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6. 正式结束了在悉尼雪山整整两个月的工作。告别了身边的一切,随着好友Eta的车回到了墨尔本。
或许这次雪山之行让我有了太多不一样的体验,至今回想起来都还是记忆犹新的模样。
悉尼的雪场不同于墨尔本的雪场,所有的员工住宿都是安排在山下一个叫做Jindabyne的小镇。
我们刚去的时候,由于是跟主管商量好推迟了几天的时间,抵达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比较好的住宿了。跟我们一起去看房子的外国小哥,最后摇摇头没有入住。而我们因为奔波劳累,所以暂时在房子里住了一晚。
而当天的入住体验非常差。由于我们的房间在一栋别墅的一楼,两扇窗户望出去都是其他的联排别墅,没有一点阳光照进来。透过一点微微的光,还能看到弥漫在空气中的灰尘。
最难以忍受的就是,房子开门进来便是厨房,厨房与我们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
晚上睡觉,即使住在一楼,却能清晰地听到室友在三楼的谈话内容。半夜还有一位室友起来煮东西吃。
第二天我们便联系上了之前认识的中国男生三文鱼。刚好他所住的公寓里还有一间房没人住,我们便进去参观了一下。房间的采光条件很好,只是对面就是一间浴室,但好在中间有一条走道。虽然条件也不是特别好,但比起我们之前住的地方,还是要好许多。于是在三文鱼的陪同下,我们换了房间。
我们虽然是两人入住,但收费并没有折扣,还是按照一人$196/周来收费,两人一周的房租就得$400。比起之前在墨尔本两人一起只要$170/周的住宿,感觉这边实在是太贵了。
但是之后在这边也认识了不少朋友,有些朋友以$250/周的价格租到了真正的别墅,也有的朋友以换宿的形式住在当地人家里,且还在集团里面工作。
所以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比较有用的Facebook群组,有很多当地人都会在上面发送招租之类的信息:
Jindabyne Notice Board
Jindabyne, To or From
我们居住的Jindabyne小镇,只有一个Woolworths超市。这就意味着,你所有的日常所需,都只能在这个地方进行购买。
饺子皮还是有的~
与我们同住的三文鱼,他来雪山之前由于没有买枕头,于是坐了半小时的车去临近的一个小镇Berridale,在Target买到了。虽然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去那个小镇上的。
(员工宿舍不提供床上用具,我们只带了枕套、被套和床单,被子是住宿部经理借给我们的,枕头就叠了几件较厚的衣服,生活也是极其艰苦。)
认识了好友Eta之后,她邀请我们去她租的房子里面与房主一起吃饭。我们想用她三瓶老干妈其中的一瓶炒菜,她犹豫了很久才拿出来给我们用...
总之,在这里,最近的一个有亚超的地方,是距离Jindabyne一小时车程的Cooma。除此之外,就是2小时开外的堪培拉了。
休假时去了一次堪培拉,吃上了火锅,喝上了青岛
小镇上有唯一一家中国餐馆,我们去那里吃过两次。听说老板是广东人,菜的味道还行,只是一叠白饭就要8.9也不是每天都吃得起。
所以如果你是个中国胃,在来这里之前,请于亚超买好老干妈等各种调味料以及国产大米。
来雪山之前,我预想到雪山后再购买这些东西应该会很贵,所以一直奔波于城市的雪具店,想找一些实惠的东西。但是最后也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遂放弃了。
到雪山之后,我买到了第一件滑雪服,在Woolworths旁边的小店买的。虽然花了$259,但是实际上价格也并没有比山下贵,而且质量也非常好。(男朋友在山下买的一件滑雪服也要$249)
我非常喜欢的滑雪裤,也是在镇上买的。虽然也花了$180,但就算回到了城市里,也还是可以穿。
我也遇到一些台湾的朋友,他们都非常会过日子,在悉尼Aldi大甩卖的时候,就买到了$80一件的滑雪服。
