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铁路局成立于1956年3月1日,作为西部路网枢纽,跨越甘肃、宁夏两省(区),管辖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干武、宝中和兰新客专等7条干线和7条支线,连接甘、宁、青、陕、新、蒙6个省(区),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是西北交通运输和经济建设的大动脉。全局现有职工8万余人,下辖36个运输站段、6个运输辅助单位、12个其他直属单位。
随着西部铁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兰州铁路局抢抓历史机遇期,不断加大铁路建设力度,相继建成了太中银铁路、兰州枢纽北编组站、西平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银西、兰合铁路、银兰扩能工程等前期项目进展顺利,宝兰客专、兰渝、天平、敦格铁路等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兰新客专于2014年底建成通车正式运营,标志着兰州局正式跨入高铁时代。未来五年,全局正线延展长度将增加到13800公里,相当于再建一个兰州局,届时,路网结构和规模将更趋完善,运能运力将进一步扩充,在建设发展宁夏“沿黄经济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更为凸显。近年来,兰州铁路局通过不断增加职工收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三不让”帮扶救助机制和加大“三线”建设力度等措施,显著改善和提高了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当前,兰州铁路局上下按照“敢于引领,争创一流,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举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奋力确保安全运输生产持续稳定,加快推进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全面实施资产经营开发,大力创建客货服务系列品牌,精心打造“天兰精品线”,持续助推甘宁两省旅游、文化、商贸、物流等区域经济产业的优化升级,正在朝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砥砺奋进、阔步前行。
近年来,兰州铁路局坚持把大学毕业生视为“人才强局”战略的第一资源,紧紧围绕经营管理、铁路建设和技术装备现代化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培养机制、优化培养环境、丰富培养方式、拓宽培养渠道,全面开展全过程、多维度、立体式的培养,使一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了各个领域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专家人才,在路局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波澜壮阔无限峥嵘,乘风破浪正在当时。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创新发展的兰州铁路局,将为广大青年才俊和莘莘学子提供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搭建无比广阔的发展平台,欢迎大家带着向往未来的憧憬,带着干事创业的报负,投身兰州铁路局这个大团队、大家庭,与兰州铁路局一道携手并进、共同拼搏,实现施展才华的梦想,成就辉煌灿烂的事业,放飞璀璨夺目的人生!
通讯地址:兰州市城关区民主东路383号(兰州铁路局人事处)
以上望采纳,谢谢!
这是个宽泛的开放问题,就个人意见如下:1、证明了中国科技(起码是吸收整合能力)、经济(部分外资技术引进费用的支付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2、基础建设能力的迅猛发展;
3、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持续发挥作用;
4、科技创新能力的飞跃;
5、同时也对快速发展下的中国做出了风险提示:注重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整合能力,在快速发展中注重引进与吸收、效率与质量、速度与安全间的关系均衡。
新疆铁路的时代变化“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表达了铁路人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体现了铁路人与时俱进、勇当先行的不懈追求。乌鲁木齐铁路局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丝绸之路核心地带、国家能源接续基地,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培育和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对凝聚各族干部职工深化改革、确保安全稳定的精神动力,引领新疆铁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必须深刻理解把握其丰富内涵,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在实践中深度推进,积聚起推动新疆铁路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一、培育和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要深刻理解把握其丰富内涵。
“安全优质”体现了铁路的首要职责和本质属性,彰显了铁路人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追求;“兴路强国”体现了铁路的目标追求和神圣使命,彰显了铁路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从1958年10月铁路进疆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开始,一代又一代乌铁人沐大漠风霜雨雪,枕荒原日升月落,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忘我情怀,坚守荒原,无私奉献,凝结出“柳园人风格”“风区人品格”“高寒站区人精神”和“国门人风采”,汇聚成乌铁人扎根边疆的创业精神、艰苦创业的献身精神、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激励着乌铁人以安全运输的不断探索、稳步发展,以优质高效的有力提升、持续向好,承担起90%以上进出疆客货运输的重任,为稳疆固边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对新时期铁路精神做出了生动诠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