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与贵州、四川两省接壤,地势南高北低,最低海拔267米,最高海拔4040米,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昭通历史上曾是云南通向川黔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为我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
看地图!
如对你有用,望及时采纳!
昭通在云南省的东北部。昭通,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云贵川交界的乌蒙山腹地,金沙江下游沿岸,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东邻贵州省毕节市,南接云南省曲靖市,西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北依金沙江,面积2.3万平方公里,昭阳中心。昭通历史上是云南省通往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云南文化的三大发源地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素有“锁钥在滇南,咽喉在蜀西”之称,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通道,是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云南通往内地的双向走廊。建立与演变:1950年3月9日,中共昭通地委成立,昭通专员公署成立,设立昭通专区,专署昭通县。辖昭通、大关、绥江(中镇)、演金、威信(西镇)、镇雄、宜良、鲁甸(文坪镇)、会泽、巧家、永善等11个县。1970年昭通地区改为昭通专区,隶属昭通县。辖昭通、绥江(中镇)、永善(景新镇)、演金、大关、威信(西镇)、彝良(角奎镇)、镇雄、鲁甸(文坪镇)、巧家10个县。1981年1月18日,昭通市成立,昭通县的一部分为其行政区域,属昭通地区。8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水富县。水富县由昭通地区行政公署领导。昭通下辖1个县级市,11个县。1983年9月9日,昭通县撤销,昭通县行政区域并入昭通市。昭通下辖1个县级市和10个县。1984年恢复区乡建制,放弃公社为区。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弃区为乡。2001年1月13日,昭通地区及县级昭通市撤销,设立地级昭通市。昭通市设立昭阳区,县级昭通市行政区域为昭阳区行政区域。昭通一直是云南省的一个二级行政区域,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地跨东经102°52′~105°19′,北纬26°55′~28°36′。东西宽241公里,南北长234公里,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东面与贵州省接壤,西北与四川为邻,南面与曲靖地区会泽县接界。从昭通地区所在地到省会昆明市公路里程430公里,空中航行时间30分钟。2001年以前叫做云南省昭通行政公署,简称昭通地区,2001年8月撤地设市,正式名字:云南省昭通市。现辖1区10县172个乡镇(办事处)。2004年末总人口5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52万人。昭通是多民族散杂居住地区,全国56个民族中,昭通有31个,其中10万人口以上的有苗族、彝族、回族。苗族是昭通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是昭通的土著民族,历史较为悠久,回族人口占全省回族的1/4。昭通是云南回族居住较为集中,人口最多的地区。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昭通古称“朱提”、“乌蒙”,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后,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为我国“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近现代以来,这里曾诞生和哺育了一大批杰出人才。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昭通,中共中央在威信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区位特殊,地处要冲。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等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辐射的交汇点,位于国家规划的“攀西--六盘水经济开发区”腹心地带,是云南的北大门和滇、川、黔三省经济、文化的交汇重地。随着内昆铁路的建成通车,由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具雏形。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昭通居于云岭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4040米(巧家县药山),最低海拔267米(水富县滚坎坝)。气候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日照19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760毫米。
钟灵毓秀,物产丰饶。这里青山育翠,黑土藏金,有资源“金三角”的美誉,开发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