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在哪里?

香港最高楼2023-03-15  13

泗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

泗县历史悠久,古称洪县、泗州。原为泗州府所在地。全县面积1787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京沪高铁苏州东站52公里,3小时经济圈可快速融入北京、上海、济南、郑州、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

扩展信息:

早在夏朝就设立了泗县。夏商时期属徐州。周舟属于青州。春秋时期先属宋国,宋灭后归楚国管辖。秦始皇统治六国后,属薛县。后通城加通县(今通城、泗县),与夏秋同属泗水县。西汉夏秋郡,属裴军郡。东汉时,从属于丕国。周北改为金陵郡,后与泗州郡高平郡合并。

隋炀帝十八年(598),恢复夏秋郡,属泗州。

唐武德四年(621),置洪县(今五河县)。武德六年(623),丘夏被弃,投入彩虹之中。此后,洪宪迁居夏秋,属任州。关坝(634),任飞府,洪县属泗州。并于元四年(809)改为苏州。及高三年(830),苏州被弃,归泗州。苏州复辟后,治于洪,洪县又归苏州。五代沿袭唐制。

宋七年(1092年),洪县属淮南道,绍兴九年(1139年)改为淮东道泗州。绍兴十一年(1141年),属南京路泗州。建都后,洪县仍属南京路泗州。

它分为四个层次:元兴道(府)、军(州)、县。洪县初属淮安府,书省(又称河南省)河南江北,其后为江北淮东路。二十七年(1367年),改为林好府泗州。

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泗州改为中立国。吴七年(1374年)八月,属凤阳府泗州。

清初沿袭明朝体制,后实行省、省、府(直隶州)、县四级制。顺治二年(1645年),洪县属江南省凤阳府泗州。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划归安徽省。雍正三年(1725年),泗州升为直隶州,洪县仍属凤阳府。龙四十二年(777),泗州迁凤阳府洪县,洪县为泗州人,洪县降为洪祥。至此,泗县开始归泗州府管辖。

1912年4月,废除州制,改称泗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6月,安徽省三路,泗县为淮泗路(位于凤阳县)。1932年10月,废道,泗县为安徽省第七区首席县,辖泗城。行政督察制度改革后,泗县属第六区,专员公署和泗县县政府管辖泗城。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抗日民主政府撤销边区县,恢复泗县建制,属苏皖边区淮北地区第七特区。

1949年4月21日,恢复泗县建制,延续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泗县人民政府-泗县概况

来源:泗县人民政府-古泗州历史沿革。

泗县隶属安徽省宿州市。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七月,国民政府军入侵泗县,泗县人民民主政府东撤,国民政府管泗县。属于安徽省第四行政监察区。

1949年4月21日,恢复泗县建制,辖大庄;五月,迁至皖北行署苏仙县所属的泗城。1952年属安徽(宿州)地区。1956年,属蚌埠地区。1961年属苏仙(苏州)地区,一直延续至今。

扩展信息:

泗县,古称洪县、泗州,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临泗洪,西接灵璧,南接五河、固镇,北至东北与遂宁、宿迁接壤。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

泗县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就建县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自然优美的“鸿翔八景”、楚汉之争古战场——霸王城纪念碑遗址、隋唐通济渠遗址等历史遗迹。

泗县属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地处淮北平原东部,为安徽省东北边缘县,泗县旧境东至老子山,交江苏省淮阴县界,西至虞姬墓,交本省灵璧县界,横长155千米,南至天井湖,交本省五河县界,北至湖山庄,交江苏省睢宁县界,直长140千米。

泗县东南至淮河,交盱眙县界,西北至渭桥,交睢宁、灵璧县界,斜长125千米,西南至马家集,交五河县界,东北至归仁集,交江苏省宿迁市边界,斜长85千米。总面积1857平方千米。

泗县的气候特征。

泗县大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适于各类农作物生长,尤其是农林牧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泗县位于安徽省宿州市。

泗县,古称洪县、泗州,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邻江苏省泗洪县,西接灵璧县,南接五河县、固镇县,北至东北与江苏省绥宁县、宿迁市接壤。东南至淮河,穿越盱眙县,西北至魏桥,穿越遂宁、灵璧县,斜长125公里;西南至马家集,穿越五河县界,东北至贵人集,穿越江苏省宿迁市界,斜长85km。总面积1857平方公里。

泗县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就建县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自然优美的“鸿翔八景”、楚汉之争古战场——霸王城纪念碑遗址、隋唐通济渠遗址等历史遗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1160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