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亭简介及详细资料

苹果6s尺寸2023-03-13  35

概述

济南名亭之一,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历下亭巍立于大明湖中最大的湖中岛上,岛面积约4160平方米,因历下亭是名闻遐迩的海右古亭。

历下亭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重檐。亭上二层檐下,悬有乾隆皇帝书历下亭红底金字匾额。历下亭建造年代很早,位置也多有变化。北魏至唐时期,历下亭在现在的五龙潭处,称客亭。  

整个岛上绿柳环合,花木扶疏,亭台轩廊错落有致,修竹芳卉点缀其间。春天,修竹婆娑,翠柳笼烟;秋日,湖水荡漾,荷花溢香,凉风徐吹,令人心爽,被称作“历下秋风”,为古时历城八景之一。

气候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由于独特的地形作用,济南的气候极端性明显强于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13.8℃,极端气温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年日照时数 1870.9小时(2009年)。济南是季风气候明显区域之一。

风景

历下亭位于湖中岛的中央,八柱矗立,红柱青瓦,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飞翘,攒尖宝顶,亭脊饰有吻兽,蔚为大观。亭身空透,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以供游人休憩,二层檐下悬挂清乾隆皇帝所书匾额“历下亭”红底金字。

亭之西侧有厅堂面阔三间,绕以回廊,红柱青瓦,四面出厦,飞檐翘角,名“蔚蓝轩”。轩西为宽阔的湖面,若值晴空万里,则天蓝蓝,水蓝蓝,湖天一色,莹如碧玉,故名蔚蓝轩,亭之北有大厅五间,硬山出厦,花雕扇扉,曰“名士轩”,是历代文人雅士宴集之地。该轩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名士轩”三字匾额为1911年春清末书法家朱庆元书,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为著名文学家郭沫若题写。轩内西壁嵌唐代天宝年间北海太守、大书法家李邕和大诗人杜甫的线描石刻画像及自秦汉至清末祖籍济南的15位名士的石刻画像。东壁嵌有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题写的《历下亭》诗碑,记述了他的好友陈弼夫和陈景亮重修历下亭的经过和他在山东看到的灾荒景况。

历下亭之南是大门,大门两侧是东西长廊。长廊东端是“临湖阁”,北墙嵌有咸丰九年陈景亮撰、何绍基书《重修历下亭记》石碣。长廊西端是“藕香品茗厅”,面阔三间,飞檐出厦。大门楹联集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何绍基手书,门上悬红底金字“海右古亭”匾一方。大门东侧有石碑横卧,上刻“历下亭”三字,乃清乾隆皇帝手书。大门西侧有御碑亭,红柱青瓦,四方尖顶,与西游廊相连,亭内立有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撰书的《大明湖题》诗碑。

历下亭东南侧,有古柳一株,巍立湖岸,枝干均已枯朽,却又枯木重生,于枝干外皮处萌生嫩枝,鹅黄柔绿,令人怜惜。据考,古柳已逾160岁高龄,柳能长寿如此,实属罕见。

旅游 交通

到达大明湖的市内公车线路众多,到达南门、东门、北门、西南门的车都有。乘坐以下线路车均可到达:K98路、K91路、K54路、6路、11路、14路、30路、31路、33路、36路、37路、41路、63路、83路,此外还有旅游66路车。

美食

碧筒饮 是我国古代情醇典雅之酒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古人用荷叶为酒杯饮酒的一种传统的习俗,当时称之为“碧筒饮”,而碧筒饮的发明者正是济南人。

冰糖莲子羹

特选大明湖优质莲子芯,配以银耳加以烹制。莲子,是一种药用和食用价值都很高的营养保健品原料,被誉为“莲中人参”。

历史

历下亭历史悠久,历经沧桑,位置也几经变迁。北魏至唐代历下亭在五龙潭处,郦道元《水经注》称“客亭”,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的。唐初始称“历下亭”。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诗人杜甫到临邑看望其弟杜颖,路经济南,适逢在开元年间就与杜甫在长安结为忘年交的北海太守李邕至济,在此亭宴请杜甫及济南名士,杜甫当即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诗中第一句叙述李邕驻临济南,设宴历下亭,第二句说明了历下亭古老历史。当时方位以西为右,以东为左,济南在大海之西,故曰海右。因济南有过鲍叔牙、邹衍、伏生、房玄龄等大批历史名人,又因当时在场的有济南士绅蹇处士等人,因此称赞名士多。而接下来诗句描述的是亭内外景物和宴饮的情趣,以及对日落将席散,盛情难在的感慨。李杜宴饮赋诗历下亭使这海右古亭从此声名远扬,而“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千百年来更成了济南的骄傲。

