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海丰湿地还是“中国水鸟之乡”。水波荡漾,鸟翔碧空,人不捕鸟,鸟不惧人。水牛在湿地保护区低头吃草,鸟儿在牛背上引吭放歌。
阳光下,海丰公平水库裸露出来的草地上,站着一排白鹭,蜷曲着头,似在睡觉,又似在观察着浅水处鱼虾的动静。
轻风吹皱了水面,水鸟像被惊动了,展翅掠水而飞。在附近水里悠闲游曳的3只黑脸琵鹭似乎听到了什么,来回甩头,接着一个猛扎进水,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
3月并不是保护区赏鸟的最佳时节,但数百只水鸟集聚的场景,依然让身居城市森林的人感到心旷神怡。
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由同属黄江河流域的公平区、大湖区和东关联安围区组成,总面积11590.5公顷。从公平水库溯江而下,大约在十几公里处,黄江河水一分为二,分别注入在大湖区和东关联安围区。这两处都是黄江河仅有的两个入海口。三个区间中心位置两两相隔30公里以上。从卫星图上看,三个区呈品字结构,黄江河则像一个“人”字把这三块相距甚远的独立区域绑在一起。
“这三块区域的特点十分明显,”常年在这里做科学研究的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专家胡慧建博士说。一水三区,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也因为特殊的区位情况,使得它同时拥有滨海湿地和库塘湿地特征。这两类湿地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也使得保护区鸟类具有多样性。
人鸟相安
在这个没有红线的保护区里,候鸟迁入迁出,村民耕作养殖
保护区地处汕尾市海丰县境内的沿海地带。与传统意义上的保护区不同,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没有红线的保护区。在保护区里,还驻扎着不少村落,800余户村民在这里耕作养殖。
在东关联安围,刘师傅和几个村民正在清理蚝,打算清理后装船。他们要把这些从广西拉来的蚝放到自己的鱼塘放养。小船的不远处,几只水鸟来回游曳,并不受他们的打扰。
每年的4月-11月,是当地传统的养殖期,10月-11月则可收获。而此时,正好是保护区候鸟大量迁入的时期,到翌年3月-4月候鸟迁出,两者在时间上正好错开。在候鸟时期,当地既有已收获养殖塘,也有未收获养殖塘,这为候鸟提供了很好的觅食环境。当地人还有将水鸟(特别是鹭鸟)看成是吉祥鸟的习俗。因此,在日常养殖中,从不排斥水鸟觅食,而在养殖收获时,也经常出现成群水鸟聚集觅食的壮观场景。
保护区里,典型的地带植被除了红树林,还有常绿阔叶林。但历史上,这些植被都曾遭严重破坏。尤其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围垦造田,阔叶林几乎绝迹。
值得庆幸的是,围海造田的伤害正在逐步修复。海丰的沿海养殖一直沿用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方式,也就是在涨潮时,将堤打开,让海水和鱼虾蟹进入养殖塘,退潮的时候,再把开口堵上,海水及其鱼虾蟹就留下来了。从此,鱼虾蟹在养殖塘里自由生长,渔民也不投放饲料,因此水污染不大,也使沿海湿地能够长期保持下来。
鱼鸟之欢
传统养殖塘水位低,水鸟获得了丰富食物,也被渔民看成吉祥的象征
公平水库是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三块独立区域中的一块,属于大型水库,位于海丰四大水系中的黄江河上游,是少有的近海库塘湿地。这里生活着雁鸭类、鸻鹬类、海鸥类、鹭类等等多种水禽,每年有2万多只鸟来这里。
公平水库是浅水型水库,有很多裸露的浅草滩,水库周围有多条溪流,非常适合候鸟聚集和觅食。“尤其是湖中心的一些小岛,因为常年没有人打扰,已经成了小鸟天堂。”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摄影师蒋果丁说。
传统粗放的养殖塘水位较低,为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加上部分原生湿地,使得保护区的水禽鸟种类出现多样化。
在海丰大地上,到处都有鸟的身影。“一进入海丰境内,就能见到白鹭横越公路飞翔,牛背鹭跟着水牛在田里活动,到处是鸟语花香。”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高育仁教授生前这样形容说。
“鸟对我们养殖业有好处,它们吃小鱼,吃害虫。”养蚝的刘师傅说,当地人不打鸟,甚至看到外来人猎鸟,还会阻止。在他们看来,鸟类已经成为了当地吉祥和丰收的象征。因为人鸟相安,2005年11月,当地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评为“中国水鸟之乡”。
尽管如此,自然区的保护仍然受到威胁。2006年底,厦深铁路破土动工,这条铁路将穿越保护区的东关联安围和大湖两个重要区域,“这对原有的湿地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谢荣如——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海丰林业局长为此忧心忡忡。此外,由于保护区周边人口不断增加,保护区的压力正在逐年增加。
幕后
修高速路“撞”出保护区
海丰县地处北回归线南缘,属南亚热带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适宜多种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人工水库、沿海滩涂、入海口、港湾等多样化湿地类型和水鸟资源的分布上具有互补性,共同构成了自然保护区同一流域内复杂多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是粤港澳地区自然保护区网络中重要的组成节点,同时又处于多种候鸟南北迁徙不同路线的密集交汇区,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中转站和越冬地。
然而,这个保护区是在修建深汕高速公路时,被“撞”出来的。
1993年,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鸟类学家高育仁在开展深汕高速公路环境评估工作时,发现了海丰湿地所拥有的丰富的水鸟资源。大批的水鸟存在让他十分激动,他由此提出了建立保护区的建议。
