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是一个坐落于山西,又依附于浑河而得名的小县城。浑源一名 历史 甚久,拥有深厚的文化奠基,早在唐朝以前就以有浑源城之称。
这座城所特别之处,在于其由占地面积所绘的地图,城墙围城呈现出一个如同龟背的八边形,并非像电视剧里都方方正正,其各个街道更是盘旋崎岖,世人堪称:龟城蛇街。
大家所周知的五大名山之一的恒山就贮藏于该小县城内,自古以来,善于农耕的中原民族派与游牧北方民族派的一直以恒山山脉为界。在这个面积只有一千七百个平方米的无名县城,不仅有北岳恒山,还藏着三处国宝级别的名寺。
一.大云寺
大云寺坐落于浑源县里一个在十公里开外的荆庄,其本名为大云禅寺。如今遗下的只是大云寺并不完整,只把大云下寺给保存至今,其于北魏年间建造而成,金朝里十大明王像便遗构于此。
下寺的庙内大多数建筑都未得到保存,唯有大雄宝殿算是较为完整的,大雄宝殿位于主殿,面阔外三间配上单檐歇山顶,内里进两间。
有县志书上的相关记载,在金元朝间的大云下寺的名气险胜恒山,曾有姓文的金元豪在此隐居。在徐霞客众多的游记里也有大云寺的许多记载。
二.永安禅寺
浑源县的位于东北巷的永安“大寺”,该寺庙可是该县里保存至今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建筑物,没有之一。这座被称喻为“大寺”的禅寺,在金代建造成。寺内拥有近4米高的须弥座座塔基,其上斗拱仿木,每逢转角便雕莲花束腰,束腰的顶梁柱刻有力士与金刚,建筑看去矫健的同时又富含唯美。永安寺“四绝”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其分别是一绝建筑,二绝大字,三绝壁画,四绝塑像。
在其正殿,单檐庑殿顶配面阔五间,内里进深三间,运用黄色琉璃瓦以填充中部的殿顶,“庄严”二字一左一右位于檐下两端。
三.栗毓美墓
山西为国保文物单位之首,总有五百多处。稍有相关爱好的人应该都知道,在国保名录里的个人葬墓,仅存三座。其分别是宋代的司马光墓,唐代的薛嵩之墓, 第三座便是栗毓美之墓。
该墓的主人栗毓美是地地道道的浑源人,山东和河南河道的总督在道光年间的任职者,堪称为河神,百姓称之栗大王。
使用因地制宜的方法来对黄河治理,以此练造出了“以砖代埽”的治理方法,在帮助百姓免受洪水的伤害的同时也将建造经费降到最低,减少了将近150万两官银的支出。
看这高规格的墓葬,便可知栗大王所做出的成就之高!
寺庙是培福修慧的场所,焚香拜佛是指对佛陀表达敬意、感激、怀念,达到刨除杂念洁净思想、奉献人生和实现生命的状态。那么,山西有哪些著名的寺庙景点吗?赶快来看看这份山西寺庙景点推荐吧!
1、佛光寺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五台县佛光新村,距县城30公里。因为寺庙历史悠久,寺庙中的佛教文物十分珍贵,因此有“亚洲佛光”之称。
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于公元 857年建成。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2、永祚寺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是国家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背依太行群峰,四周松柏拥翠,殿宇轩昂,双塔耸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南郊的双塔寺,是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太原市市徽上的主题图案。双塔寺,原名永祚寺,大约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1597-1602年,因为寺内有两座高塔,所以俗称双塔寺。双塔寺的建筑格局并不复杂,由前院、后院、塔院三部分组成,著名的“双塔”就在塔院里。
3、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悬空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
4、玄中寺
玄中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西北十公里的石壁山上,是净土宗发源地之一,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玄中寺始创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年),建成于承明元年(476年)。因此地层峦叠嶂,山形如壁,故又改名“石壁寺”。 玄中寺的原存建筑,除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的天王殿和明代的牌楼门外,其余都已毁弃。1983年,玄中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1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
5、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重建。
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6、双林寺
双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
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武平二年”(571)乃北齐年号,既是重修,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即使从北齐算起,中都寺至今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山西省晋城市的高平市,位于晋东南,其境内 历史 遗迹遍布,尤其是古寺古庙更是广泛存在,而在这诸多古迹之中,尤其以开化寺颇负盛名。开化寺位于高平市东北的舍利山腰,寺庙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据《重修开化寺观音阁记》所记载“距泫城三十里有舍利山,山上建开化寺,盖武平二年创也”。时至唐代,寺宇逐渐隆盛,唐昭宗龙纪、大顺年间(公元889-891年),此寺名曰清凉兰若寺,由高僧大愚禅师主持。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又将清凉兰若寺改成开化禅寺。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重修大雄宝殿,宋元佑、绍圣年间(公元1086-1098年)绘制大雄宝殿内壁画,金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建观音阁,历经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始成现在规模。
开化寺坐北朝南,进深二院,大雄宝殿居中,两侧是廊房,前面是两层楼阁式山门,两侧是钟楼二楼,后面是演法堂,左右为三大士殿和地藏殿,整个建筑规整对称,美观大方。开化寺因年代久远,古朴典雅而久负盛名,位列高平市十四寺之冠,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平市开化寺的建筑规制和建造艺术,均为宋代风格,尤其是寺内大雄宝殿,集建筑、壁画、彩绘于一室,堪称三绝。其中大雄宝殿建于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 历史 ,大殿面阔三间,单檐九脊顶,平面近似正方形,为典型的宋代建筑,而且其保留完好,是宋代建筑的精品之作;大雄宝殿内的壁画,精美绝伦,画面辉煌灿烂,为宋代壁画中罕见的精品,同时也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大型北宋寺观壁画,我国保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寺观壁画,文物价值极高;而其大雄宝殿内的梁架斗栱上的彩绘图案与宋《营造法式》中的彩画作纹样极为一致,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绘图案。
开化寺盛名在外,其交通也极为便利,为了便于开化寺游客,修建有开化大道,可以开车至山脚下的停车场,停车场停车极为方便,而向上遥望,便可以看到开化寺掩藏于深山之中,向上观望,可以看到高陡的台阶,越过将近200级台阶,可以看到下雄壮的山门,而拾阶而上时,可以看到两侧杂树丛生,保留着原生态的神秘与绿意。
沿着台阶直上便到山门,可以看到山门上的大悲阁,其为明代建筑,底座为方形高墙,中间设置有门洞,山为重檐歇山顶,琉璃屋顶,而在大悲阁两侧修建有钟楼和鼓楼相衬托,山门气势雄伟壮观。然而,由于政策原因,开化寺在国庆期间并未开放,而是自查整改,工作人员告知暂时不能入内,只能在山门口驻足,可谓颇大遗憾,在山门口平台上小憩,遥看这座古老建筑群落,感觉威严十足,古朴端庄,而遗憾的是这次并不能欣赏她的绝美,只能留待下次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