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扩展资料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学。
谁能提供心理学重点概念及其解释?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人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意识,也研究无意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心理学有时又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编码:感觉编码是指将 *** 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缪勒员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它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缪勒的学说有其合理的因素,但不了解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
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 *** 量,叫绝对感觉闭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 *** 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差别阈限与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 *** 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三色说:三色说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它们在光 *** 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
声音的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称为声音的掩蔽:①纯音掩蔽,用一个纯音为掩蔽音,观察它对不同频率的其他声音的影响;②噪音对纯音的掩蔽;⑦纯音和噪音对语音的掩蔽。肤觉:肤觉是由 *** 作用于皮肤引起的感觉。
有四种基本形态: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味觉的适宜 *** 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动觉: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动觉是随意运动的重要基础,是主动触摸的重要成分、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
内脏感觉又叫“黑暗”感觉。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外部世界的信息。
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
似动: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
错觉:错觉是知觉的种特殊形式。错觉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
其中大小错觉和形状、方向错觉有时统称为几何图形错觉。研究错觉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意识: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人的许多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无意识行为、对 *** 的无意识及盲视等。
白日梦与幻想:意识的自发漂移状态,通常表现为漫无边际的遐想。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于集中。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同时具有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选择性注意: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 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 *** 。
注意的分配性: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 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内容和记忆特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反映了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表象在思维中,特别是在形象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想像: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上改造,形成新。
首先,这四种概念性的形成验证方式在主试看来都是一样的,被试在判断中没有任何差别.差别存在于被试在大脑中如何形成假设并验证.保守型聚焦和冒险性聚焦都是以第一个肯定实例中的所有属性作为未知概念的属性的第一次得到了肯定,就把这个被肯定的假设中的所有属性当作可能是正确的属性去验证.保守型聚焦会每次改变一个属性进行验证;冒险性聚焦就比较冒险,每次改变多个属性,去验证.比如第一次肯定了双边两个白色方形,保守型聚焦在第二,第三次会每次改变“双边”“两个”“白色”“方形”这四个属性中的任何一个去验证哪些属性是概念必备的,哪些的无关的;而冒险性聚焦会在第二,第三次中每次改变四个属性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属性去验证,这种方法给认知带来的符合就比较大了.运用部分假设的,继时性扫描和同时性扫描,按照字面理解,继时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同时就是所有的同时进行的.举例说继时型扫描,第一次肯定了双边两个白色方形,那么就把“双边”“两个”“白色”“方形”这四个属性中的一部分认为是属于未知概念的,比如先假设“双边”是正确的,于是提问证实是不是正确,然后再假设“白色”是正确的,提问证实是不是正确,再假设“方形”,验证,再假设“双边”,验证,最终得到概念的全部正确属性.同时性扫描呢,就是会同时验证多个假设比如这四个属性就可以形成(一)两两同时验证:“双边两个”“双边白色”“双边方形”“两个白色”“两个方形”“白色方形”这六个假设;或者(二)形成三个属性的假设:“双边两个白色”“双边两个方形”“两个白色方形”“双边白色方形”这四个假设.一种假设一种假设的去验证.这次明白了么?。
心理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及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内容是尽可能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以及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其基本概念主要有:条件反射、神经机能、信号系统、感觉、知觉、表象、注意、记忆、思维、想象、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等。
心理学有什么基础概念(如效应,现象)
1、首因效应 就是说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2、近因效应 是指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 3.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
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良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则被赋予其它不好的品质。
4、刻板效应 人们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 5、从众效应(也称羊群效应) 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调整与改变自己使其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
6、暗示效应 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7、名人效应 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被称为名人效应。
即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8、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9、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
10、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待效应) 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11、门槛效应(层递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12、拆屋效应(也称冷热水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13、链状效应 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14、花盆效应 又称局部生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
首先,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的环境条件,在一段时间内,作物和花卉可以长得很好。但一离开人的精心照料,经不起温度的变化,更经不起风吹雨打。
15、蝴蝶效应: 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即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16、手表效应 大家都有这种体会: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也就是说,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为精确,于是他也就无法确定精确的时间。这就是“手表效应”的原义。
17、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来源于 ,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18、超限效应 *** 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批评或表扬学时,应掌握一个“度”。
“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 19、旁观者效应(也称责任分散效应) 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即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20、配套效应: 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
21、马太效应 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针对于人,是运用这门(广义上是生物心理活动规律)学科(为服务人类的各式各样的需求)!但前提要掌握这门学科的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并以这类知识为基础来探索(新未知的,更加准确的知识)。
简单点,就是了解,及运用,高级点是探索新知识。
人的大脑,是存放知识信息,形象点就是对象事物记忆数据库,就是(某知识领域)意识!而情感却是生物进化而来的情绪程序,是受到不同的信息条件反应,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如高兴,害怕,担心,怒,痛苦,烦等等,不同的情绪反应。
由于每一个人成长(宏观与微观)环境不同,所相对的大脑装有的观念,即是事物的意识,即看法不同,所以表达的出来的看法,不同或是相同。所以会出现两个对同样的事物有则两种或是多样的看法,并会影响个人个性,来进行相关的情景展示。
心理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及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内容是尽可能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以及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其基本概念主要有:条件反射、神经机能、信号系统、感觉、知觉、表象、注意、记忆、思维、想象、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等。
知识的定义是什么?
知识的定义 知识到底是什么,我国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博弈圣经》中知识的描述是“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知识的分类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1、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调整与改变自己使其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
2、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3、名人效应: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被称为名人效应。即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4、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5、奖惩效应: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
6、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7、门槛效应(层递效应):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8、拆屋效应: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9、链状效应: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10、花盆效应:又称局部生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首先,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的环境条件,在一段时间内,作物和花卉可以长得很好。但一离开人的精心照料,经不起温度的变化,更经不起风吹雨打。
11、手表效应:大家都有这种体会: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也就是说,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为精确,于是他也就无法确定精确的时间。这就是“手表效应”的原义。
12、禁果效应:”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13、配套效应: 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
14瓶颈效应: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心理过程中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关系。社会角色扮演者在进行某项创造活动时,在从事某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色行为时,要求与之相关的各因素、环节配合与协调并进,其中如果某一因素和环节跟不上,就会成为“瓶颈”卡住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的正常进行。有的时候, “瓶颈效应”得到了克服,TOT (Tip Of the Tongue)状态很快从“几几乎有了”转向“有了”,从“就在舌尖上”转为“完全说出来了”,问题获得解决,创造趋于成功。有的时候,听任“瓶颈效应”起作用,TOT状态得不到解除,时间一长,心理上松懈并产生一种惰性,那就会使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前功尽弃。
15、月曜(yao)效应(星期一效应)——(休息使人后退)由于星期日的休息,扰乱了学生的正常生活起居和学习秩序,学习意志下降,注意分散,精神不振,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16、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17、外溢效应:FDI(外资直接投资商)公司对东道国相关产业/企业的各方面的影响.东道国的各方面能力要足 以与FDI公司进行竞争才能引起外溢效应.
18、棘轮效应:也称制轮效应,指人们在消费时的一种习惯。当工资收入达到某个水平后,此时的消费习惯,如爱消费高档次的衣服和食品,会稳定在某一个水平;而当工资再一次提高时,消费习惯可能会上调,但是不会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低自己的消费水平.
19.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0.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