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隶属江苏省徐州市。古称“大彭氏国”,迄今已有5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境内历史积淀沉雄,文化底蕴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具有“汉代三绝”之称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彰显两汉文化的精髓,特别是汉画像石堪称古代艺术瑰宝,与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齐名,并称“江苏三宝”。
铜山县总面积1856.6平方公里,辖20个镇、一个农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九十年代曾两度跨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有淮北“领头羊”之称。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亿元(剔除区划调整因素),实现财政总收入11.65亿元,是“九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21.6%。在2005年又跃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列第94位。
铜山县区位优越、交通发达。铜山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居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市都市圈核心,环抱徐州市区,具有典型的城郊型经济特点。铜山,古有“五省通衢”之誉,今有“五通汇流”之便。公路,铜山的高速公路和国道网络密度在全国县级单位中是一流的,境内现有高速公路4条:霍连(霍尔果斯—连云港)、京福(北京—福州)、京沪(北京—上海)、徐宿宁(徐州—宿迁—南京),高速公路出入口8个。国道4条:104(北京—福州)、206(烟台—汕头)、310(连云港—天水)、311(徐州—西峡)。铁路,徐州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徐州火车站是全国第二大铁路列车编组站,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铜山境内交汇,26条铁路专用线纵横交织,京沪高速铁路即将建设。内陆水运,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斜贯县域东西,有货运码头55个,15条航线最大通航能力达1000吨级。远洋运输,铜山距离连云港、青岛、上海三大港口分别为200公里、500公里和800公里。航空运输,铜山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40公里,现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等10余条航线。
铜山县资源丰富、煤炭电力资源充足。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2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18亿吨、铁矿石储量1亿吨、石灰岩储量25亿吨、白云岩储量5亿吨、硬质高岭土储量3亿吨、耐火粘土储量12亿吨;徐州是国内三大煤田之一,年产原煤2000余万吨。同时,徐州又是华东电网电力能源的主要生产基地,坐落在铜山境内的三家大型火力电厂装机容量达332万千瓦,目前电源点建设正呈现快速发展之势,预计到2005年装机总容量达到640万千瓦,到2010年将突破1000万千瓦,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的电力供应能力强大 。
铜山县的农业基础。铜山的主要农业生产指标位居全国和江苏省前列。蔬菜、棉花、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150余万亩,其中,蔬菜面积88万亩,年产量16亿公斤。奶牛存栏量2.7万头、生猪饲养60余万头、山绵羊饲养70万只、家禽饲养2100万羽。全县林业用地80余万亩,活立木蓄积300万立方米。果树种植面积30余万亩,果品年产量近20万吨。2003年4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在铜山县郑集镇设立的省级徐州外向型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目前已有外商独资的徐州高榕食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成为铜山的蔬菜种植、加工、销售基地,产品远销亚洲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铜山县的工业基础。目前已形成食品、纺织、木材加工、机械电子、冶金、建材化工等六大主导产业。食品工业,位居中国食品工业第一大县之列,奶牛奶业是铜山最大最靓的产业“名片”。其中,上市公司维维集团作为中国500强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年内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元;纺织工业,已形成集棉花种植、纺织、服装加工出口等配套发展的产业体系,现有20万锭棉纺能力,年产高中档精梳、普梳纯棉纱3万余吨、高档针织面料1万吨、天鹅绒5000吨、坯布2500万米、牛仔布1000万米。其中,中天棉业集团进入全国棉纺织行业50强、色织行业10强;木材加工业,徐州是全国四大板材加工业基地,铜山县以中国同行业五强之一的胜阳林业股份公司为支柱,年产各类板材近百万立方米,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机电工业,依托徐州这一全国最大之一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工程机械、农用车、水泥泵车、汽车随车吊、挖掘机、压路机、特种汽车等产品发展迅速;钢铁工业,依托丰富的矿石资源,利国钢铁城正在崛起,已形成年产优质生铁150万吨、钢及钢材100万吨的生产规模;建材化工业,年产水泥500万吨,年产普通玻璃瓶达15亿只。
