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风水大师郭璞的传奇故事


在玄武湖环洲的西北处,有一座高约20米的小山丘,是玄武湖景区的最高点。此山虽不挺拔隽秀,但这里却幽静舒适,景色怡人。山上有一座石亭,亭中巨石上刻有“郭璞仙墩”四字。您可别小觑了这处景点,这里可是东晋著名文学家、占卜家、训诂学家郭璞的墓地。南朝时,这里就有了“郭仙墩”、“郭公岗”之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郭仙墩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郭璞仙墩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山西闻喜人。郭璞自幼爱好古文奇字,一生中诗文达百卷之多。《晋书》上称他“博学有高才……诗赋为中兴之冠”。他不仅精通术数,还通读了大量的儒家经典,并为晋以前的许多文学作品作注。在风水方面他屡试屡验,被后世称为风水界的鼻祖。在他撰写的《洞林》一书中,可以看到郭璞先后给人卜筮的传奇故事。

西晋永嘉年间,由于政治腐败,外戚宗室之间争权夺利,终就酿成了“八王之乱”。在这种乱局之中,郭璞预测到北方难守,于是决定去东南地区躲避战乱。一日,郭璞途径好友赵固将军的府邸,便前去拜访。谁知,跟随赵固身经百战的战马刚死,致使赵固闭门谢客。郭璞闻知,便对门官说:“你去通报将军,不必忧虑,我可以让将军战马复活”。门官闻言如实禀告。赵固一听,喜出望外,连忙迎请郭璞,问道:“先生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战马复活?”郭璞说:“将军只需派二三十人,手持竹竿东行三十里,那里有一座社庙,让士卒们在庙的四周用竹竿敲打,便可得一物,并将此物立即带回,我可以用此物让你的战马复活”。赵固立即让部下如法照办,果然,士兵们从庙里捉回一只跟猴一样的小动物。郭璞把小猴放在马旁,和赵固在一旁观看。只见小动物围着马来回转了几圈后,就贴近马的鼻子作吐纳呼吸。不一会儿,奇怪的事竟然发生了,只见战马忽然站了起来,并仰天长啸。而此时,那个像猴一样的小动物却不知去向。看完了这段故事,也许你会想到《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吧!当初,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掌管宫庭御马,那真是玉皇大帝的用人之道,可谓“人尽其才!”

玄武湖景区郭璞展览馆浮雕

永昌元年(322年),蓄谋已久,企图推翻司马氏政权的王敦,欲起兵谋反。此时,郭璞已是王敦帐下的记室参军。王敦谋反前,邀郭璞为他占卜,测验此举能否成功?郭璞直言不讳地说:“将军,此举不可能成功!”王敦闻听后很是不悦。他又问敦璞:“你能知道我寿命有多长吗?”郭璞佯占一卜,说:“将军如按兵不动,留守驻地,您的寿命长不可测”。此时的王敦已暗生杀机,他又问郭璞:“你能测算出你自己能活多久吗?”郭璞不加思索地答道:“我只能活到今日午时”。王敦听罢狡黠一笑,说:“好吧!那我就成全你了”。说罢,便令武士将郭璞押赴南冈处死。就这样,一代文学巨匠为了维护司马氏的政权,反对国家分裂,而命赴黄泉。

玄武湖景区郭璞塑像

葛洪在他的《神仙传》里说,郭璞死后三天,有见着他跟平时穿着一样,正和一帮熟人在谈笑风生。消息传到王敦那里,他大惊失色,连忙派人掘开坟墓查看,果然是一座空坟。原来郭璞利用“兵解术”,已起死回生,脱胎成仙了。

王敦谋反失败后,东晋政权将郭璞看作是“抗节不屈”的第一忠臣。晋明帝追封郭璞为“弘农太守”,并亲自为郭璞选址玄武湖建造墓地。

相传,南朝时流传的典故“妙笑生花”、“江郎才尽”还和郭璞有关呢!据《南史·江淹传》记载:江淹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因才华出众被人尊称为“江郎”。传说他幼年时,曾在梦中获得五彩神笔,所以文采出众,下笔如神。他写的歌赋在南朝华丽的 时尚 文风中,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尤其是他的《恨赋》、《别赋》,在当时的南朝文学中,是名气最大的作品。这两首赋,后被昭明太子萧统收录到《文选》中。那江郎后来又怎么才尽呢?有人说是因为江淹享有盛名后,有了一种优越感,而不再刻苦努力了。但是在钟嵘的《诗品》中,却记载了这样一个神话似的故事:

