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原产地为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它生长缓慢,株型小,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概的地方有 :山东菏泽 、河南洛阳 、甘肃紫斑牡丹 、安徽铜陵 、河北柏山 、陕西汉中 、安徽巢湖 、四川彭州、陕西西安。
牡丹喜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年降雨量较小和气候比较干燥的地区生长。长江和秦岭以南地区冬季虽无严寒,但夏季闷热,雨量又多,均不适合牡丹生长,东北和新疆,青海、内蒙等地冬季气温过低,埋土防寒也不易安全越冬。因此,牡丹主要盛产在河南、山东和安徽的北部,山西、河北、陕西也可栽种,但需埋土保护越冬。
牡丹喜阳光,但在夏季的烈日曝晒下叶片常常退色并停止生长,最好栽在具有疏荫条件的树坛内,用高大的树木来给它们适当遮荫。
牡丹对土壤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土层必须深厚,排水必须良好,雨季田内也不能积水,因此应选地势高燥的地方来开辟牡丹园。牡丹喜欢肥沃的粘质壤土,在沙质土中生长不良,耐干旱而不耐水湿,也耐弱碱,在酸性土中无法生长。
拓展资料:
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牡丹“
曹州牡丹的来历牡丹别称鼠姑、鹿韭(记载于秦汉《农本草经》,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商秦代兴盛时期,就有人把这种当地开花结籽、根能生苗、且能入药、很好养活的野生植物带到各地,但是在陕秦很好存活的野棘,在其他地方却极难养,“十绝之九”,在齐鲁一带,只有在句阳县一带(今小留镇)唯独存活下来。现在看来,这个奇迹跟气候水土不无关系。句阳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和陕北秦岭同一纬度,土地为黄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半淤半沙,春天少雨,夏雨适中,地表水略碱。牡丹耐旱,忌浇明水,忌烈日,忌重茬,喜碱性水、喜沙松土,全部符合现代总结的牡丹的生长发育的要素,所以牡丹移植句阳后,就如鱼得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秋籽落地生根。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句阳自西汉设县,归济阴郡,延续六百多年,善工心计的花匠经过长时间的人工栽培,品种逐渐优化增多,南北朝时已成为极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后黄泛侵袭,句阳县城南迁三十里至现在菏泽主城区处,但句阳“百两金”已经有了成熟的种养方法,花随人迁,新县址及周边又有发展种植。“百两金”名随花振,又由花匠按习性、风水有选择的移往各地,故后咸、洛二阳尤多,史料自唐始均有记载,民间素传杨贵妃妒花怒贬之说。由于此物“以色丹者为甲,虽结籽而根生苗,故谓之为牡丹”(出之《本草纲目》)。经过历史沿革,句阳县址更名曹州,这就是后来“曹州牡丹”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