,既富有民族风格,又宜招待外宾,整个大楼宽敞、明亮、美观、大方,可容2000多宾客就餐。红薯甜甜的,红烧肉甜而不腻,

苏州菜属于苏南菜,比较甜!但是苏州菜不属于苏菜(淮扬菜),应该跟苏北菜一样不在淮扬菜里面!苏北菜是鲁菜和徽菜的结合!苏南菜应该算是上海本帮菜和杭帮菜的结合! 苏州小吃都在观前街和太监弄!得月楼和松鹤楼是老店值得一去,特别是他们做的松鼠鳜鱼很好! 松鼠鳜鱼(得月楼最好) "松鼠鳜鱼"是苏州地区的传统名菜,在江南各地一直将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肴。用鳜鱼制菜各地早有,一般以清蒸或红烧为主,而制做形似松鼠的鳜鱼菜肴则首先是苏州地区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后来苏州官府传出乾隆在松鹤楼吃鱼的事,此菜便名扬苏州。其后,经营者又用鳜鱼制作,故称"松鼠鳜鱼",不久此菜便流传江南各地。清代《调鼎集》记载:"松鼠鱼,取(鱼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炸成松鼠式,油、酱烧"。此菜从创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它已闻名中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菜肴之一。 除了松鼠鳜鱼之外还有其他很好的食物如下: 八宝糕 白汁鼋菜 鼋菜,其实就是鳖(甲鱼),其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成份非常丰富,尤以春季的“菜花甲鱼”和秋季的“桂花甲鱼”最为肥壮。所以,苏州人有在春、秋二季吃“白汁鼋菜”或“清炖甲鱼”滋补养身的习俗。 白汁鼋菜是将甲鱼切成块状,辅以山药、笋、香菇、葱姜、盐、酒等调料,煮熟后卤汁明亮稠浓,口味咸中带甜,是苏州的一道传统名菜。 碧绿虾仁 此菜品是一道苏州菜,色形俱佳,味道极为鲜美. 鸡油菜心 苏州终年有青菜,鸡油菜心以矮肢叶肥的小塘菜的菜心和熟火腿为原料,先将菜心洗净后根部切成“十”字花状,切平菜叶,加入各种辅料和调料烹调,最后浇上熟鸡油、鸡汤,放上火腿片。此菜菜心翠绿,火腿鲜红,色泽美观,劳菜吃多后尝一盆鸡油菜心,更觉鲜嫩、清香、爽口、不油不腻,在宴会上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 。 叫化鸡 相传在明末清初,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子,某天偶得一鸡,却苦无炊具调料,无奈之中,便将鸡宰杀去除内脏,带毛涂上泥巴,取枯枝树叶堆成火堆,将鸡放入火中煨烤,待泥干成熟,敲去泥壳,鸡毛随壳而脱,香气四溢,叫化子大喜过望,遂抱鸡狼吞虎咽起来,再以后,这种做法被菜馆中的人学去,对其制法亦精益求精,并增添了多种调味辅料,因此赢得了众多食者的赞赏,名声远扬,慕名品尝者,常年络绎不绝。 绿豆糕 绿豆糕是苏州传统的清凉解热的夏令食品, 农历端午节前后生产。有荤、素两类。味分玫瑰、枣泥、豆沙和不用馅心(称清水)之分。苏州城乡民间都有端午节吃绿豆糕的习俗。 母油八宝鸭 将原带骨鸭,改为出骨鸭,并在鸭肚里加上川冬菜、香葱、猪肉丝等配料,在调味上又改用苏州著名的母油(在三伏天晒制到秋天用的优质酱油),其味更佳,同时取名为“母油船鸭”。此菜近百年来已成为太湖菜中最著名的传统名菜。 松子枣泥麻饼 选用白砂糖、饴糖、鸡蛋、食物油、小麦粉等原料制作皮面,用果仁、果肉、芳香花料等配制成馅料,用皮面裹入枣泥、松仁馅料,精工焙烤而成。 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是我国的传统食品,更受到江南地区人民的喜爱。苏式月饼用小麦粉、饴糖、食用植物油或猪油、水等制皮,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或猪油制酥,经制酥皮、包馅、成型、焙烤工艺加工而成。 西瓜鸡 西瓜鸡是苏州传统时令名菜。用夏天消暑的佳品西瓜,与鸡熟制,味美清香,富有营养。西瓜鸡以肥嫩母鸡为主料,断开脊背,斩头去爪,取出内脏,洗净,加清汤、火、笋片,放旺火烧沸,并焐至鸡烂。在西瓜上雕一盖,去瓜瓤,在瓜皮上雕上文字或图案,在沸水中略烫,再入清水浸凉,然后将鸡放入西瓜内,倒入鸡汤,并放进火腿片、笋片、香菇等,加原汤,盖上瓜盖,蒸几分钟后便可上桌。西瓜鸡鸡肉鲜嫩,汤清瓜香,为夏令时菜。 响油鳝糊(松鹤楼的最好) 黄鳝很有营养,还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可以疗虚损、补五补中益气、除风湿、降血糖等。而“响油鳝糊”是传统的淮扬名菜。今天,我们请来曾是国宴厨师的邱于发来教大家做这道很有名的淮扬菜,在家中待客的时候端上来,可是很能让人食指大动的。这道响油鳝糊也是因为端到桌上还在“吱吱”响而得名,所以要记住的是这道菜一定要趁热吃,鲜嫩可口的鳝鱼凉了就不美味了。 雪花蟹斗 雪花蟹斗系苏州地方名菜,蟹壳内放主料蟹粉,上盖发蛋,色自如雪,黄油四溢,蟹粉鲜肥;再加火腿末等配料点缀,鲜艳悦目,色、香、味、形、器具备,此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芝麻酥糖 芝麻酥糖是苏式酥糖中代表品种之一。以上海高桥麻酥为例,以松酥油润、香甜适口而畅销市场,尤其适于老年人食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1822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