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基础教育重点工作,要求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和重中之重。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经过各地各校的共同努力,学校2021年秋季学期实施“双降”工作开局良好,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作业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作业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作业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从“双减”前的46%增加到90%以上。
——实现了课后服务全覆盖,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显著提升。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从去年春季末的49.1%增加到秋季学期末的92.2%。
——教学管理明显加强。学校普遍建立了基本教学规则,加强了校本教研,实行了“零起点”教学和学困生帮扶制度。大部分老师都参与了辅导答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教育观念发生积极变化。教师更加注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逐渐树立“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022年,要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巩固提升学校“双减”工作水平。
首先是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控制总量和时间”的基础上,注重“调整结构和提高质量”。通过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完善作业设计导则、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举办作业设计竞赛等方式,推动各地各校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注重“更高层次、更强保障”。推动各地各校挖掘本校潜力,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督促尚未落实课后服务经费的地方逐县落实到位,切实保障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会议,充分发挥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作用,推动各省制定不同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加强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深入应用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精心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程”,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四是提升均衡发展水平。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大力推进高质量均衡发展。出台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召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推动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域;研究制定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着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此外,2022年,基础教育领域还将聚焦重点领域,着力实现“四个突破”:
一是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建设的突破口。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水平。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以“学新思想,做接班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感召力和感染力。
二是推动家校社合作教育取得突破。应制定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合作教育机制的建议,使学校、家庭、社会切实履行相应职责,有效形成教育合力,为实施“双减”、提高教育水平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上有所突破。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整合建设基础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基础教育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升级全国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
第四,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认真总结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成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各地学校建立劳教清单制度,促进劳教工作常态化有效开展;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加快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切实提高命题质量,确保命题符合标准、难度适中、教考衔接;落实幼儿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质量评价指南,充分发挥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