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河南。
轩辕丘,史传为黄帝的出生以及建都之地,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大戴礼·帝系》曰:‘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
轩辕丘的地望在新郑市区一带,即今黄水河(古溱水)和双洎河(古洧水)交汇处的高台地上,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其地貌形态东有马陵岗,西有双岭岗,南有黄岗,北有裴李岗,中间似盆地。
扩展资料:
黄帝生于轩辕丘。战国《世本》说:“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产青阳及昌意。”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戴德《大戴礼记》等从此说。轩辕丘在何处?《通鉴外纪》卷一上注引皇甫谧云:“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说轩辕丘在有熊国,即今河南新郑。明《大明一统志》说:“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陆应阳《广舆记》说:“轩辕丘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于此因名。
”清《大清一统志》、《河南通志》、《开封府志》、《新郑县志》和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等皆记述轩辕丘在新郑县,黄帝生于此故名。新密市的先人编纂的嘉庆二十二年《密县志》和民国十七年《密县志》都认定轩辕丘在新郑县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轩辕丘
轩辕黄帝的故乡在哪说法不一,学术界存在河南新郑、山东寿丘、甘肃天水、陕西黄陵、湖南长沙等不同说法。1、新郑说
新郑古称“有熊”与“轩辕丘”。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子产就曾带领百姓登新郑具茨山拜祭黄帝。东晋王嘉《拾遗记》说:“轩辕黄帝出自有熊之国。”明·陆应明《广舆记》说:“轩辕丘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此因名。”清·吴乘权等辑《纲鉴易知录》云:“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姓公孙,国有熊。”郭袁恒《历代帝都考》中虽然提到“黄帝生于寿丘”,但主张此寿丘不在山东曲阜,而是在河南新郑,亦即轩辕丘。《清一统志》注谓:“轩辕丘,在开封府新郑。”黄帝生地也是其最早的都邑所在。
2、寿丘说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主张黄帝生于寿丘:“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说:“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据此则黄帝生于今山东曲阜。
3、天水说
北魏郦道元认为,黄帝生于天水。他在《水经注·渭水》中说:“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天水在今甘肃天水县,秦时为上邽县。
4、黄陵说
何炳武先生认为,黄帝极可能诞生于有熊氏之少典族与有蟜氏西迁的过程之中,生于今西北黄土高原,这与《史记》《吕氏春秋》等史籍记载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呈黄,故称黄帝”的说法恰相符合。至于《帝王世纪》等古书中有关“黄帝生于寿丘”的记载,后人多理解“寿丘”为山东的寿丘,这实际是一种误会,“寿丘”即陕西省黄陵县。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桥山之巅。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号,号称”天下陵”。
黄帝陵区景色迷人,景区面积3.3平方公里,分为陵墓区和轩辕庙两部分。黄帝陵园面积10余亩,陵前设有祭亭,内立郭沫若亲书”黄帝陵”碑。陵冢高3.6米,陵园周长48米。
园内古柏参天,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陵园入口处有”汉武仙台”,高数10米,拾级而上,县城、东湾尽收眼底。
轩辕庙内沿南北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大殿。大殿神龛内有用墨玉刻制的黄帝浮雕像。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已成为炎黄子孙举办盛大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
扩展资料:
民间对轩辕黄帝的祭祀活动从古绵延至今。民间祭祀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和重阳节期间,北宋以来,民祭则多在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举行。
传说这一天是黄帝乘龙升天的日子,故举办“民祭轩辕黄帝逸仙盛会”。农历九月九日清晨,黄陵方圆数百里成千上万的群众,端着贡物、抬着祭品,翻山越岭,齐聚桥山脚下。
时辰一到,击鼓鸣钟,古乐齐奏,民众将牛、羊、豕三牲和各种供品敬献在陵前的供桌上,祭奠祖先,祈福祈祥。祭祀活动规模宏大而肃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外炎黄子孙回国拜谒黄帝陵的人数日益增多。他们千万里寻根问祖,不忘家乡故土,反映了炎黄子孙血脉相连、同根同祖的赤子情怀。
不同时代的桥山黄帝陵祭祀有不同的历史背景、祭祀观念和祭祀礼仪,但都体现了民族认同、国家统一、和谐振兴的中华民族精神,并将这种精神的主旨传承至今,绵延不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