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八大神秘古国

齐羽2023-03-20  22

云南八大神秘古国是古滇王国、哀牢古国、句町国、勐卯古国、南诏古国、果占壁王国、自杞国和大理国。云南省,简称云或滇,位于西南地区、省会昆明。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

特点: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滇西北属寒带型气候,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滇东、滇中属温带型气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属低热河谷区,有一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进入热带范围,长夏无冬,一雨成秋。在一个省区内,同时具有寒、温、热(包括亚热带)三带气候,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平均递降0.6-0.7℃,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景象别具特色。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位于昆明·环湖南路·滇池南岸,便利交通可直达长水国际机场、泛亚高铁新南站,通过环湖路、昆玉高速、安晋高速、昆楚高速、昆曲高速等公路通达全省各地及西部各省市,2018年地铁9号线开通,迅速畅达市区各个区域。

自驾路线——

1、昆明主城——昆玉高速(自富有收费站至老昆洛公路呈贡方向)——中广公路——环湖南路——项目景区; 

2、昆明主城——广福路——环湖东路——环湖南路——项目景区;

公交路线——

K31路,终点站“七彩云南·古滇名城”站下车

地铁路线——

地铁9号线(预计2018年底开通)古滇站下

项目坐拥500里滇池山水宜居环境,滇海美境尽收眼底,5.6公里的环滇慢行步道、1100亩精品湿地公园、700亩森林公园、古滇艺海大码头、古滇樱花谷、滨湖水系景观、108个森林泡池的七彩云南·温泉山庄。

依托原生高原山水打造的品质旅居山水低层美宅,以低容积率、高绿化率、优越的交通,将诗意栖居的魅力发挥到了高。

3800亩长腰山山水低层美宅,约150-220平米小空间大享受的滇池墅,山景,林景,水景,每一处望出去都各不相同,以赖特草原风格设计,致敬高尚生活。

了解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更多信息

文/一南

前不久我们去了一趟云南博物馆,这里真是个大宝藏,这里包罗万象。有数亿年前的古生物,有数千年前的古滇国,有大理南诏鼎盛的辉煌。穿梭在 历史 文化自然,穿梭在个人与民族之间。云南博物馆的发现之旅,处处都有离奇的故事。在众多藏品中,举世闻名的有滇王之印、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西汉时期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大理国时期的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大理国时期的金翅鸟等等,这些文物堪称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在这里让我们感到与众不同的是, 历史 上曾经存在的少数民族政权在这里的文物展品中也有着存在和印证,原来中国的 历史 中有两个消失的古王国。其中,苍山洱海边,存续了500年的大理国更在这里解开了神秘的面纱。

了解大理国,得先从南诏国讲起。南诏是中国 历史 上存在时间较长、特色颇为突出的一个地方性政权。隋末唐初,在云南大理洱海周围形成了六个势力较大的乌蛮、白蛮部落,合称“六诏”(“诏”是当地的土语,有“王”和“地区”两层含义)。其中,蒙舍诏因处于其他五诏之南,故又称“南诏”。唐玄宗时,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了六诏,并于开元二十六年(738)被封为云南王。第二年,皮逻阁迁都大和城(今大理南太和村),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权臣郑买嗣杀死南诏王,南诏亡。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国号大理,直至南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为蒙古所灭。从南诏到大理,佛教一直是最为盛行的宗教,至今依旧耸立在点苍山麓的崇圣寺千寻塔就是最好的见证。

宋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像是大理国时期作品,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阿嵯耶”一名出自《南诏图传》,也被称为“真身观音”,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独有,是佛教传入大理国后世俗化的结果。造像由纯金打造,观音高髻双辫,髻中藏佛,手结妙音天印;它,上身袒露,下身着裙,裙饰阴刻U形纹;赤足,足下有方柱形榫头,身后饰银质长葫芦形镂空雕花背光。造像面相恬静,略带笑容,身段线条优美,长裙装饰如湿衣出水,被看作是最早传入云南的观音造像,貌如时人,透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被称为“云南福星”。

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最重要、最受尊崇的一位神只。它是古代云南地区与唐、宋同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前后存续了有五百年之久,都城就是今天的大理。关于阿嵯耶观音有着众多神秘的传说,说他用智慧战胜了专吃人眼的恶魔罗刹;说他曾赐予南诏公主风瓶,可以吹开洱海水可以去看望化为石骡的情人;说他曾帮助大理国开国君主段思平,避开敌人追杀,又获神枪宝马,建立起传了22代的大理国。从唐朝到明清,虽然大理国不复存在,但阿嵯耶观音是大理地区民众最神圣的信仰。

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出土的阿嵯耶观音像作为大理时期的珍贵艺术品,是大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观音像的粉本是由印度僧人菩立随诃于南诏保和二年(825)从印度传入的。在铸造阿嵯耶观音像的过程中,大理地区的古代工匠参照这个粉本的同时,又结合南诏、大理时期王族所戴的王冠、白族人的脸型,铸造出了这种兼有中国大理和印度风格的综合型造像。从中可以看出,地处中国西南的南诏、大理在文化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他们一方面大量吸收中原内地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外国的优秀文化,创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阿嵯耶观音像不仅仅是云南一省的艺术瑰宝,更是中国人民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艺术交流的见证。