据《唐书》记载,天宝元年,齐州曾改为临淄郡,故此亭当时也称“临淄亭”。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有“伊昔临淄亭”的诗句。到了唐朝末年,历下亭逐渐废圮。北宋曾巩在齐州任职时,又重建历下亭,位置在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后。之后又几经兴废变迁,至清初,山东盐运使李兴祖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在湖中岛上现址,购买乡绅艾氏地产重新建之。其规模比以前宏大,坐北朝南,颜额为“古历亭”。竣工后,又在亭西偏南,筑土垒台,建轩宇三间,轩西为宽阔的水域,晴空下,天光水色,一派蔚蓝,故题额“蔚蓝轩”。此后,历下亭的规模、型制又有变异。

历城周廓十二里 大明湖乃居其半

平吞济泺众泉流 远带齐鲁诸郡县

泛舟初入鹊华堤 烟水苍茫迷远岸

鸢鱼上下各逍遥 花木周遭相明绚

演漾绿蒲隐钓矶 缥缈白云临古观

应接无暇有馀乐 水亭清雅陈笔砚

便教乘兴一挥毫 苕华记予初所见

乾隆戊辰御题

在北魏时期,在山东济南五龙潭处有一亭,称“客亭”,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的。后来,在745年,齐州司马李之芳将历下亭迁至大明湖水域,改名“历下亭”。

恰这时,在齐鲁漫游的杜甫从兖州、泰山一带北上来到了济南。杜甫来到济南,立刻成为了李之芳的嘉宾。

杜甫到来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至北海,即后来的山东益都。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坐不住了,连日赶往济南与杜甫会面。

李邕到达济南后,立时在历下亭设摆宴席,宴请了杜甫和李之芳。当时李邕68岁,早已名满天下。

杜甫此时才是个33岁的后生,名声远没有达到诗圣的程度。但李邕慧眼识珠,预见到了这颗新星的万丈光焰。

李邕、杜甫、李之芳在座,可能还有许多齐州的知名人士出来作陪。李邕与杜甫把酒长谈,论诗论史,也谈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这让杜甫十分感激。

在这次欢宴中,杜甫即席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诗中第一句叙述李邕驻临济南,设宴历下亭,第二句说明了历下亭古老历史。当时方位以西为右,以东为左,济南在大海之西,故称“海右”。

因济南有过鲍叔牙、邹衍、伏生、房玄龄等大批历史名人,又因当时在场的有济南士绅蹇处士等人,因此称赞名士多。

而接下来诗句描述的是亭内外景物和宴饮的情趣,以及对日落将席散,盛情难在的感慨。李杜宴饮赋诗历下亭使这海右古亭从此声名远扬,而“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千百年来更成了济南的骄傲。

清代文人龚易图曾撰有一则名联:

李北海亦豪哉,杯酒相邀,顿教历下此亭,千古入诗人歌咏;

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旧,试问济南过客,有谁继名士风流?

此联可以形容李邕、杜甫等人那次历下亭雅集的诗风流韵。

至唐代末期,历下亭逐渐废圮。北宋时期又重建历下亭,重建的历下亭位置在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后。

之后历下亭又几经兴废变迁,在明代末期,历下亭完全被毁了。但是从杜甫登临历下亭的那一刻起,历下亭已由单纯的亭子变成了一个意蕴丰富的文化符号,这也是历代文人如此看重历下亭的原因。

明代末期济南诗人刘敕《历下亭》写道:“不见此亭当日古,却逢名士一时多。”概括出其间的深意。同样的明代诗人张鹤鸣在诗中也写道:“海内名亭都不见,令人却忆少陵诗。”

