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新疆喀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地处东经73°20′--79°57′,北纬35°20′--40°18′之间。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 *** 阿里地区为邻,西靠帕米尔高原,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接壤,北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相连。土地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4.4万人,有 *** 尔、汉、回、塔吉克等32个民族,其中 *** 尔族占90%,农村人口占80%,辖1市11县,即喀什市、疏附、疏勒、英吉沙、岳普湖、伽师、叶城、莎车、麦盖提、巴楚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喀什素有“丝路明珠”之美称,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新疆喀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地处东经73°20′--79°57′,北纬35°20′--40°18′之间。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 *** 阿里地区为邻,西靠帕米尔高原,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接壤,北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相连。土地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4.4万人,有 *** 尔、汉、回、塔吉克等32个民族,其中 *** 尔族占90%,农村人口占80%,辖1市11县,即喀什市、疏附、疏勒、英吉沙、岳普湖、伽师、叶城、莎车、麦盖提、巴楚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喀什素有“丝路明珠”之美称,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喀什是 *** 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古代称疏勒、任汝、疏附。
喀什市位于南疆西部喀什绿洲的中上部。东、西均与疏附县接壤;北倚古玛塔格山,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毗连;南与疏勒县隔河相望。总面积96.5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余人,其中城市人口近18万人。
喀什市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克孜勒河中游,属喀什噶尔河流域洪积平原。全市地形北高南低,海拔最高1502米,最低1264米。沿市区南侧流过的克孜勒河,在境内流长14公里,年径流量20.59亿立方米。由泉水汇集而成的吐曼河,由西向东横贯市区北部,最后向南汇入克孜勒河,年径流量1.26亿立方米。城市位于两河之间商埠上,市区中、西部高,向北、南、东三面倾斜。
喀什清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 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7℃,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一6.5℃;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5.9℃。年平均无霜期215天,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822小时,年平均降水62.7毫米,多西北风。
喀什早在公元前2世纪,张安通西域时,即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称“疏勒国”。西汉神爵二年(前60),汉朝在乌垒城(今轮台县东小野营沟附近)设立西域都护府,疏勒始归西汉管辖。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班超出使西域后,在疏勒盘襄城主持军务达30年之久。朝廷还委任徐于为西域长史,驻节疏勒。唐贞观二十二年(648)与显庆三年(658),唐王朝曾两度在此设置疏勒(得沙)都督府,成为当时有名的“安西四镇”之一。
本世纪10至13世纪初,以古代 *** 尔族为主,建立了东起敦煌,西达锡尔河, 北抵巴尔喀什湖,南至昆仑山的喀喇汗王朝(亦称伊列克汗朝),喀什噶尔为其东都。
公元121年后,成吉思汗平定西域,在喀什建立了元朝的地方政权——都元帅府,行使管辖权。此时喀什被称为可失哈尔,明代称哈什哈尔,清初始称喀什噶尔,其实都是 *** 尔语的不同音译。清乾隆年间,在此设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节喀什,管理南疆军政事务。清光绪八年(1882),新疆建省,设喀什噶尔道,辖府,州,直隶厅,首府驻喀什噶尔回城——疏附县。
民国元年(1912),设喀什噶尔道,后改为新疆省喀什行政区,设行政长官公署于疏附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喀什行政区改为新疆第3督察专区,设专员公署于疏附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新疆省喀什专区,专署驻疏附 县。1952年9月成立喀什市,直属新疆省 *** 领导,市府驻疏附(即喀什回城)。1953年,疏附县府迁往喀什市西南16公里处的托克扎克镇。从此,喀什市与疏附县各有其治所。1954年,南疆设立南疆行署,管理南疆4地区,喀什市交由南疆行署直辖,并为南疆行署驻地。1956年,撤销南疆行署,成立喀什专署(70年代后改称喀什行署),此后喀什市一直是喀什行署驻地,为县级市。
