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骅属于哪个市

微密2023-03-19  20

黄骅市是河北省辖县级市,由沧州市代管。

黄骅市位于渤海湾西岸,河北省东南部,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东临渤海,北邻天津市滨海新区、静海县,西靠沧县,西北接青县,南部与西南部和海兴县、孟村回族自治县毗邻,东南海域与海兴县相连。市域东西最大距离67.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5.2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219平方公里。

黄骅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古为兖州之地,春秋战国时代为齐、燕两国所属。秦置柳县,柳县是秦推行郡县制首批置县之一。

秦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之药,率童男童女各500名渡海途径此地,瓮棺葬的挖掘就是最好的见证。这里是金元时期北方最大的港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北起点,至今海丰镇的地下还埋藏着一座千年以前的港口城市。

扩展资料

黄骅市建置沿革

夏、商两代,县境属兖州。西周时,属齐州。春秋战国时期,为齐、燕两国交界地带,南部属齐,北部属燕。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柳县(县治在今羊二庄回族乡大马庄东南5公里处),属济北郡(郡治博阳,今山东省泰安市)。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章武县(县治在今故县村北)。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戎赐为柳丘侯,设柳丘侯国(国都在今羊二庄前街村)。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废柳丘侯国。

后元七年(公元前l57年),封窦广国为章武侯,原章武县更名章武国。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废章武侯国,复章武县。景帝六年(公元前l51年),封公孙邪为平曲侯,设平曲侯国(国都在今大贾象村)。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废平曲侯国。

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封刘阳为柳侯,设柳侯国(国都在今海丰镇村)。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公孙敖为合骑侯,设合骑侯国(国都在今市区北郛堤城,亦说郛堤城为合骑侯国戎兵之所)。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废合骑侯国。

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封刘隆为宛乡侯,设宛乡侯国(国都在今旧城村)。汉章武县、柳丘侯国、章武侯国、平曲侯国、柳侯国、合骑侯国、宛乡侯国,均属幽州刺史部渤海郡。新朝元年(公元9年),柳侯国、宛乡侯国自灭。

东汉,废柳县,属地分别并入章武、高城2县。章武县更属冀州刺史部章武郡,郡县同治(治所在今故县村北)。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高城县(治所在今盐山县故城赵村),属冀州刺史部渤海郡,郡治南皮(今南皮县城东北5公里处)。

三国时(公元220—265年),属魏地。章武郡治迁东平舒(今大城县),境内仅存章武县,属冀州渤海郡。今境由章武、高城2县分领。

晋(公元266—316年),章武县属冀州章武国(国都东平舒);高城属冀州渤海国。成宁三年(公元277年)章武县改属渤海郡。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章武县改属清河国(国都在今邢台市清河县)。晋太安元年(公元302年)章武县还属渤海郡。

十六国时,章武县属章武郡。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4年)析章武县西北境地置西章武县(治所在今乾符村),属章武郡。北齐(公元550—577年)章武县、西章武县并入高城县,属瀛州浮阳郡(郡治今沧县东关)。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高城县治所北迁至大留里(今旧城村)。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西章武县故城置鲁城县,属河间郡。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城县改名盐山县,属渤海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盐山县为东盐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复盐山县。乾符元年(公元874年),以年号改鲁城县为乾符县。盐山、乾符2县均属沧州。

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乾符、盐山2县同属沧州。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乾符县并入清池县。金(公元lll5—1234年),袭宋制。清池、盐山2县均属河北东路沧州。 元(公元l206—1368年),清池、盐山2县属中书省河间路沧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l369年),清池县并入沧州,盐山亦为沧州辖县。明洪武九年(公元l376年)盐山县治从大留里迁至香鱼馆(今盐山县城)。此后559年,境地南部为盐山属地,北部为沧州属地。境内无县治。

清初,沧州、盐山同属河间府。雍正七年(公元l729年),沧州升为直隶州,雍正九年(公元l731年),盐山县隶属天津府。

民国2年(公元l913年),沧州降格为县,与盐山同属直隶省渤海观察使。民国3年(公元l914年),改属津海道。民国17年(公元l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

民国25年(公元l936年),析沧县东北部和盐山北部置新海设治局,驻韩村,属河北省第七督察区。民国26年(公元l937年)冬,日军侵占齐家务,大地主袁康侯受日军支持于齐家务成立伪新海县。

