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的由来

日本帝国主义2023-03-14  18

1、据唐朝学者林宝所著的《元和姓纂》载,袁氏源于“妫姓,舜后陈胡公满之后。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恬,恬生仲牛甫。甫七代孙庄伯,生诸,字伯爱,孙宣仲涛涂,以王父字为氏。字或作‘爱’‘辕’, 其实一也“。由于上古时期,爱、袁、辕、猿、榱、援同音同用,所以爱姓也作袁姓。

2、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共族擅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世称“行辕”。轩辕氏初建都于有熊之墟(今河南新郑州),在所居之地,有族人以辕为名命称其邑,后称为袁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是为河北袁氏。

3、据史书《明史》记载,明朝崇祯年间,山东东明人袁葵任洪洞县令时,在灾荒之年收养了数百个百姓遗弃的幼儿。灾荒过后,袁葵又让百姓们各自把孩子领回去。在袁葵离任时,这些百姓纷纷抱着曾被袁县令养育的亲骨肉,恳切要求让这些孩子随袁葵姓。请他一一赐予他们名字。袁葵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这些外姓的后裔子孙为纪念袁葵的恩德,大多世代称袁氏。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

江苏大丰小海镇有袁姓。

据《树德堂袁氏宗谱》等史籍记载,明洪武初年,袁氏始祖袁正德从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县东小海场(今大丰市小海镇)。二世后陆续西迁戴窑、第五代一支迁入兴化安丰、第6代再迁兴化城。

袁正德 与 你提到的 袁旺德 会不会是兄弟???

另外搜集到的资料:

“袁氏家谱修于明末,据载,袁氏先人为江南人,明初迁兴化东境小海场,入灶籍,二世后陆续西迁戴窑(上世纪五十年代戴窑白涂河北袁家舍曾出土明知州袁一海墓志铭两块很能说明问题)、安丰(今安丰袁家舍仍有修于清代中期的袁氏家谱存世)、兴化城。袁氏族谱所记止于清末,毁于建国后的土改时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1082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