江郎才子江淹画像

江淹的宣城太守被罢免后,他整日闷闷不乐。一日,他游至建康,寄宿在冶山的亭内,夜里他梦见一位英俊男子自称郭璞,对他说:“江郎啊,我借给你的五彩神笔已有多年了,现在该还我了吧!”江淹从怀中取出笔来奉还郭璞。从此,江淹再也写不出好文章了,这就是成语“江郎才尽”典故的由来。实质上,这是江淹在生逢乱世之中,选择了“才尽”这一托词来达到明哲保身的目的。

作 者:山水清音·湖韵

日 期: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注:更多内容请阅读南京 历史 文化丛书《玄武湖史话》

这座上被称作鹘山,也有称作鹘峰、鹘岭、鹘石的。原来突出于江涛中,清朝光绪年,随金山上陆。《金山志》里说,这小山,远看像一只鹘栖息在水面上,因而得名。鹘,是一种青黑色的猛禽。而老百姓一般称之为鹊子山。

《华严经》上说:“南方有国名胜乐,峰名妙高,比丘德云居此,善财童子参之。“因为金山上也有妙高峰,所以把这座山叫做善财石,象征着善财童子来金山妙高峰参拜德云比丘。

以前山石在长江之中,古人曾将金山比作江中舟楫,这座山像船的后舵,所以又叫舵山。但老百姓远看像一只猴子站在水面上,所以又叫它猢狲石。

这座镇江最小的山,小到微乎其微,甚至以前落魄在农家荒野之中,路人一不小心还会拌上一跤。但它的名气又非常大,传说中的郭璞墓也在山底下。

郭璞是两晋时代很传奇的人物,曾注释很多古籍,现今的《辞海》或《辞源》上均到处可见郭璞注释。他还花18年的时间研究和注解《尔雅》,以当时通行的方言名称,解释了古老的动、植物名称,并为它注音、作图,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

郭璞路过庐江时,看中了庐江太守胡孟康家的婢女。因为不太好意思张口索要,夜里他在胡宅周围撒上赤小豆。第二天早晨,胡太守突然发现数千个红衣人包围了住宅,走近再看,这些红衣人就消失了。如是往复,胡太守觉得很蹊跷,就对郭璞说了此事。郭璞听后,对胡太守说:“这是让你家的那个婢女闹的,把她送到东南二十里外卖了吧。卖时别砍价,这样你家中的妖孽就除掉啦。”胡太守依从郭璞的意见,把婢女送至东南二十里外,郭璞指使家人到那里,用低价把婢女买了下来。然后画符投于井中,于是太守看到数千红衣人被反绑着,一一自投于井中。

觉得很神奇的太守,把郭璞留下,热情招待,但这里在长江以北,陷入“八王之乱”的西晋王朝,挡不住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中原即将陷入大乱。郭璞认为这里不安全,劝太守随他一起南渡,太守不信,郭璞只好自己走了,走后数十天,庐江就沦陷了。

这个故事出自正统的史书《晋书 �6�1 郭璞传》,可见在当时,不仅老百姓相信郭璞有预知未来的本领,连史书家也深信不移,相传集历代风水学之大成的《葬书》就是郭璞写的,于是郭璞被风水师奉为他们的祖师爷。

郭璞风水理论的核心,是“生气说”。郭璞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气”所生成,只有把房子和祖先的坟墓,选择在充满生气的理想环境中,子孙才能有生机勃勃的未来。选择理想环境的方法,有“藏风得水说”、“地形藏气说”和“方位说”等几种。

在郭璞没有出名之前,他的母亲去世了,郭璞选中一块很平常的地来安葬,这块地离河很近,时常被大水淹没,风水先生们都说这块地不好,郭璞笑着说:将来你们看吧。后来,大水不旦没有涨上来,反而退去很远,墓地周围几十里都变成了上等良田。从此他在家乡名声大振,许多人慕名而来,请他前去相墓。

人都是这样,出名以前,会感到很闷;出了名之后,又会感到很烦!由于郭璞名气太大,得到皇帝赏识并委派了一个著作佐郎的官职。那时晋武帝的驸马王敦官拜征南大将军,领江州牧,扼守长江。王敦骄横不羁,屡有篡权野心。久闻郭璞奇才,于是想办法将郭璞调到自己身边当幕僚。