逐步实施,伴着新疆铁路即将跨入高铁时代,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铁路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迫切的要求,乌鲁木齐铁路局面临的任务艰巨、压力巨大,更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期铁路精神是铁路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崭新诠释,体现了其与各时期铁路精神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引导和培育乌铁人以“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巩固实现边疆经济腾飞、和谐稳定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期铁路精神在激励铁路人以满腔热情和昂扬斗志投身铁路改革发展实践,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培育乌铁人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奋勇争先,切实肩负起推动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担当;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期铁路精神是铁路职工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引导和培育乌铁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感召下,坚定信念,不懈追求,共同建设乌铁美好家园。
二、培育和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要加强持续深入的宣传教育。
培育和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思想是先导,要通过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引导,使广大干部职工从认知感受、深化理解逐步内化为广泛共识和价值认同。一要多方式学习宣传。我们将新时期铁路精神作为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的课题,集中围绕培育和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研讨制定推进落实具体措施;组织“培育和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征文,集中刊发干部职工体会文章,进行学习交流;组织文艺骨干围绕新时期铁路精神主题,编创文艺作品,开展巡回演出,引导一线干部职工产生思想共鸣;利用局《天山路》文学季刊,征集编发干部职工创作的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增强感染力;开展新时期铁路精神宣传画、宣传片、微电影征集活动,在新疆铁道报、各单位灯箱一条街、电子显示屏、微信、局域网等平台进行展示,利用橱窗、板报等载体集中张贴新时期铁路精神表述语、挂图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二要多层次宣讲解读。我们在新疆铁道报、局电视台开设专栏,连续刊播新时期铁路精神宣传提纲、评论员文章、感悟寄语、名词解释及各单位学习和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的纪实报道;采取党委中心组成员包保宣讲、报告团巡回宣讲等形式,开展“中国梦、同出彩”形势任务宣讲;开办专家讲坛,设置相关议题,组织互动交流,引导干部职工全面深刻理解新时期铁路精神的丰富内涵。三要多角度示范引领。我们重点挖掘铁路进疆50多年的历史积淀,精心制作纪录片,展示播放并集中讨论风区“老黄牛”马锡纯、戈壁女站长王建贞、旅客知心人欧阳巧燕、千万次标准如一的尼红及“最美新疆人”张锁柱等先进典型的奉献精神和时代风采,激励干部职工争做新时期铁路精神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大力选树彰显新时期铁路精神的“感动乌铁十大功臣”“安全标兵”“服务明星”“创效能手”“岗位明星”“首席职工”等先进典型,营造履职尽责、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三、培育和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要围绕中心工作抓好深度实践。
新时期铁路精神是引领铁路发展的航标,是推动工作实践的指南,只有将其丰富内涵及核心要义融入落实到安全、经营、改革、稳定等各个方面,才能保证新时期铁路精神得到深度实践推进。要全力以赴保安全。“安全优质”,既是铁路的社会责任,也是铁路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新疆铁路的发展始终面临着雨雪风沙灾害的挑战和考验。要不断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对铁路安全工作的敬畏感;深入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确保安全有序受控;严格落实反恐维稳常态工作机制,加大物防、技防设施投入,严防死守关键环节,维护新疆铁路安全畅通;加快推进铁路建设,落实好建设管理责任,努力打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优质工程。要千方百计抓经营。“兴路强国”,体现了铁路的目标追求和神圣使命,要依法合规经营,杜绝垄断经营、乱收费、不履约等违法经营问题,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服从服务大局,优先保证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军事物资、救灾物资以及公益性运输需要,全力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积极探索转变铁路局经营方式的有效途径,主动研究扩大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效益;落实生产经营任务目标考核机制,层层传递经营任务和压力,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具体过程。要真心诚意抓服务。坚持以旅客、货主需求为中心,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域特点、民俗风情,积极开发运输产品,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大力倡导微笑服务、诚信服务、规范服务,开发和推广引导式服务、自助式服务、个性化服务等特色服务,打造并拓展“和田玉龙号”“塞外彩虹”等特色文化品牌,为旅客和货主提供更加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