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名尚、字牙又作子牙。因为周文王姬昌曾对他说过,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的话,故号太公望。文王崩,武王姬发即位,对姜子牙尊崇倍至,口必称师尚父,所以又号师尚父。姜子牙是炎帝后裔、先祖曾经做过四岳官,因当年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河南吕地,从封地改姓,故又名吕尚、吕望、吕子牙、吕太公等。
姜子牙,亦作姜尚。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夏商两代,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姜子牙祖籍原在东夷地区。姜子牙(约公元前1156年-约公元前1017年),姓姜,卢氏人,名尚,有口皆碑,名子牙,或简称虎牙,又名吕尚,谥号飞熊。商朝晚期的人。
它的祖先是四月,左玉萍在水土方面很活跃。于夏封鲁,故以鲁为氏。发源地主要有东海和河内学说。孟子的《论离娄》和《论心》两章都提到姜子牙“住在东海之滨”;《吕氏春秋授时》也说,“东夷之士太公王”;齐太公家族的历史记载也说他是“东海人”。但这些说法都很笼统模糊。《金章华博物志》说得很清楚:“海曲城有东禄乡、东禄里,太公王也出”;《水镜·朱程琦》也说,“居州东一百六十里有东陆乡,金吉在琅邪海曲,太公所料也”。
姜子牙辅佐西周王后,被称为“太公王”,俗称太公。西周初年,他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的称呼),尊称为“太师之父”。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是商人,是周珂王的主谋,是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开国元勋,是齐国文化的奠基人,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和政治家。古书记载都认可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军、学等诸子百家都把他作为家族人物来追,尊称他为“百家”。
姜子牙协助伐周,在牧野之战中兵败。纣王在舞台上死去,李周也从此死去。
子牙镇位于天津市静海县西南部,东、南邻沿庄镇,西界河北省大城县旺村镇和文安县德归乡,北接王口镇,西北接梁头镇,面积60.1平方公里,辖16个自然村。耕地57001亩,共7521户,25673人。 历史沿革清朝设子牙地练,属静海县西路。1946年置子牙大乡。1989年6月置子牙镇至今。 镇政府驻王二庄村,距县城25公里。境内陈大路、津涞路纵横交错,穿镇而过,具有充足的运力资源。 工业逐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拆解加工和冶炼、印刷、自行车零件、乐器生产加工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群体。特别是子牙环保产业园的建立,产业优势更加明显,拉动了产业链条的上伸、下延。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废旧物品拆解加工利用集散基地。与环保产业园相匹配的村级工业聚集区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备、招商政策优惠,已有两个超千万元的铜材、铝材加工项目已经入驻,充分发挥了其承载功能。截止到目前,全镇有个体拆解加工企业330家,从业人员10000人,年产值达1.5亿元。占全镇经济总量的45%。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实力雄厚,有国办中学、镇办中学、现代化中心小学及多媒体幼儿园教学楼六座;中心卫生院一个。人文环境独特,文化底蕴深厚。 古迹,东子牙村西1000米处,有高一米,面积1000平方米的土台,相传是商朝末年姜子牙躲避纣王在此钓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