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名字是很多中国人经常会听到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条走廊位于什么地方。河西走廊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条小走廊,而是整个大的路线,指的是从乌梢岭岭开始一直到玉门关结束的一条长长的线路。河西走廊因为在黄河的西边,并且在两山中间,所以得了这个名字。而且河西走廊大部分都在甘肃境内,所以在2017年8月的时候,甘肃地方的人民政府也明确的表示,甘肃的武威市是河西走廊的中心城市。
河西走廊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条重要的线路,在古代的时候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连接着亚洲,欧洲和非洲这三个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并且会进行文化交流,东方和西方的古文化在那个时候也会在这条线路上进行激烈的碰撞,给予了很多的文明。世界上古代对于文化有深远影响的体系,只有4个分别是中国印度,还有希腊和伊斯兰,但是这4种文化全部都在河西走廊有交汇处,就是敦煌还有新疆地区。
河西走廊地区的文物是非常丰富的,并且有非常高的艺术成就,直到现在,还对后人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里面的文物价值非常突出,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这条走廊里面有很多的简牍,还出土了彩陶和壁画,也有很多的岩画和古城的遗址,这些文物都各有各的特色,所以才形成了这么一条光彩绚烂的文化长廊。
因为这条走廊是佛教东传的一条重要线路,所以这里还保留着很多的石窟群。例如武威的天梯山石窟,还有张掖的马蹄寺石窟,甚至敦煌莫高窟里面的很多大大小小的石窟都在走廊上有所点缀,所以人们也会把”河西走廊“称之为”石窟艺术走廊“,这些都是古人留下来的艺术瑰宝。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河西走廊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
河西走廊现多指甘肃14个市州中的河西五市: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
河西走廊,古称雍州、凉州,简称“河西”,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是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
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连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农业发达,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地。
扩展资料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河西走廊的经济繁荣程度是仅次于长安、苏杭。河西走廊商人古时以徽商、晋商、回商、江浙商人居多。
万里茶道东起武夷山,黄山,湖北等,过长安、太原、晋中、呼和浩特、银川中卫进入河西走廊而后穿过新疆穿越俄国、中东直至地中海,万里丝绸路东起苏州、杭州过长安到天水、兰州入河西走廊穿过新疆穿越中东直至地中海沿岸。
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灿若星河。20世纪中国四大文献考古奇观:故宫明清档案、安阳甲骨、敦煌遗书、居延汉简,后两者都与河西走廊有关;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也从这儿出土,这里依旧保留着华夏族的农耕文明。
民族有汉、蒙古、藏、裕固、哈萨克、回、满等近50个民族。以汉族为主,主要在绿洲区从事农业。藏族、裕固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则从事牧业。
参考资料:河西走廊-百度百科
河西走廊是从陇西(今甘肃南部)通往西域(今新疆)的一条战略通道,呈东西走向,全长1000多公里,它的东边是黄河和今天的黄土高原,北边是合黎山、龙首山以及阿拉善沙漠和蒙古高原,南边是祁连山和青藏高原,西边就是西域。
河西走廊也叫甘肃走廊,因为全境都在今天的甘肃省境内,黄河从青海流经甘肃后,将整个甘肃一分为二,河西走廊就是从甘肃境内的黄河边开始的,一直到甘肃境内最西边的玉门关,包括今天甘肃省境内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从地图上看,大致就是甘肃省黄河西北的所有地区,因为这条通道内到处都是高山、谷地,南北两个方向地势又高,所以称为走廊。
相传大禹治水时期,曾经绘制了一幅华夏大地的地图,将整个天下分为九州,其中的雍州指的就是西方,其中就包括了河西走廊的部分地区,《尚书 禹贡》中就是说黑水和西河属于雍州,这里的黑水就在甘肃张掖市城西十公里处的黑河,这里属于河西走廊,这说明大禹时期的华夏人就知道河西走廊了,不过当时华夏的中心在中原一带。
到了商、夏、周时期,整个河西走廊生活的都是游牧民族,包括羌人、戎人、月氏人,华夏虽然知道有个河西走廊,夏、商、周时期华夏的势力及核心都没有往西边发展,虽然有周穆王西征昆仑,到达西王母之国,这里应该就是今天的新疆,但周穆王只是为了攻打西戎而已,打完了又退回中原去了,那里才是华夏的核心。
从战国晚期一直到秦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之后,河西走廊大部分属于月氏人,少部分地区有戎人和羌人生存,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当时北方草原上是匈奴人的地盘,起初,匈奴的势力不如月氏人,当时匈奴单于头曼还把自己的儿子冒顿送到月氏当了很多年的人质。
