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日照时间变长,夏至的时候7.21~7.23。
日落时间:
日落的时间会随着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传统上认为在北半球,冬至时日落的时间最早,日落最晚的时间在夏至时。但是实际上,由于黄赤交角与地球椭圆轨道的影响,日落最早的时间不会落在冬至,而是在12月初;日落最晚的时间也不会落在夏至,而是在6月底。即使在赤道地区,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在全年里亦会有少量的变更。而这些变化可以用日行迹表达。
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可以跟踪太阳的轨迹而计算得到。此外,太阳光会因为地球大气层的影响而产生折射,所以在太阳降至低于地平线后仍可看到太阳,这是每天日落时产生的错觉。
众所周知,一年之中日出、日落时间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在同一天当中,不同纬度的日出、日落时间也是不同的。那么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效应呢?事实上,地球每时每刻都围绕着太阳自东向西公转。根据运动的相对性,我们从地球上也能观测到太阳在一年当中围绕天球黄道自西向东旋转一圈。这自然会导致太阳的赤经与赤纬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变化。并且不同季节,其变化的快慢也略有不同,这就导致了一年之中日出、日落时间是会随季节不断变化的。
三更到四更天最黑!1.时辰
十二地支纪,一昼夜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2.更点
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3.刻
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不同的经度,时间不相同啊,我们都知道,一个经度过去,会有一小时的时差的。中国有5个经度,其实是有5个不同的时间的。我下面说的以北京时间,北京所处的经度为例:
晚秋呢,一般是指阴历的9月,也就是阳历的十月,这个月份,平均的日出时间是6点20,日落时间是17:50。一般都是从10月1号的6点10分日出,18点00日落,从10月1日到10月30日,日出每天晚一点,日落每天早一点,到了10月30号,就是6点40日出,17:13日落了。
冬天呢,是以1月上旬为界(或者以中国的小寒节日为界),1月1日前,日出越来越晚,到1月上旬,日出时间最晚,日落时间最早,1月以后,太阳每天早出来一点,晚下去一点。
到1月上旬,大概是7点30日出,17点00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