这两首诗都显示出,历下亭虽然已经毁坏,但文人学士追忆昔日盛宴,遥想李、杜诗酒酬答,心中仍有难以泯灭的情结。

至1693年,山东盐运使李光祖和山东按察使喻成龙在大明湖中岛上重建历下亭。重建历下亭的工程刚刚竣工。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应山东按察使喻成龙的邀请来济南做客。

在喻成龙的盛情约请之下,蒲松龄作了《重建古历亭》一诗,诗中借古喻今,追忆了盛唐时期李邕、杜甫的历下亭盛会,表达了他对重建历下新亭的感慨。

诗写道:

大明湖上一徘徊,两岸垂杨荫绿苔。

大雅不随芳草没,新亭仍旁碧柳开。

雨余水涨双堤远,风起荷香四面来。

遥羡当年贤太守,少陵佳宴得追陪。

至1694年,喻成龙授命任安徽巡抚,离开济南时,蒲松龄又作了《古历亭》诗相赠。蒲松龄抚今追昔,借用“白雪清风”和“青莲旧谱”之典故,对诗坛的振兴寄予了热切的厚望:

历亭湖水绕高城,胜地新开爽气生。

晓岸烟消孤殿出,夕阳霞照远波明。

谁知白雪清风渺,犹待青莲旧谱兴。

万事盛衰俱前数,百年佳迹两迁更。

新建的历下亭使蒲松龄振奋不已,赋诗言犹未尽,于是又以他那如椽的大笔洋洋洒洒写了千余言的长赋《古历亭赋》。

该赋开篇一段写道:

任轩四望,俯瞰长渠;顺水一航,直通高殿。笼笼树色,近环薜荔之墙;泛泛溪津,遥接芙蓉之苑。入眶清冷,狎鸥与野鹭兼飞;聒耳哜嘈,禽语共蝉声相乱。金梭织绵,唼呷蒲藻之乡;桂揖张筵,客与芦荻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将流;荷芰连天,香随风而不断。蝶迷春草,疑谢氏之池塘;竹荫花斋,类王家之庭院。

在这篇长赋中,蒲松龄对重建后的历下亭景色和亭上观赏到的湖中美景作了逼真描绘,并追忆了历下亭“再衰再盛”的历史,赞颂喻成龙、李兴祖修复历下亭,重现了往日辉煌。

历下亭名声越来越广,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也来到了历下亭。据说,济南最有名的历下亭酒还跟乾隆皇帝来历下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传说,济南很早就有酿酒历史,因为济南泉水好,所以酒酿的也十分香甜,可惜济南的佳酿一直也没个响亮的名字。

有一次,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济南,在历下亭休息,济南府的大小官员都去觐见,并奉上没有命名的济南佳酿。

皇帝饮后龙颜大悦,连声说:“好酒好酒,赛过皇家御品!”

乾隆皇帝询问官员:“如此佳酿,叫什么名字?”

众人不敢对答,因为这种酒还没有名字,可是大家也不敢告诉皇上这酒没名字,但是也不好胡乱编造名字糊弄皇上。于是只见一官员回禀:“万岁,还请万岁给此酒赐名!”

于是,太监们备好笔墨,乾隆皇帝看亭题字,御笔亲题“历下亭”3个大字,从此这个酒便名为“历下亭”了,并且有诗为证,诗写道:

飘香四溢泉城水,

皇家御品历下亭。

从此以后,历下亭便更是名扬天下了。关于乾隆皇帝的游历下亭还有一个传说。

据说,当时的历下亭周围景致非常美丽,湖中遍是荷花,芦苇茂盛,在这湖心小岛上品茗小憩,欣赏湖光水色有一种悠闲四溢的感觉。没到夏季,青蛙的鸣叫声不绝于耳,但是后来所有的青蛙都不叫了。

传说是因为当年乾隆来到岛上,听到青蛙的鸣叫声,心里特别烦躁,遂下圣旨让青蛙停止鸣叫,岛上青蛙似乎也畏惧龙言,从那以后再也不敢放肆鸣叫了。

大明湖上的历下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891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