大理妙香佛国,《大理行记》是元代郭松年创作的一部行记。里面记载了元初大理地区的 社会 经济生活状况,以及山川、风物、土地之庶美。虽然此时上距蒙古平大理国已经40年,元王朝在这里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措施,但是由于封建 社会 的生产力发展比较缓慢,因此此书的记载可以窥见大理国时期云南 社会 生活的概貌,弥补有关大理国时期云南史料不足的缺憾。特别是《大理行记》不仅记述了该地区“江山之美”、“灌溉之利”、“禾麻遍野”、“百姓富庶”的 社会 生产景象,而且还对南诏大理国的宗教与政治文化的关系作了准确的阐述和精要的记述:“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凡诸寺宇皆有道居之。得道者,非师僧之比也。师僧有妻子,然往往读儒书,段氏而上有国有家者设科选士,皆有此辈。

宋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是大理国时期作品,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金翅鸟梵名“迦楼罗”,被尊为大理的保护神,是佛教护法中的天龙八部。 传说金翅鸟原来是一种很凶的大鸟,可慑服诸龙,体积很大,展翅时可达336万里,以龙为食,使龙族苦不堪言。后来金翅鸟皈依佛法,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这座金翅鸟鸟头饰羽冠,羽翅向内卷作欲飞状,两爪锋利有利,立于莲座之上;镂花火焰形背光插在尾、身之间,饰水晶珠5粒。制作时,先将头、翼、身、尾分别锤刻,再焊接为整体,体态雄健圆浑,充满勃勃生机,工艺细腻,造型精美绝伦。

七彩云南,拥有令人羡艳的壮丽山川、丰富多姿的民族文化。在这片神秘富饶的红土地上, 历史 曾在这里埋下过绚丽的种子!这其中最饱满最有力量的一粒,就是在 历史 长河中梦幻般被湮没了2000多年的古滇王国。

最早与古滇国有关的故事发生于公元前三世纪。楚王派庄硚率兵来到滇池附近,庄硚返回的路却被秦军断了。于是他和当时带来的2万余人便留了下来,改变服饰,入乡随俗,自立为王,建立了后入所称的“古滇国”。古滇王国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帝国,它鼎盛于战国至西汉。远离中原文化的影响,因此更具有民族气息。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於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

滇国是中国 历史 上一个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古老文明,除了《史记》寥寥数百字的记载以外,西汉以后的 历史 ,并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滇国的痕迹,这个曾经非常辉煌的王国在消失了之后便陷入了长久的静默。因而,这段 历史 记载的文字甚至古滇王国的存在,都遭到质疑。直到滇王金印出土。

1956年,云南省的考古学家在昆明近郊晋宁石寨山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发掘快要接近尾声时,一枚方形突起物引起了考古发掘者的注意。它深藏于第6号墓内一具制作精美的朱黑漆棺底部。尘土退尽,显现的是千古传闻的见证——翻过那枚金色小块,四个汉篆映入眼帘:滇王之印。至此,古滇王国的存在终于得到了证实。随着一批批与中原风格完全不同的精美青铜器被逐一发掘,神秘的古滇王国渐渐显出了轮廓。

古滇国出土的数万件青铜器物中,有一种被考古学者命名为“贮贝器”的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在这种青铜器的盖子上,都铸有一些神态各异的人物,每一组人物所构成的生活场景,就如同滇国 社会 生活的某一凝固的瞬间。这种铸有大量写实人物的青铜器在中国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被发现,就像中原的史书一样,汉代写在竹简上,滇国就铸在青铜器上,实际上是他们国家大事的一种记载,它的史料。

古滇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在滇国的统辖范围内,可以看到身着不同服饰的人群有数十种之多,专家们根据 历史 记载和人类学家的田野工作来判断他们不同的族属关系。滇国主体民族的标准着装有器物上的男巫师、女巫、滇国土著仆人、被称为昆明人的羌人等的服饰打扮。滇国还有很多被俘获的人在这里给滇国人做奴隶,比如当时的三苗人等。通过不同的服装,人们发现了滇人的不同职业,由此专家们认为滇国已经有精细的 社会 分工。古典的服饰非常丰富,经过复原后的服装和饰品更显示出它们的华丽纷呈,这都是滇国人埋藏于地下留给后人的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

贮贝器上铸有身着奇异服饰的具有超群法力的男祭司在舞蹈,这是滇人信仰的一部分,是一种祭祀仪式,也是一种带有宗教意味的舞蹈。通过他们的动作,我们依稀看见了滇人舞蹈的古老和神秘。另一个贮贝器的顶盖记录了一个佩剑武士骑马狩猎的场景,这证明滇人有着狩猎传统。因为狩猎是滇人获取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上至滇王下至普通的百姓,滇人对狩猎的喜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战国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也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墓葬群中墓坑最大,随葬品最多的24号墓。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大牛与小虎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几近完美。

滇文化在东汉初逐步被中原汉文化所融合,但滇文化在 历史 长河中的地位作用至今依然光辉四射。青铜铸造独创的“失蜡法”至今仍是精密部件的主要铸造法。作为一种 历史 、地域的滇文化,它是世界文明史中永远辉煌的篇章。也许有一天,我们能用身边这些残存的 历史 碎片,再现出那段灿烂的青铜文明。

#全民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1814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