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市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占地40平方公里。现有居民73万人,河东区是天津的发源地之一,是市区连接滨海新区的前沿,是实现天津市经济中心战略东移的要地。从地图上看,其形状宛如一只迎风展翅的鸽子。河东区属于暖温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
海河水系是天津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水源河道。河东区正处在海河东岸,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
自我国元代天津出现“直沽寨”至今,河东区大直沽地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大直沽历史上伴随漕运、南北贸易而出现、而发展。大直沽是南粮北运的终点,历史上曾给天津带来了经济繁荣和产业的发展。它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故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元代初年在此兴建的天妃宫,不仅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建筑,也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天妃庙宇,它是元朝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受祭次数最多的天妃宫,被誉为“元代第一庙”与“开沽(直沽、天津)妈祖”,成为天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河东区历来十分重视大直沽古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尤其是近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河东区以“恢复古文化建筑带动公建,以公建促危改和以路带拆,以扩带路”为思路对大直沽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和改造,使大直沽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同时,在党中央和天津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东区各方面的建设正大跨步向前发展。
全国三大妈组庙宇之一的天妃宫遗址、清朝末年的北洋机械局、北洋武备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周公祠都始建于河东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严复也曾在河东区度过他最光辉的那段时光,这些历史见证都是河东区富含商机的宝贵资源。
交通
河东区通路四通八达。区内有干、支线路154条,胡同里巷2543条,通过内环线、中环线和数条放射线与市内各区相连。津塘路起点与区内的九经路,可直达天津机场、塘沽新港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区有各种运输车辆6100部,有大中型运输场63个,其中专业运输场10个,客运线路25条,为河东区的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运输条件。
天津火车站的主站房位于区界内西端,从区内通过的京山铁路是沟通首都与东北的“大动脉”。
海河流经该区。横跨在海河上造型各异的赤峰桥、大光明桥、刘庄桥、光华桥是通往海河西岸的咽喉。
旅游资源:河东区是历史文化名区。该区结合其的历史沿革和地理优势,在该地区实施兴建一座集旧城市改造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大型公建与住宅建设相结合、现代化建筑与仿古建筑相结合,集商贸、文化、体育、旅游、民俗及居住为一体的“津沽旅游商城”。目前,该地区的这一规划蓝图的实施已初具规模。
坐落于河东区的荐福观音寺雄伟壮观,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比丘尼道场
气候:河东区属于暖温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春季多风沙,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寒暖适中,气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1度以上。
河东区。隶属天津市,是天津市中心市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河东区是天津市区连接滨海新区的前沿,是实现天津市经济中心战略东移的要地。区域总面积39.63平方千米。河东区地势自西向东南逐步降低,大部分地区为正常沉积地层。
河东区地势自西向东南逐步降低,大部分地区为正常沉积地层。海河、月牙河、北排污河河道过境。河东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季。截至2018年,河东区辖13个街道,区政府驻驻大王庄街道。全区户籍总人口722723人,常住人口97.28万人(2017年末)。
天津市河东区的邮政编码是:300000。
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市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河东区是市区连接滨海新区的前沿,是实现天津市经济中心战略东移的要地。自金代天津设"直沽寨"至今,河东区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河东区地形自西北向东南逐步降低,南缘与海河交接处地势相对低洼。有海河、月牙河、北排污河河道过境。
河东区属于暖温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河东区地质环境:
河东区大部分为正常沉积地层,浅部地层变化大。东北部卫国道两侧有较多沟、坑分布,深3-5米左右,大部分以粉煤灰充填和人工填土填平。中部河东公园东南侧一般坑深4-5米,局部8-9米,用粉煤灰充填。
郑庄子、贾家沽道、汪庄子、娄庄子东南部和近海河地段大部分为海河等古河道,深6-18米左右,均经人工填土和海河泥沙吹填,压缩性较大,多形成软土地基。区境大部分地区15米以下桩基础持力层良好,个别地区桩基础低端持力层一般位于软地面20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