王敦想谋取帝位,因为郭璞以阴阳五行闻名天下,能够消灾去祸,预知未来,于是便要他算上一卦,看看造反能否成功,同时也借机考察他的态度,郭璞态度非常好,很爽快的告诉他:“肯定失败”。

本来就怀疑郭璞与朝廷有勾结的王敦,现在疑心更重了。于是,又让郭璞再给王敦本人算一卦,让他看看自己还能活多久。郭璞说:“你若明天造反,不久就会失败;相反,你如果守在南昌不动,你的寿命长得无法测算”。

王敦冷笑着问:“那么你能活多大呢”?郭璞说:“我只能活到今天中午”。王敦再也按捺不住,立即叫人把郭璞送出去行刑。

戏剧性的是,郭璞被押出去,问行刑人要去哪儿动手。行刑人说:“南冈头。” 郭璞说:“那一定是在双柏树下了。”到了地方,果然见有两棵连在一起的柏树。郭璞接着说:“这树上该有个大鹊巢的啊。”众人抬头看看,找不到。郭璞叫他们细细寻觅,果然,在密密的枝叶间找到一个鹊巢。

郭璞死后,王敦造反,后不到两个月就失败了,王敦“愤惋而死”。

据说郭璞深谙“风水造化”,他也是历史上提倡“水葬”的第一人。他曾在镇江和丹阳一带住过,发现这段江面似有水下龙脉,认为金山寺西边江水之下,该是龙脉之首,于是决定死后安葬于此。

棺材放入长江后,忽然听到身后惊涛骇浪冲天而起,汹涌澎湃,江中忽然发出闷声雷霆炸响,刚刚转身的家人惊骇万状,不由自主的回望了一眼,只见江面尤如一口沸腾的大锅,江水排山倒海,在云雾翻腾中,逐浪升腾起一座小山头,这山从无到有,缓缓上升,但就在他们回头的一刹那间,露出水面才几米的这个小山就停止了,郭璞的棺材就自然的埋在了里面。

郭璞家人回去后询问当时著名的风水先生是怎么回事。风水先生说,如果不是你们回头望,这个小山还会升高,直到超过金山。由于你们回头一望,这个生长过程被打断了。因此,后人就给这座江中升起的岛,起了个非常浪漫的名字,叫做石排山。给那块突出来的石岩,称之为郭山,谐音叫鹘山,俗称鹊子山,据刘编《金山志》载:“郭公墓,在山之西石排山,相传郭璞葬此,有石碣,虽江水泛滥,不没。”。

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全传》中,第九十一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也有:“郭璞墓中龙吐浪,金山寺里鬼移灯”的诗句。据明代有关记载,明朝时国际友人也来寻访过这座镇江最小的山,日本使臣中心叟来金山凭吊郭璞墓,留下一首诗:

“遗音寂寂锁龙门,此日青囊竟不闻,水底有天行日月,墓前无地拜儿孙。秋风野寺供生饮,夜月渔灯照断魂,我有莱歌招不返,停帆空见白鸥群。”当时的郭璞墓葬于水下,墓前一片汪洋,日本友人只能站在金山岸边,远远凭吊,以寄哀思。

明万历年间,丹徒县令庞时雍题“中流砥柱”四字在石岩上,因连陆时淤泥上升,“砥柱”二字被埋入土中,只有“中流”二字露于地面。

郭璞,是东晋着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在学术渊源上,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着名的方术士,传说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

郭璞,是中国古代白事宝典《葬书》的作者,他之所以被视为一代风水宗师,并不是炒作出来的。正是他从之前流行的相地术中单独提取出了风水二字,风水术才从此深入人心,大行其道。可以说,与孔子的儒家文化一样,郭璞的风水理论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甚至左右了中国古人的思想。及至今天,风水术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郭璞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给风水定了义,《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所以才有了现在我们通常说的“风水”一词称谓。世人称郭璞为风水鼻祖,其风水是从师于青乌子。青乌子传法于郭公,授之以书藏之于青囊中(青囊即古时常用青布类织成的袋子,用来藏放贵物),而郭璞之门人赵载,常想窃为已有而屡次不得,最后毁于火患,而不得不叹息。后郭公据青囊中之书所回忆而写成《葬书》。这此是当时的小插曲而已。可见《葬书》这本秘籍非同一般。

《晋书》中说:“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古文奇字,妙于阴阳历算”;“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从这些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郭璞在当时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地位。