铜山县的工业园建设。铜山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已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区享有“大学城”之美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工学院、徐州建筑工程学院、九洲大学、江苏省医药专科学校等近20所院校坐落其间,在校生逾5万。开发区内集聚的各类企业700余家,投资总额逾50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6家,实际利用外资1.29亿美元。基本形成了经机械制造、服装、电子为主导的三大产业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全县环绕徐州市区周转的重点镇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群,其家具工业园、铸造工业园、工程机械园等专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备,已具有相当的项目承载能力,正以蓬勃之势张开双臂,广纳投资者加盟。
铜山县的投资软环境。铜山县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程序,竭诚为投资者服务。为确保对投资者的回报,凡是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在铜山县都能够得到充分落实;对投资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工业项目将列为重点项目并发给“绿卡”,在建设期间减免16项行政性收费;在项目用地方面,根据项目投资规模、税收贡献等实行一事一议的“弹性地价”;对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人民币的大项目,作为个案办理,可享受更加优惠的政策。铜山,始终确立“投资者是上帝”的理念,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安全、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铜山,丰富的煤炭电力资源、充足的项目储备用地、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极具辐射力的市场氛围,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充满了发展的潜力,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铜山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教育事业硕果累累,先后创建省级以上各类重点学校33所,高考录取人数连年居徐州市各县(市)之首,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普及,社会力量办学方兴未艾;卫生事业花开城乡,农村改水万众受益,医疗保健进村入户,医疗设施不断加强,防病治病功能齐备;文化事业异彩纷呈,汉王石刻被命名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黄集面塑享誉大江南北,各种传统技艺推陈出新,梆子柳琴丁丁腔老幼能歌,高跷旱船舞龙狮班谰多姿;体育事业已上层楼,田径、游泳、排球省内翘楚,被命名“全国体育先进县”。
铜山县地形由平原和丘陵岗地两部分组成。国土资源面积为2089平方公里。
铜山县境内主要河流有京杭大运河、废黄河、郑集河等。县内除微山湖、云龙湖之外,山间和山前水库众多。地下水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分布面积大,水资源较为丰富。
铜山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配合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农林牧渔的综合发展。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9.4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时数2283小时,平均降水量868.6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10天。
铜山县土壤主要分为山地土壤和平原土壤两大类型。潮土类为本区冲积平原的主要土类。
铜山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20多种。原煤、铁矿石储量丰富,且伴有金、银、铜、钴等金属;境内有700余座山头,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高岭土等资源储量可观,开发前景广阔。
铜山古城在铜陵镇。
铜山古城,闽海五大水寨之一,位于东山岛东北部铜陵镇,是福建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古城城墙依山起伏,条石砌成,长1900米,高7米。
铜山古城主要景点
古城仲春,城内一片葱绿,鸟语花香,游客结伴,情侣成双。登临古城,只见城外汪洋烟波浩渺,万顷碧波,扬着白沫呼啸着,从茫茫天际而来,大有“惊涛裂岸”之势;而城脚下有奇岩怪石,挺身迎击,擎起千堆雪浪,发出雄浑的隆响。
此景此情,使人顿觉心潮翻卷,顺着脚下的古城拾级而上,仿佛步入一轴悠悠历史的长卷……抚石细览,耳闻涛声,仿佛听见戚家军炮声阵阵;登台远眺,渔帆依依,仿佛是舳舻麇集的郑成功东进台湾的征帆。
古往今来,千秋兴亡,屹立于世的中华民族,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此古城可为历史见证。为纪念戚继光平倭功绩,铜山人民至今还保留着仿制戚家军行军干粮式的饼称“继光饼”。
铜山古城人文
铜山城和台湾有不解之缘。明隆武二年,郑成功曾进驻铜山,造船练兵,当他东征收复台湾时,“民乐而趋之”。《东山县志》记载:“1661年郑成功率巨舰收复台湾,铜山五百多青壮年随往。”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以铜山港为启航点,出师东征,统一台湾。清政府统一台湾后设“铜山营”驻防澎湖,官兵“三年一换”。清光绪年间铜山举人马兆麟有诗曰:“重洋百里戍台湾,艋舡澎湖逆换班。二百年来人事变,征夫休唱念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