喀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存有众多的 *** 教和佛教的古墓葬、古建筑,显示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因其处于沙漠的绿洲之中,自然景观亦颇具特色。至于古尔邦节、肉孜节、叼羊等独特的风俗人情,更是道速闻名。这些,为发展喀什的旅游事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喀什的主要旅游景点有香妃墓、石头城、艾提尕尔 *** 寺等
喀什噶尔河的源头是在帕米尔高原和阿里山的上面,源头地区海拔非常高,喀什噶尔河是新疆地区的一条河,流经了新疆多个地区,地理位置在塔里木西面,是新疆的内流河,喀什噶尔河的长度为一千二百公里,河流宽度平均在四十米,喀什噶尔河在伊朗语中的意思是玉山。
一、喀什噶尔河四周环境喀什噶尔河三面都有高山,在北面是有天山,西面有帕米尔高原,也是喀什噶尔河的源头,南面就是昆仑山,只有东面是不临山的,而是一片沙漠,著名的塔克拉玛沙漠就是在这个地方,喀什噶尔河最后的结果是在塔里木河结束,两者汇成一条河流。
二、喀什噶尔河灌溉作用在之前的时候喀什噶尔河被截流,很多水进入水库,人们用来灌溉粮食,下游已经干涸很久了,在喀什噶尔河流域建造了很多的灌溉工程,建造灌溉工程达到五十年之久,方便当地的农田灌溉,让西南地区的灌溉水平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灌溉设施又处在了落后的阶段,当地环境恶劣,很难进行工程作业,四季的环境各不相同,大大制约着农业的发展,让当地的农田产量大幅度减少,喀什噶尔河流域的居民大多数都是靠畜牧业,很少靠农业。
喀什噶尔河灌溉的面积达到四百五十多万亩,数量是非常惊人,挖出的引水渠的数量也是达到数百条,虽然环境恶劣,但是当地人民没有放弃和环境做斗争,当地春天是非常干的,只能用冬天雪化的水来完成浇灌,为了解决这一现象,还进行很多的工程。
三、喀什噶尔河地区的环境当地四季的降雨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春天非常的干旱,只能靠雪水来灌溉,春天是发芽的季节,不能缺水,在夏季的时候,又到当地的雨季,持续的时间还很长,冬天还要经历风雪,除了这些问题,盐碱也是当地需要注意的问题。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西部,是西藏自治区下辖6个地区之一。北邻新疆,东接那曲地区,东南与日喀则地区相连,西面和南面分别与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尼泊尔接壤,有116千米的边境线,有60多道山口通向境外。地区所辖7县中,改则、措勤、革吉三县为纯牧区,噶尔、普兰、扎达、日土四县属半农半牧区。面积30.3余万平方千米,人口7.73万(2000年),人口密度较低。地区专员行政公署驻狮泉河镇。
西藏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而阿里是西藏的主要牧区之一,草原畜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家养动物方面,西藏主要有牦牛、扁牛、藏系绵羊、藏系山羊、马、驴、骡等当地的家养观赏动物主要有藏獒、狮子犬等。
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基本没有无霜期,多大风、冰雹,干燥、寒冷,冬春多雪,长冬无夏。年日照时女为2866小时,年降水量为406毫米,年冰雹数为35天。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风灾、旱灾等。
交通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境内目前公路干道主要有两条:一是沟通新疆叶城与西藏拉孜的219国道(人们常说的“新藏公路”即其中一段),此路经过拉孜连通日喀则、拉萨;二是连接青藏线的黑阿(那曲至阿里)公路。狮泉河机场的兴建已在规划之中。
雪峰冰川、高山草甸、荒漠戈壁、河流湖泊、农田牧场、土林地貌和四处徜徉的各类野生动物,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自然奇景。要想全面探究西藏的古老历史文化,要想领略干山之根、万水之源的气魄,阿里不可不去。有人甚至极而言之:没到过阿里,就等于没到过西藏。
西藏自治区现已形成各具特点的拉萨、藏西、藏西南、藏南四个旅游区,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 日喀则、山南相结合,辐射那曲、阿里、林芝、昌都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其中的藏西旅游区,主要指阿里地区,以所谓“神山圣湖之旅”为主。
狮泉河镇因地处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畔而得名。狮泉河畔原来是一片荒凉的红柳滩。1964年新藏公路通车后,这里开始建设营房和简单的公共设施。1966年,阿里地区专员行政公署从噶尔昆沙迁来此地,到了1980年代,城镇粗具规模。1988年,噶尔县也将政府所在地迁到这里。噶尔意为帐篷、营帐,因历史上曾作为兵营驻扎地而得名。全镇人口12000人。狮泉河镇海拔4255米。,
狮泉河镇现已成为西藏西部的交通枢纽、经济文化中心和边境贸易中心,也是阿里最主要的交通枢纽,是新藏公路、拉普公路、黑阿公路的交会点。
全镇以环岛为中心,四条马路向外延伸:南面为商业街,东西部为地区政府各部门所在地,北面是通向日土县及新疆方向的新藏公路。社会服务设施及公共文化设施大体齐备。狮泉河镇目前已有1000多户个体商贩,他们大都来自四川、甘肃、新疆等地,从事餐馆、商店、修理、服装加工、娱乐等服务性行业.小镇不大,但在阿里高原空旷的荒野戈壁上却显得繁华,充满生机与活力。由于缺水缺电,狮泉河镇实行定时供水供电。
距拉萨1586千米。拉萨至阿里狮泉河镇的客运班车已经开通,交通相对方便。飞机7月1号通航到拉萨票价2590元我现在就在阿里打工空间有图片289528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