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自古为五湖之首,是中国水量最大的通江湖泊,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洞庭湖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地跨湖南、湖北2省5个地(市)、18个县、15个国营农场。北有荆南四口:松滋、藕池、太平、调弦(1958年已堵塞)四口分泄长江洪水,每年汛期分泄长江洪水量50%以上;南有湘、资、沅、澧四水灌注,从城陵矶出流长江,是一典型的吞吐调蓄性湖泊。
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湘江作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湘江全长为817公里,流经与湖南的永州、衡阳、株洲、湘潭以及长沙,然后经过湘阴县之后流入洞庭湖最后流入长江,湘江的流域面积约92300平方公里,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奔流不息。
湘江其实发源于广西的东北部,因在湖南的永州市和潇水汇合,所以从开始称之为湘江,湘江上游水比较的急喘,中下游的水量却十分的丰富,整体上水流也是比较的平稳,在古代的时候也是很重要的一条运输路线。
在秦汉时期的时候,湘江的交通地位是非常的重要,那个时候因为外贸的原因,港口主要以北部湾为主要道,当时的首都又是建立于关中这个位置,所以湘江作为这两个地方的最短的连接点也促进了当时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也开始传播儒家的文化理念,但是时间一久就开始出现了弊端,毕竟当时的湘江在发展方面还是很受限的,慢慢的势头开始消退,直到在清朝之后,湖南出现的人才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太平天国时期的时候,湖南开始力挽狂澜。
湘江的存在与长江和黄河的地位一样重要,因为湘江的存在在古代的时候让人们免去了翻山越岭的辛苦,让货物直接可以从水上运输,也大大的减少的人力和物力,甚至在秦始皇时期的时候,秦军在前方打仗,在物资紧缺的时候,湘江作为运输要道也为秦军后方的补给发挥了很大的重要,所以,湘江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