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粥出自哪里?

关于母亲的歌2023-03-15  27

粥起源于我国。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粥是一种把稻米、小米或玉米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不同地方的粥有不同的浓度,而不同地方对其他地方的粥也有不同的别称。一般人对粥的常见的别名有:“稀饭”及“撩命汤”。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作《粥食》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由此可见,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饺子粥是河北保定地区

饺子粥是河北保定地区非常流行的的一道主食。它集菜,饭,汤于一身,可以驱寒。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邓州人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饺子的简介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代则称为“饺子”。

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内涵。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1140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