不过就经常容易撞衫,我们在路上会遇到好多与他们穿同样衣服的人。
所以有很多人也会选择去Woolworths后面的Uniting Church。那里是一家OP Shop(二手店)。由于滑雪装备都是季节性用品,所以很多游客或员工在离开之前,会将自己的用品捐到教堂。
在这里,你可以花$10买到一条没什么大瑕疵的滑雪裤。
有些人也会在这里选购滑雪鞋和滑雪板,除了旧一点,也挑不出什么太大的问题。
我们工作地方的一位中国女生,由于太爱滑雪了,于是花了很贵的钱买了一整套设备,但是在临走之前,也苦恼于如何将这套设备带回家。
另外,你也可以跟我一样,在Monster租一套滑雪设备,滑雪板+滑雪鞋租一季也就$150。
虽然作为Thredbo的员工,在山上的店租雪具有优惠,但是算起来还是没有山下的Monster划算。
在Monster租的滑雪板和鞋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Facebook群组上查找:
Jindabyne Notice Board
Jindabyne Buy Swap&Sell
前文讲到过,我们是住在山下一个叫做Jindabyne的小镇上。所以每天上班,还需要半小时车程才能到达。
来雪山之前,一位4月份就在雪山工作的女生告诉我们,"如果你来这里,没有车是万万不行的。"在说这句话之前,她正因为在镇上的路边拦了2小时车迟到后被老板骂。
而我们最终没有买车也是因为想当然地觉得,既然是在山上,那路况肯定特别差。
于是每天上班只能蹭朋友的车,去一趟两个人的车费得$5-6,比起自己开着空车过去,还是要好很多。
但问题就在于,朋友不能总是跟你排一样的班表,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裹得厚厚的,在冷风中竖起大拇指。
搭过的车多了,也渐渐享受了搭车的过程。到如今我还能回忆起每一个搭过我的人。
第一个搭我的是个英国男生,他在车上放着我喜欢的Green Day的歌;一位女士搭我们的时候说要去Thredbo,结果突然说她其实要去Perisher(悉尼雪山的另一个雪场),把一脸懵逼的我们放在路边继续拦车;一位有钱人带着儿子参加自行车比赛,问起我中国与澳洲的咖啡价格差多少;82岁的老爷爷,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带着我们环了Perisher又环Thredbo(也算是去过悉尼两大雪场的人了),打电话给他的老婆,只是为了让他老婆对我们说一句"你好"...
搭车的体验,让我总结出来两个真理:
1.上山的不是员工就是有钱人,员工一般都要钱,有钱人一般都不要钱,还不断跟你聊天。
2.有钱人中,去过中国的,对中国的印象都比较好。
这句话是我与一位阿根廷同事谈话时,她告诉我的。当然我也不例外。
大家的第一份工作自然都是在Thredbo集团内部。
在Thredbo工作,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免费滑雪。只要你捐$10办一张lift pass,你就可以享受市价$1599的季票。
另外,市价$599/节(忘记了,瞎写的)的员工课,也只需要花$5就可以参加。
这里由于环境稍微恶劣(主要是冷),所以工资也很可观。我们刚去的时候,合同上的工资是$23.5,但是6月才工作了3天之后,7月份澳洲的基本工资都涨了,所以我们的工资很幸运地涨到了$24.5。
虽然说工资很可观,但是由于是casual工作,而且为了节省开支,Thredbo今年开始招很多员工,租了不少房子出去,另外减少了大家的工时,所以砍掉房租之后,每人每周的工资也只剩下$350-450左右。我们在那里工作整整两个月,只有2个星期拿到了将近$600的工资。
在这种情况下,时间也比较多余,除了滑雪没有其他事可做的大家,都开始找第二份工作。
我的工作(我相信其他人的工作也是一样),是在Facebook群组上找到的。
我时常浏览的群组有这几个:
Jindabyne Notice Board( 这个群组算是无所不能,找房子、找工作、买东西基本都可以用)
Jindabyne Job Guide (工作一般都是Jindabyne小镇上的)
