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古代著名都城。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阳市18公里,北距邯郸市40余公里。
邺城作为魏晋、南北朝的六朝古都,在我国城市建筑史上占有辉煌地位,堪称中国城市建筑的典范。全城强调中轴安排,王宫、街道整齐对称,结构严谨,分区明显,这种布局方式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特别是它对后来的长安、洛阳、北京城的兴建乃至日本的宫廷建筑,都有着很大借鉴和参考价值。
城市沿革:
临漳和安阳均古属邺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于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临漳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此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国都。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他治河投巫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曹魏时建北邺城(今临漳县邺北城),东西长7里,南北长5里,外城有7个门,内城有4个门。
曹操还以城墙为基础,建筑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儿子们在这里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世留下了“建安风骨”的美誉,是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邺城
邺城位于现在的河北省临漳县境内。
邺城是中国古代著名都城,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
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营建王都。邺城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
扩展资料:
邺城,现在的邯郸临漳县,曾历经6代国君,几度兴衰,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西门豹投巫治水的发生地,都城建筑开始地,佛教文化繁荣地,铜雀台所在地,所以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的美誉。
2012年1月,邺城考古队在临漳县北吴庄发现佛造像埋藏坑,挖掘出土2895件东魏、北齐石造像及残件,是目前所知建国以来出土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邺城遗址也是研究古代都城、建安文学、北朝文化的大型遗址。
陶瓷工艺的发展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通过对邺城遗址的发掘,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的陶瓷制品和窑址,填补了这个时期陶瓷的空白,通过对文物的研究,邺城窑的陶艺对周边的窑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邺城
邺县是河北省的。
邺县,古县名,县治大部分时间在邺城。1954年,邺县合并到安阳县之后,隶属于安阳县的白壁镇,现区划为河南省安阳市管辖。
地名概述
邺县,古县名,县治大部分时间在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临漳县南)。1954年,邺县合并到安阳县之后,隶属于安阳县的白壁镇。
历史上先后属于魏郡、邺郡、相州。战国时代,魏国置邺县,西晋时,邺县属司州魏郡,邺城仍为郡治,建兴二年(314年)为避晋愍帝司马邺之名讳,将邺改称临漳县(335年邺县复旧)。东魏天平初年(534年),把荡阴、安阳划入邺县。这时的邺城两县都很大。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废邺县为邺镇,邺县地并入临漳县。于是临漳与邺又合而为一。今天临漳县境内邺城遗址上仍有以邺镇为名的村镇存在,这是邺城经历千百年后至今留下的唯一以邺为名的地名。
1947年4月,解放军占领水冶,西部河南省安阳县政府迁驻水冶,中国共产党在平汉铁路以东,冯宿桥以西和原临漳县漳河以南地区设置安东县,5月初改称邺县,县政府驻辛店集,后迁今河北临漳县的孙陶镇、隆化、申村等村,属太行五专区。
1949年8月划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置平原省,安阳地区归平原省所属。同年划安阳县城区及近郊置安阳市,移安阳县治水冶镇,又拆安阳、临漳二县漳河以南地置邺县,治所驻崇义集。废了近千年的邺县又重新复置。
1952年撤消平原省,划临漳属河北,邺(移治安阳白壁集)、安阳属河南。1954年又废邺县入安阳,于是殷邺又合为一。同年6月迁安阳县还治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