民国27年(公元l938年),中国共产党北方局决定把新海县划归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同年夏,中共冀鲁边区工作委员会开辟新海抗日根据地,建立新海县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28年(公元l939年),日军侵占新海。在韩村建立伪新海县政府。民国31年(公元l942年)1月,冀鲁边区析新海、盐山、沧县3县边缘区成立青城县。同年冀鲁边区于齐家务建津南县。 民国32年(公元l943年)11月,新海县与青城合并为新青县,并于次年1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34年(公元l945年)9月,新青县解放,为纪念黄骅烈士更名黄骅县,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是年津南县撤销。民国35年(公元l946年),复建津南县,属山东省渤海区三专署。民国37年(公元l948年),黄骅县、津南县划归河北省冀中行署第八区。

1949年初,津南县部分并入黄骅县。8月,黄骅县属河北省沧县专区;l958年6月,属河北省天津专区(驻沧州);12月,划归河北省天津市。1961年6月1日,黄骅隶属河北省沧州地区。

1989年11月,黄骅县改为黄骅市。1993年6月19日,黄骅市改为省直辖市,由沧州市代管。2008年10月9日,纳入沧州渤海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骅

参考资料来源:黄骅市人民政府-黄骅市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黄骅市人民政府-黄骅市建置沿革

县。依据下列资料:

藁城早在公元前1400年商代中期,"朵氏"部落即在此劳动生息。

春秋时,为肥子国地。

周景王十五年(前530年),晋灭肥,遂为晋地。

战国初为中山国地,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赵灭中山,遂为赵地。

西汉初,置肥累县(治所城子)。高祖五年(前202年)置九门县(治所九门)。元鼎四年(前113年),始置城县(治所丘头)。

东汉,肥累县省。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城县省。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复置城县。

北齐,改城县为高城县,省曲阳县(今晋州市地)入高城县,并置巨鹿郡于此,省九门县入真定县。

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九门县。析高城县置昔阳县(今晋州市)。十年(590年)置廉州(治所今藁城治)。十六年(596年)又析高城县置柏肆县(今城北30里,详无考)。省九门入真定。十八年(598年)高城县复名城县,寻复置九门县。大业初,废柏肆、新市县(治所今正定新城铺)入九门县。二年(606年)廉州废,三年,城县治由丘头迁废廉州治(今藁城治)。大业十三年(617年),复置柏肆县,并置宜安县(治所宜安)、新丰县(治所辛丰)、信义县(今藁城西北)。同时,复置巨鹿郡,领宜安、辛丰、柏肆、城四县。于九门县置九门郡,领九门、信义二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门郡改称观州,巨鹿郡改为廉州。四年(621年),省柏肆、宜安、新丰入 城。五年(622年),省信义入九门,观州废。十七年(643年)廉州废。天佑二年(905年),因避朱温父名城之讳,城县改为平县。

五代十国,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复名城县。

宋开宝六年(973年),九门县省入城县。

蒙古太祖时,改""为"藁",遂称藁城县,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年),升为永安州,寻复为县。

明清因之,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0月,藁城滹沱河以北地区与正定县平汉路以东地区组成正藁办事处(县级)。翌年3月,正藁办事处与新乐县佐合并,组成藁正新县,8月撤消藁正新县,原正藁地区与无极县城西地区合并建立藁无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5月,藁城滹沱河以南地区与晋县合并,组成晋藁县。11月藁(城)梅(花)路以西地区与正获县组成藁正获县。翌年7月,撤消晋藁县,其藁城部分划归藁正获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撤消藁正获县,原藁城南部地区恢复藁城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藁无县撤消,原藁正部分组成正藁县,翌年2月,撤消正藁县,藁城县恢复原建制。9月复置正藁县,12月获鹿县佐与藁城县合并,组建藁获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藁获县改称藁正获县,11月,撤消正藁县及藁正获县,恢复藁城县。

1958年11月,无极、栾城省入藁城县,1960年7月,栾城县部分划出,1962年1月,无极县部分划出。藁城恢复原建制。1989年7月撤县建市,遂称藁城市至今。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县级藁城市,设立石家庄市藁城区,以原藁城区行政区域为藁城区行政区域。

 高青县隶属山东省淄博市,2002年,辖田镇、青城、高城、黑里寨、唐坊、常家、花沟、赵店、木李9个镇、1个城区办事处,767个行政村。面积831平方公里,县城驻地田镇。

高青县西北两面隔黄河与惠民县、滨州市滨城区相望,黄河过境长度为45.6公里,南以小青河为界与桓台县、邹平县相临,东与博兴县接壤。南距济青高速公路35公里,胶济铁路45公里,西距济南国际机场120公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上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按照“提高农业,强化工业,搞活流通,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县和油气开发三大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1673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