秦始皇统一天下仅仅两年后,就发动了南征百越的战争,在秦始皇看来,百越才是华夏优先征服的对象,因为百越也是农耕民族,和华夏的习俗差不多,秦始皇前后用了差不多9年时间,才彻底征服了百越,在此期间,秦始皇还发动了对北方匈奴的战争,派出大将蒙恬攻打匈奴,收复整个河套地区,并且在河套地区设置了四个郡。
为什么秦始皇没有向西发展,打通河西走廊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没时间。
秦始皇肯定知道西边还有河西走廊,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15年时间中,第一优先征服的是百越,第二优先攻打的是匈奴,打百越用了9年,打匈奴用了2年,如果秦始皇还能多活十年,应该会对西边的月氏人动手了,很可惜,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就去世了,他没有时间再对外征战了,况且当时的月氏还非常强大,比匈奴人还强大。
二是没军队。
蒙恬征服匈奴后,就开始在北方边境修建长城防备匈奴,秦朝国内也没有多余的军队再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了,要知道征服百越动用了50万军队,攻打匈奴动用了30万军队,而且这些军队都不能继续用来征战,想对西边盘踞在河西走廊的月氏人发动战争,至少得动用30万人的军队,就得另外征兵。
这都需要时间,况且秦朝内部也是各种工种上马,比如建长城、修陵墓、建阿房宫、修直道,都需要人,再加上秦始皇突然就去世了,所以没有机会发动西征了,位于咸阳西边的甘肃礼县、天水等地是秦国的发源地,秦国的祖先都生活在这里,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西边还有一边广阔的天地,只是秦始皇没有时间来做这事就去世了。
汉朝建立后,奉先黄老学说,一直到汉武帝初期都是如此 , 到汉武帝时期,由于匈奴咄咄逼人,西汉开始了对匈奴的战争,在西汉前七十年休养生息的时候,匈奴在北方草原开始强大起来,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且打败了东胡人和月氏人,占据了西域,迫使西域诸国臣服于匈奴,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人控制。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领,经过河西之战、漠南之战、漠北之战等一系列战争,打败了匈奴人,使得匈奴不敢在漠南和漠北游牧,而汉武帝对匈奴的第一场大战河西之战,就收复了河西走廊,河西之战一共有两次,两次河西之战基本上都是沿着河西走廊对匈奴发动战争的。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领一万余骑兵从陇西郡出发,先到达金城(今甘肃兰州),再跨过黄河,经过令居(今甘肃永登),越过乌鞘岭(今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到达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与永昌县交界处),深入匈奴境内2000多里,贯穿了整个河西走廊,打败了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这是汉军第一次,也是华夏中原政权第一次大规模在河西走廊作战,并取得重大胜利。
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从北地郡出发,经宁夏宁武渡流过黄河,然后向北越过贺兰山,经巴丹吉林沙漠,绕道居延海(今内蒙古西北),然后沿着弱水向南攻入河西走廊,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弱水上游地区攻打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这一次霍去病等于来了个大迂回,先北进再南下,绕到匈奴的侧背攻击,此战彻底打垮匈奴人,之后,匈奴人逃离河西走廊。
汉朝头一次控制了河西走廊,并且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个郡,隶属于西汉凉州刺史部,自此,河西走廊归属汉朝统治,那么河西走廊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
所谓的河西,指的是黄河的西边,因为整个河西走廊地区都位于黄河的西边,黄河从青海流入甘肃,将整个甘肃省一分为二,而黄河西边甘肃部分就是河西走廊,也就是甘肃的西北部,所以称为河西。
所谓的走廊就是指从甘肃兰州开始一直到玉门关的这一条路,有着像走廊一样的地形地貌,是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形,河西走廊南部是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再往南就是青藏高原了,同样是高海拔的地区,而河西走廊的北边是以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的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组成的群山,再往北就是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组成的沙漠地带,再往北就是蒙古高原了。
走廊的本意是指连接两个地区的狭长过道,而河西走廊的地形就是南北群山环绕的谷地、丘陵和平原地带,最为关键的是河西走廊是当时连接西域与中原唯一的通道,当时汉朝的都城长安经过关中,到达陇西,再渡过黄河,沿着河西走廊一直向西,出了玉门关,就是当时的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了,把河西和走廊连在一起,就是河西走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