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寺和十渡在哪?

姚明名人堂2023-03-13  19

在西山地区云居寺和十渡同样吸引着来自中外的游客,使人们从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方面领略北京这座古老城市迷人的风采。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的南尚乐乡水头村,南距拒马河不足10千米。上房山云水洞位于云居寺之东北约10千米处,距北京市区约75千米。

云居寺地处石经山。该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又称西域寺,亦为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云居寺之名最早见于唐总章二年(669年)的石刻。寺门坐西朝东,原寺规模很大,寺内五进院落,六进殿宇,其殿堂共300余座,加之僧房等总数超过800间,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寺院之一。天王殿是六进殿宇之第一进,其后有毗卢殿、释迦殿、旃檀殿、药师殿和弥勒殿。这些殿堂的西侧建有僧房、文殊殿、方丈院等附属建筑。大悲殿和说法堂、藏经阁一起构成全寺规模最大的殿宇。这六进殿宇依山势而建,大悲殿为全寺的最高处。纵观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寺依山势,山托寺伟,十分壮观。然而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下全寺变成一片废墟,被拆毁的塔砖也被用来盖了碉堡。云居寺被毁于一旦的事实,成了日本侵华战争历史的物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云居寺和石经山石经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掘、整理和研究等工作,时至20世纪80年代新建了石经展室和经板库。1984年,北京市政府和房山区政府决定集资将这座著名的寺院修复、重建。您现在到云居寺所见到的就是重建后云居寺的风貌。

云居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虽经历岁月的剥蚀、战火的摧残,现有的遗存和建筑仍为世人所感叹,石刻经板、古塔和佛舍利被称为云居寺的“三绝”。

云居寺石刻经板的开创和流传与僧人静琬是分不开的。早在隋朝,静琬和尚的师傅慧思看到佛教在中国几经劫难,致使许多佛经不能得以保存。为此,他发愿要将佛经用刻石的方式给予收藏,以防再度“法难”使其长存。静琬受师傅的影响,承其师志,并付诸行动。他在石经山开凿雷音洞,刻造石经。静琬在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圆寂,其后弟子玄导、僧仪、慧暹、玄法等相继延续,由隋至清前后1100余年,刻经版总量达到了14278 块,3472 卷,1122部,几近1700万字。石经刻成后,经板被分别藏于石经山藏经洞和云居寺南塔下的藏经穴之内。这些经板长1米多,宽半米,厚约10厘米,最长的2米以上,最短的则70厘米。

云居寺石刻经板中所刻佛经主要有:《华严经》、《法华经》、《涅槃经》、《维摩经》、《大般若经》、《摩诃般若经》、《胜天王般若经》、《大宝积经》、《大集经》、《正法念处经》、《瑜加师地论》、《大智度论》、《显扬盛教论》、《成唯识论》等。现雷音洞四壁上所嵌的146块石经就是出自静琬之手。经板上经文多以横写为主,也有竖写的情况。云居寺所藏石刻经板不仅是研究书法、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还是研究佛教历史的重要佛学文献(见照片9,10)。

云居寺古塔:原寺和石经山共有15座古塔,仅唐代古塔就有7座。最雄伟的古塔位于寺之北院,为辽代建筑,高30余米,分上下两部分。下部八角形,四周为拱门假窗,四檐斗拱,佛龛浮雕布其上;上部为圆锥形,呈九重相轮形象,顶部为宝珠形,此塔原称舍利塔又名罗汉塔。在辽塔的四隅各有一座高3米左右的石塔,建于唐代。这种五塔为一整体的形式,是金刚宝座塔的早期形式(可见香山碧云寺内金刚宝座塔)。此外,辽代为僧人静琬所建的舍利塔和唐代所建金仙公主塔等无不表现唐、辽时期的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

佛舍利:1981年,在修缮云居寺雷音洞时,在原佛座后地下发现有一穴,里面藏有函套函方式山石、银、玉函一个,其中有佛舍利两粒,为肉舍利,朱红色,十分珍贵。

当然,云居寺展现给我们的,绝不止以上这些,其他还有如古碑,雷音洞内的石刻佛像等,都是十分珍贵的。云居寺被人们誉为“北京的敦煌”不是没有道理的。

十渡风景区:云居寺向西15千米就到了位于西山地区南端的著名风景区——十渡。

十渡有北方小桂林之称,是华北地区唯一以岩溶地貌为特色的森林河谷风景区。位于房山区西南拒马河中上游,距北京市区80多千米。拒马河由西向东流贯景区,游览区域长达15千米以上。十渡风景区东起千河口,西至大沙地,北至石人峰,南临笔架山,方圆近50千米。向东20千米处为野三坡风景区。

拒马河自张坊至十渡必须经过十个渡口,故名为“十渡”。1985年十渡风景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第八景。到此处游览,有四条线路可供选择:东线为六渡浴场、石笋峰、千尺窗、险峰断壁、朝辉山、千河口;南线为蛙嘴石、通天洞、望秀亭、笔架山;西线为塔山仙池、石门棒槌岩、熊山、五指山;北线有望佛台、蝙蝠山、壮士岩、石人峰。

游十渡有四处景点不得不到,这就是:龙山、奇峰、六渡、仙池。十渡风景区以奇峰秀水闻名,处处皆景,四季如画。奇峰、怪石、碧水、野花放目皆是,清乾隆皇帝称十渡为“十里琼瑶”(见照片11)。

西安西五台云居寺位于西安市莲湖区洒金桥162号,古都大酒店背后。

西五台云居寺位于西安市莲湖区洒金桥十字路口往南,近古都大剧院,从回民街出来步行不远即可到达。这里为唐长安城内太极宫宫城南墙所在地,由于历代城墙不断倾圮,形成从东至西延绵起伏的五个高台,宋朝时在此修建寺庙,根据其地形,称此寺为西五台。

寺庙坐西向东,由山门拾级而上,一台高于一台。从山门进入,过天王殿,第一台为降龙观音殿,台前建有韦驮殿,殿前立有“唐长安城宫城南墙遗址”石碑。一台与二台之间建有宏伟的大雄宝殿。第二台称五大菩萨殿,主要供奉弥勒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第二台与第三台之间建有观音大士殿。第三台为地藏菩萨殿。第四台为弥勒殿,殿前有老母殿。第五台为十二臂观音殿。第四台与第五台之间建有卧佛殿。卧佛殿内卧佛塑像及侍立两侧的十大罗汉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堪称明代塑像珍品。

第一台与第四台毁于战火,其余各台尚且完整。所余三台分别称为前台、中台、后台,三台均尼僧主持。

此景点周边也有一些景点、酒店、餐厅值得一去,比如:

景点

西安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主办墓园 与西五台云居寺距离0.12km

洒金桥女寺 与西五台云居寺距离0.4km

玉祥门 与西五台云居寺距离0.58km。

北京房山的云居寺是隋末唐初时期的一个寺院。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

云居寺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居寺、石景山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了具有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宝库;云居寺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享有“北方巨刹”的美誉。

云居寺所处地理资源优势:

云居寺所在地区之所以有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当地人俗称的青白石、艾叶青、白石、次汉白玉和汉白玉等多个品种的大理石。

雾迷山组一段底部靠近岩体,岩石变质程度深,形成色浅质纯的汉白玉大理岩;随着远离岩体,热力作用减弱,岩石的变质程度渐浅,有些大理岩化的白云岩仍保留原有的斑纹,例如,螺丝转大理石就保留了原有叠层石生命遗痕。

由此看来,构造岩浆活动对刻经石料—房山大理岩的形成举足轻重,对石经文化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890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