《晋书》记载:在璞年轻的时候,有个精通卜筮的人曾到过他的家乡,郭璞就拜他为师,而受传一套《青囊中书》。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青乌子,可见郭璞还是有师承的。青乌子传法于郭公,授之以书藏之于青囊中(青囊即古时常用青布类织成的袋子,用来藏放贵物)。而郭璞之门人赵载,常想窃为已有而屡不得,最后毁于火患,不得不叹息也。后郭公据青囊中之书所回忆而写成《葬书》,可见《葬书》这本秘籍非同一般。

郭璞受河东郭公青囊九卷,他集历代中国风水之大成,废除了八宅风水术,承继了《狐首经》和《青囊经》,撰写的风水巨着《葬书》,或称《葬经》,全面论述了风水术的理论与实践,为后人留下不朽之作,奠定了中国风水的理论基础,受后世风水界的推崇。《葬书》还被皇朝收为“禁中御函秘书”,于皇宫内使用。

对于《葬书》是郭璞亲撰还是后人托名而作,曾有学者提出质疑,如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其书自宋始出,其后方技之家,竞相粉饰,遂有二十篇之多……”;清光绪戊寅年版的丁芮朴的《风水祛惑》里亦有与纪昀相似的说法和考证。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葬书》当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不过,清代之后的风水术士仍尊称郭璞为鼻祖,并认定郭璞作《葬书》。

郭璞做风水趣闻点滴

郭璞,对于术数学无所不精,尤其是对于风水学之精湛,在当时无人不知。在他没有出名之时,他的母亲去世了,郭璞选中一块很平常的地在那里安葬。这块地离水很近,时常会被大水淹没,当时许多风水师都说这块地不好,并建议他迁走,郭璞笑后谢之,并说你们看吧。说也奇怪,一年过去了,大水不旦没有涨上来,反而退去很远,墓地周围几十里都变成了上等良田。之后,人们都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郭璞由此名声大振,许多远方之人都慕名而来,请他前去相墓、葬坟。可见上等的风水师不仅要懂得地理,亦要熟谙水利,甚至星象。

当时的晋明帝是一个粗通风水之人,听说郭璞到处给人相墓,并非常应验,就微报私访,前去观察郭璞所葬之坟。一次,在一山角上,看见一个村夫正在葬龙角。于是晋明帝就过去对村夫说:“为何你要埋葬龙角呢?”按照当时的刑律,埋葬龙角是要满门抄斩的。墓主回答说:“是郭璞先生告诉我的,他说在这里葬龙角,不出三年,当致天子。”晋明帝一听急说道:“葬此地会出天子”,并追问道:“你在此葬坟,就是为家中出一天子?”村夫听后笑道:“不是我家会出天子,只不过是能让天子来这里问一问而已”。这正应了郭璞的断语与风水术水平之高精。晋明帝于是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郭璞这位高人。后来晋明帝见到郭璞后,增加了风水知识,就取消了这一条葬埋龙角满门抄斩的刑律。

又一次,有一个官员叫张裕的曾祖父去世,请郭璞前去选地葬坟,郭璞几天奔波,选了两处佳穴。他对张裕说:“你的佳穴有两难问题,第一处葬后能活百岁,位至三司,但子孙不兴旺。第二处寿数要减去一半,官位止于卿校,但是却子孙后代世世显贵。不知你准备选择哪一处呢?”。张裕听后想也没有想,就直接选择了第二处。这说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希望后代子孙兴旺发达的。

郭璞祖师的风水事迹很多,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他的巨着《葬经》至今被风水师们奉为至宝。其实郭公的法术技能也是非常高超的,《晋书·郭璞传》中记有这样一段趣事:郭璞南渡途经庐江时,看中了庐江太守胡孟康家的婢女。因难以启齿索要,郭璞就暗地作法,夜里在胡宅周围撒上赤小豆。第二天早晨,胡孟康突然发现数千个红衣人包围了住宅,胡走近再看,这些红衣人就消失了。如是往复,胡孟康觉得很蹊跷,就对郭璞说了此事。郭璞听后,对胡孟康说:“这是让你家的那个婢女闹的,把她送到东南二十里外卖了吧。卖时别砍价,这样你家中的妖孽就除掉啦。”胡太守依从郭璞的意见,把婢女送至东南二十里外,郭璞指使家人到那里,以低廉的价格把婢女买了下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838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