1997年,在大湖发现了9只紫水鸡,这种禽鸟已在广东省消失近百年,随后又在黄江公平积水区发现全球关注物种——凤头鸊鷉,进一步确定了保护区建立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1998年,海丰公平大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批建,并被列为拟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4年在东关联安围发现全球重要濒危物种——卷羽鹈鹕(24只)和黑脸琵鹭(56只),从而确立了海丰湿地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2004年以来,在保护区内不断记录到新的物种,鸟类名录由原来的72种发展到现在的163种。
2005年,海丰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评为“中国水鸟之乡”。
保护区资料
建立时间:1998年
地理位置:汕尾市海丰县境内,西距广州290公里、距深圳197公里,东距汕头180公里,水路至香港81海里
主要保护对象:鸟类及其栖息地
访客中心电话:0660-6891955
概况: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由公平分区、大湖分区和东关联安围分区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平分区属河流及人工湿地,有黑鹳、鸢、鹊鹞、灰背隼等重点保护鸟类物种;大湖分区属近海及海岸湿地,有鸬鹚科、鹭科、鸥类等重点保护鸟类物种;东关联安围分区属沿海滩涂湿地,有黑脸琵鹭、白琵鹭、卷羽鹈鹕等濒危保护鸟类物种。(编辑:吴珊)
缙云县,简称缙,隶属浙江省丽水市,是“革命老区县”、“中国麻鸭之乡”。地处浙江省中南部丘陵山区,位于北纬28°25′-28°57′,东经119°52′-120°25′,东临仙居、永嘉,南连青田,西邻莲都、武义,北接永康、磐安,面积1503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辖9镇15乡642个行政村。邮政编码3214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78。缙云县始建于武周万岁登丰元年(公元696年),以境内古缙云山而得名。缙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号名。置县后,属括州。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改括州为处州,沿属处州,1949年5月,缙云解放,属丽水专区。1952年改属金华专区。1963年复属丽水专区。1968年丽水专区改为丽水地区,隶属不变,2000年丽水地区改为丽水市,隶属不变。县人民政府驻地是五云镇。
缙云县地处括苍山与仙霞岭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县总面积80%以上,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主峰大洋山,海拔1500米,为括苍山脉最高峰,壶镇、新建是境内两块最大的河谷盆地。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由于地势高低悬殊,形成“一山有四季,山前山后不同天”的垂直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7℃,7月平均气温29.2-24.5℃,极端最高温达41.9℃,1月平均气温5-2.3℃,极端最低温达-13.1℃。年平均降水量1437毫米,无霜期245天。主要河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等,分属瓯江、钱塘江、灵江三大水系。好溪为境内最大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斜穿全境,干流全长100余公里。流域面积791.8平方公里,全县水资源丰富,年平均径流量13.69亿立米方,人均占有水资源3321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总蕴藏量8.3万瓦,人均0.2千瓦。水和水力资源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盘溪电站为“一水多用,梯级开发”的典范,为联合国指定的亚太小水电技术培训实验基地。
缙云县境内非金属矿产极为丰富,已发掘的有沸石、凝灰岩、珍珠岩、澎润土、石英砂、萤石等。其中,沸石贮量约3亿吨,居全国第四,质量第一。建材矿产以凝灰岩、花岗岩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为丽水市主要产粮区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1994年,仙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评为4A级旅游区。鼎湖峰号称“天下第一奇峰”,相传为黄帝升天成仙之地。黄帝文化源远流长,黄帝祠宇是中国南方朝拜轩辕黄帝的中心,已与陕西黄陵形成“北陵南祠”格局。该景区逐步成为浙江西南旅游热点和影视天然摄影棚。仙都“奇峰异石”、“田园风光”、“黄帝文化”集于一身,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每年游客达100多万人次,旅游业年总收入3亿元左右,旅游业已成为该县三产的龙头。
全县人口为43.6万,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5.8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3%,已进入老龄化县。性别比例为108:100。平均寿命为75岁。民族以汉为主。
近年来实施了“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的三大战略,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34亿元,同比增长15.5%;工业农业总产值63.65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工业总产值56亿元。财政总收入3.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增长54%。全年实现自营出口总值6220万美元。全社会出口收购总额13.8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53元。人口自然增长率4%。