Perisher Valley Job Guide (工作机会都在Perisher,适合有车的朋友)
如果你不想在这里工作,在Facebook上搜索"地名"+"Job Guide"之类的群组,你也会找到很多工作咨询。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间酒店里面做waitress。最终选择来这里工作,是因为就在我家附近,走几步就能到。
这间酒店时常接待一些团,教练带着学生学习来参加比赛。由于餐饮不是他们最主要的生意,所以厨房里只有一个厨师。我的工作就是每天晚上6:30准时将汤装到碗里,给来排队的小朋友。然后继续上主食和甜品。有点半自助餐的感觉。
酒店的老板人特别好,时常扯着我们聊天,问我们将来有什么打算,还说下次来雪山,一定要还去他那里工作。
他给的工资也高,周一到周五$21.5/小时,周六$28/小时,周日$32/小时。一开始我还以为要打税,后来看到发工资才知道,这已经是打税之后的工资了。我只用每天晚上工作3小时,周末10小时左右,而且还是巨轻松那种(跟厨师各种聊天,餐具小孩们用完会自动放回来),一周工资就有$700左右。想想我在Thredbo打税后才$20左右/小时,每天8点上班,早上6点就得起床,也是心酸。
后来有点不太愿意走,一方面也是舍不得这份兼职工作。
最后决定回墨尔本,一方面是因为好友Eta刚好也打算开车回来,三人拼车省很多费用,而且所有行李都放在后车厢,也不用像来的时候那么麻烦。
而另一方面,也是对集团内部管理的失望。
我所在的Merritts餐厅,主管是一个女人。她总是喜怒无常,很多时候做事都是按照心情来,工作管理不太有章法。
比如说,外面卖的东西没有了,你打算去补一点,但是她叫你去做另一件不是很紧要的事情。你跟她讲理,她却觉得你不听话。
再比如说,今天立下了一个规矩,你第二天严格遵守,她突然在第三天又给换掉了。
总之就是时时刻刻在强调自己的权威性。
有一段时间,食品监管局派人过来进行安全检查。那个时候,主管害怕他们觉得我们这里的食物放置了4天影响不好,于是一下把之前贴的一星期一个周期的表格变成了一天一个周期。后来,做Deli的同事,每天都是一脸懵逼,不知道现在做的食物应该贴那天的颜色,还是贴那个时间段的颜色。
改完之后按照每天的时间段贴颜色
在这里也听说了一些比较狗血的事情。
有一次,我们的前台,在员工房哭诉主管欺负她,说"别人扎辫子都可以放在前面为什么我不可以"...
主管与另一位同事合不来,于是跑去问那位同事的室友"你告诉我他在背后说了我什么坏话,我会给你一些好处"...
同事们每当有party,就嚷嚷着说今晚一定要喝醉,然后就可以告诉主管她有多糟糕...
同事A在休息时间到炸薯条的地方拿了一点薯条,同事B跑去告状。主管拉着两个人来对质,同事B尴尬地说"我开玩笑啦"...
如今,我在墨尔本新租的房子里敲下这篇文章。
很感激在澳洲有这样一段经历,一方面了解了澳洲普通年轻人的现状与生活期望,另一方面或许也给了我更多的机会去重新认识自己。
要选择什么样的路,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虽然是一个困扰人生的长久命题,但总是在路途中慢慢寻找到线索与最终的答案。
更多文章:
雪山工作申请 | 用一份简历获得两份offer
坐缆车上班,滑雪道就在窗外
Mobile Library |穷乡僻壤的小惊喜
第二天:阿波罗贝(Apollo Bay)— 奥特威国家公园(Great Otway National Park)— 坎贝尔港(Port Campbell)
第二天进入大洋路的“绿色雨林”段,是大洋路的精华路段。进入主要的景点都需要走岔路。
一大早,我主动请缨负责开车,大伙儿都拍手称好。刚刚开出lodge,就被面前的一个街心公园给吸引住了。我们决定停车休闲一番。
街心公园里有很多小孩子玩的滑梯、攀绳、玩滑板的不同斜度的坡,大人小孩都乐的悠然自得。感触最深的是:很多大人带着小孩在公园里玩,小到1、2岁的都有,大人们都自顾自己在一旁或看书,或聊天,都不跟着在小孩身边,放任自由,看到一个2岁左右的小朋友摔倒了,哇哇在哭,大人们只管远远地喊一声:“Don‘t worry,stand up!”那小屁孩又爬起来擦擦眼睛继续玩。想想在国内,小孩子玩什么都几个大人在旁呵护着,生怕被人欺负了或摔着了,真是有天壤之别。
