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根据2004年的资料,维多利亚港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达12米。最深的航道是鲤鱼门,深约43米,最浅的航道则是油麻地,约为7米。范围东至鲤鱼门,西至青洲、青衣岛南湾角及汀九(该带水域又称为“西锚湾”)。维多利亚港潮差约1米。海港内包括青衣岛、青洲、小青洲及九龙石等岛屿,以及蓝巴勒海峡、硫磺海峡及鲤鱼门等水道。
水位
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最高的纪录为3.96米,纪录于1962年台风温黛袭港期间产生。因全球气候暖化、大型填海、珠江口流出的淡水及沉积物,以及南中国海的海流等,在1954年至2004年共50年其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合共上升12厘米,平均每年上升2.3毫米。而且在1987年至1999年期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的速度上升,升幅是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的10倍,不过,在1999年后,维港水位已急速下跌。
作业区
1970年代,货柜码头开始发展时,货柜码头可供集箱船只所装载的泊位不敷使用,班轮公司为减低船只等候泊位所造成的损失,决定直接在货船上分派货柜,在海中系以浮筒或抛海通过趸船来进行装卸集装箱,利用趸船将货柜运送到附近的码头起卸,目的是要辅助货柜码头的角色,成为香港中流作业的雏型。
为方便将货柜船的货物运送至港九各地,香港在维港两岸设置多个中流作业区。由于中流作业可将货柜船在市区部份码头直接进行起卸工作,无需经过货柜码头起卸,可避免路面上的交通挤塞或所泊位不足造成的延误。加上中流作业的成本低廉,为不少客户提供多一种装卸选择。现时,香港约有 20% 的货物装卸工作在系泊或锚泊港内的船只上以中流作业的方式进行。
相关保护
香港主权移交后,反对填海的声音渐趋强烈。1998年,因为保护海港协会为首的多个环保团体的反对,逼使政府先后需要暂缓及重新检讨启德及添马舰对出的填海工程。其后,部分团体及市民及曾就政府于湾仔北与中环的填海计划作出法律诉讼,直至2004年,终审法院就政府的湾仔北填海计划判定政府败诉;但在2005年,政府在中环的填海计划上获得胜诉。尽管政府在中环填海计划获得胜诉,但为避免再次引起诉讼,政府亦成立咨询性的共建维港委员会,以听取民间对于填海工程的有关意见。今天的维多利亚港在多次填海造地后面积已大幅减少,但交通却越来越繁忙,海浪因而比往日大,体积较小的船只在海上航行会摇曳不定。
维多利亚在澳大利亚。
维多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沿海,西北部分别与南澳大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相邻,是澳大利亚最小的大陆州。
东北部是峰峦耸立的山区,海拔多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东南部分布着广袤的森林、众多的岩洞和湖泊,西部是广阔的丘陵、草原,素有“花园之州”的美誉。
维多利亚的气候特征:
维多利亚州的四季与北半球相反,9月至11月是春天,12月至2月是夏天,3月至5月是秋天,6月至8月是冬天。
每年1、2月是该州最炎热的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山区20℃,沿海地区25℃,西北部35℃。7、8月份气温最低,各地区的平均最低温度在0℃至8℃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