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故里在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
董永的故里董山里村位于现在的苏皖交界处,马鞍山市博望区的丹阳镇,根据考证,这里是大型黄梅戏《天仙配》的故事发源地,和董永的故里。
在1953年的时候,剧作家来到董永的故里进行采风以后,根据民年传说边写出来了《天仙配》,并且这里的村民大多都姓董,而且一直以董永作为他们的榜样。
在董山里村里面,不仅有着埋葬董永的坟墓,而且还有保存完好的《董氏族谱》,在每年的三月初一,这里的人们就会挂出描绘着董永和七仙女路遇的《董氏宗图》,除了这些之外,董山里村还留着很多和七仙女还有董永有关的遗存。
扩展资料:
2000多年来,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相传,玉皇大帝的七姑娘被董永的孝心感动,于是让槐荫树做媒,嫁配董永。
董永说:哑巴树怎能开口,七仙女说:大树不开口,各自两分手,大树若开口,姻缘天配就。接着,他们双双跪拜,槐荫古树因感动而开口说话。
不料,老槐荫树激动之余说错一字,将百年合好说成百日合好,弄得董永和七仙女仅有百日的缘分。
民间俗语一夜夫妻百日恩,就是因此传开的,据郭宪周撰写的《长葛史志》记载:董永卖身葬父,要去财主家做工还债。
附近张姓有一女儿名叫巧姐,天生聪慧,心灵手巧,自愿嫁给董永,一同去到财主家做工还债。财主有意刁难,要他们一月时间织300匹细密的娟。
巧姐昼夜不停,终于按期完成,财主只好把他们放了回去,又过了5年,他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孟述,次子名仲述。
巧姐也和董永一样,十分勤劳,有一天,她正在地里劳动,刮起大风、下起暴雨,不只是因为身体虚弱,还是触了雷电,巧姐竟然亡故。
后来,人们传说,巧姐原来就是天上织女,帮了董永后又回到天上去了,董永长子董孟述的后裔散居在今董村、官亭等乡镇许多村子,次子董仲述在战乱中迁到了南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永故里
董永故里董山里村位于苏皖交界处的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据考证是大型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故事的发源地和男主人公董永的故里(该剧中有“家住丹阳姓董名永”的唱词)。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遗迹众多,村民绝大多数都姓董,且一直以先人董永为榜样,恪守传统孝道,追求美好生活,因此,享有“天上仙女下凡处,人间爱情第一村”的美誉。
董山里村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黄塘村东北角,距马鞍山市区20分钟车程,距南京禄口机场30分钟车程,北接南京市江宁区西岗社区,东临丹阳镇工业园区。
扩展资料
在董山里村,不仅有董永的坟,还保存有完好的《董氏宗谱》。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董氏族人“吃宗酒”时所挂出的《董氏宗图》上还清楚地描绘着七仙女和董永“路遇”的情景。除此之外,这一带还留有众多跟“七仙女和董永”故事有关的遗存。
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一直传承着中华“孝”文化,为后人研究其发展演变和当地婚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2009年,董永故里——“七仙女与董永”的神话故事被马鞍山市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被市政协确立为首批文史研究基地,为开展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等活动,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歌颂和赞美忠贞不渝的美满爱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