我们休闲了一会儿,继续赶路,开着开着,后面又存了十来辆车,又到让车的时候,我开到旁边一个岔路口停了下来,十几辆车呼啸而过。看到景色不错,LG下了车,走到一群肥肥的小绵羊跟前逗了半天。真的萌呆了。。。。。。
沿着B100一直开到Great Otway National Park进入岔道,开到终点就是Cape Otway Lighthouse(奥特威海角灯塔)的所在位置。而从B100开到灯塔之间是国家公园,森林茂密,有很多桉树,栖息着很多考拉。
刚刚看到第一只挂在桉树上的考拉的时候,兴奋到无与伦比,跟发现新大陆一样,停车照相,小心翼翼,LG说话大声一点都被Elaine怪罪,生怕声音吵着考拉休息,会爬走一样。LG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吼大叫,“不用担心,考拉懒得很,赶都不走呢,我都不知几想看看他爬树的样子。” 据说澳洲本地人都很少看到野生的树袋熊,我们心想真是幸运啊~~
Denny拿着DV拍考拉的百态,我说:不如我们看看这次我们能不能找到20只,为了完成任务,Denny 和Elaine还跑到岔路去找,越找越多,不愧是玩惯《视力大发现》的,一眨眼工夫就找到十来只。
我们上了车,继续往前开,开到前面看见一群人停车,我把车也开到旁边,谁知开的太偏了,没看到前面有个小树桩,刮了一下车前杠,花了一点,不知道要不要赔钱。不过现在已经过了一个月,Denny的信用卡没有受到扣款,应该顺利过关了。原来前面这颗大树上挂满了十几只考拉。在国内也见过考拉,怎么就觉得没那么可爱呢。总是觉得,澳洲的动物特别卡哇伊,那种萌样、神态、身材、颜色和商店里卖的玩具是一模一样,没任何区别。以前总觉得这些玩具一定是加入了一些卡通的元素,现实版肯定有点不一样,原来我错了~~~
沿着这条路继续往前开,到尽头就是Cape Otway Lighthouse(奥特威海角灯塔),这是澳大利亚大陆上现存最古老的灯塔,灯塔上的灯从1848年一直闪亮到现在,对无数欧洲坐船过来的移民来说,这是他们离开欧洲以后看到的第一束光。参观这个灯塔是要收门票的。好像是¥17元。
再往回走的路上,又看见了很多考拉,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突然,Elaine叫了一声“神迹”,原来是一些朦胧的不知名的树木。
再继续往前开,看着后面又有好几辆车了,我筹谋着在哪里再让一下车,突然看到右前方有个让车道,在来不及减速和通知车上所有人的情况下,我迅速右移进入让车道 ,谁知让车道上有两个大水坑,由于车速过快,大家又没有心理准备,“嘭、嘭”过水坑,再来一个急停,把大家吓了一大跳。我笑着说,我也没看见有水坑阿。但是大家一致认为我疲劳驾驶,不再适宜继续开车了。既然停了车,大家就下车拍拍照,也不能为了赶路而忘了风景阿:)
LG接我的棒开车,车被两个大水坑溅到满身泥,我们都嘀咕着要不要洗完车才还。(后来证实是不需要的)。回国后和一位也从澳洲回来的朋友吃饭时聊起,他们在澳洲被罚了一次,就是在高速路上没有缴费;被警察截停了一次,是因为开了远光灯,但只是警告,没有罚款。在澳洲警察眼里,如果你谦虚认错,不要辩解,是值得原谅的。但我在国内在高速路上开夜车的时候,那些荧光点一点都不亮的,路上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不开远光灯分分钟会冲下高速路,开远光灯是必须的。哪像澳洲这些荧光点亮的很,认路可清晰了。
从Cape Otway Lighthouse出来,经Great Otway National Park回到B100,继续往前开到Lavers Hill,向东北岔口开12公里左右,就到了Otway Fly Treetop Walk(林中漫步) 。林中漫步的门票我们是提前一天在Lorne买的,$20/人,如果到了景点才买票的话就变成$24/人,但售票员可是一大美女喔。森林里没有洗手间、没有垃圾桶、禁止吃食物、禁止吸烟,游览完大概需要1个小时左右。我们在外面简单用了中餐,上完洗手间才进去。林中漫步是一片以桉树等常绿植物和毛榉类植物为中心的森林,据说几亿年前这块地方是恐龙经常出没的地方,森林里有很多各种恐龙的模型。在森林中,在距离地面大约30米处建起了长达600多米的钢索步行道,游客可以沿着树顶附近进行徒步游览。