[区位交通]330国道、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纵贯南北,穿城而过,建设中的台缙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北到省会杭州为2.5小时路程,到上海为4小时路程,已纳入上海四小时交通圈。到周边市所在地仅1—3小时路程。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是全县经济主导产业,主要经济增长点。2003年工业产值达56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8%,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目标。工业园区是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新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20平方公里,是该县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处在丽水市北大门,利用与永康接壤的区域优势,主要接纳永康等周边县市的辐射,接受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对接。五东、壶镇两个城市功能区是该县另外两个重要工业基地。五金电动机械、缝纫机、灯管、摩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为本县五大优势行业。
[基础设施]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针对缙云地处山区,县城城区面积小,集聚力非常有限的实际,提出围绕“再造一个新城”目标,突出抓好新区开发。近年来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8亿元,加快了县城新区开发,县城城市规模已由原来的2.41平方公里扩大到2003年底的4.6平方公里,新区集聚人口1.5万人,县城常住人口从1998年的不足4万增至2003年5.5万。连接区域内外和城乡的水、电、路、讯等设施不断完善。全县电话普及率达75%,移动电话实现乡镇基本覆盖,有线电视用户覆盖达50%以上。城乡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
[农业农村]农业主导产业是麻鸭(畜禽养殖)、黄花菜、高山蔬菜、茶叶等,全县有15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6万户。2003年有13家企业的18个农产品被认定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有1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笋峰”、“蚕峰”等3个品牌茶叶被中科院认定为有机茶,实现了我县有机食品零的突破。农村工作得到加强,2004年初出台实施了《缙云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先贷款、免费培训等多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了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各项制度。全县享受低保的对象共3131户5263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小康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03年,全县共有76%的乡镇、57%的行政村通过了市级小康验收。壶镇镇湖川村被授予全省首批小康示范村。
[社会事业]重视科技发展,2003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教育是缙云县一大品牌,2003年初升高比例为84%,提前实现“十五”全省目标,高考升学率稳居丽水市第一,上线人数是丽水市9个县市总和的三分之一。缙云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文体活动蓬勃展开。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2003年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
仙都,在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仙都风景名胜区由仙都、黄龙、岩门、大洋四大景区组成,由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峡、黄帝祠宇等三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为166.2平方公里。其中,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架鼎炼丹,跨龙升天时,鼎塌成湖,故称“鼎湖”。黄帝祠宇作为仙都风景名胜区最主要的人文景观,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构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倪翁洞又名初阳谷,相传是老子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历代摩崖石刻达60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于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出时任缙云县令、李白族叔、著名小篆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最负盛名。
帅哥天下处处有,俊男不独在缙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