钢索道在参天大树的半树腰的位置,钢索是通心的,站在上面往下看挺恐怖的,掉下去肯定分身碎骨了,Elaine患恐高症,走的超级慢,来了一个300斤的大胖子一起走,钢索不用晃都在动,吓得她脸都白了。途中会经过一个高达45米的瞭望塔。 我爬上了塔顶,就站着都感到了塔在风中摇摇摆摆,这时才感觉有些怕。而据那LG和DENNY说,最怕的则是体验了一个单独伸展出去的不停在抖动的独臂干支,好像不够承载力会断掉的感觉。我不失时机地帮他们照了个相留念。
我们出来的时候已经5点多了,看了攻略说从雨林段开回海岸线要大约1小时,而且弯道多、天气多变,所以我们决定由车技最好的Denny开车。果然是九曲十八弯,车上8只眼睛都在看路,都没敢打盹。开出海岸线后,我突然发现窗外一个神奇的景观,大喊“神迹”,远在天边太阳正在下山,天空中的云变幻莫测,很壮观,好像电影里面马上要出现UFO的景象,又有点像观音娘娘或菩萨马上会踩着一朵云出现在眼前,总之就像预兆着会出现什么神奇的东西,我都想停车看看了,可惜没人响应,因为我这边窗看的最清楚,前面是司机不可能看,旁边那两人也感受不了这么震撼,而且每个人的震撼点也是不一样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赶着去看太阳落山时的余晖照耀下的12门徒。
大约6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了Gibson’s Steps,看了攻略说这里是可以下海滩玩的,反而12门徒那里不能下海。我们就到海边玩了一下。
继续往前开500米,就到了传说中的大洋路胜景 —— Twelve Apostles,是由海边一组12块各自独立的岩石构成,其数量和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12门徒,因此就以圣经的12门徒加以命名。随着长年累月的海浪的不停拍打和冲撞,已经有4个门徒“英勇牺牲”了,现在还剩8个,说不定未来某年某月某日,12门徒都会相应倒下。那就真的变成传说中的12门徒了。
确实无光照射的暗淡的门徒要比有金光照着的门徒要逊色多了。还有很多游客驾着长镜头在等着金光的到来。
我们摆着不同POSE,更换了好几个地点照了上百张照片,终于累了也饿了,就决定走了,心想第二天一早还可以来照,那是另一个景观----日出的12门徒。其实我倒觉得90%的机会是不会来的,因为根本起不来那么早,4点钟喔,不是开玩笑的。
我们上了车,开了不到10分钟就到了 坎贝尔港 ( Port Campbell ),坎贝尔港是引人入胜的海边小村,它位于坎贝尔小湾入口处的天然峡谷上,虽然整天暴露在风中,但却显得宁静而祥和。我们早就订了下来的那家小别墅(southern ocean villa)也很容易找。大约8点就去到了。到了Reception,居然没有人,按了门铃,里面传出一把声音,简单核对了订单号就告诉我们是18号别墅,说是钥匙就插在门上,就完成了check-in,因为钱已经在网上支付过了。放好东西,我们赶紧出去找吃的,可惜没有超市了,浪费了一个这么靓的厨房。在海边找了个攻略中提到的餐厅,人比较多,我们就进去大吃一顿,派了口语最好的Denny和最爱吃的LG去点餐,一桌菜大约133刀。不得不说的还是那生蚝,和fish market的比较了一番,LG说这里的是最好吃的,生蚝上放了香草,淡淡的香味更带出了生蚝的鲜甜。我反正都觉得很鲜很好吃,没他那么讲究。
我们的villa,可以住6人,里面连洗衣机、干衣机、洗碗机都有,这么大一个厨房没有人和我们抢着用,但可惜的是我们已经没有任何贮备了,到达Port Campbell已经8点了,超市7点就已经关门了。我们洗了两筒衣服,用干衣机烘到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