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故居有几处
宋美龄故居的一楼没有卧室,只有餐厅、客厅、厨房和一个专门晒太阳的“太阳间”。二楼靠正房的地方有四间套房,当年宋美龄住在其中的一间。
现在出售的房屋是在2002年以约5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的,屋主用了100万美元翻修重建。
人生最后驿站:晚年宋美龄的豪宅隐居生活 1995年宋美龄决定将纽约长岛蝗虫谷大宅出手变卖以后,就搬进城里曼哈顿上东城的一处高层公寓楼里居住。 这所公寓是宋美龄漫长人生之旅的最后一站,也是她一生中惟一住过的高层建筑。此前无论她在上海还是南京、重庆、台北,所住的楼房也不过是二三层之高,然而到了她的晚年,竟然破例地住进了一幢巨型公寓楼的第十层。这是一幢十五层高的老式公寓,大约建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与宋美龄从前所住过的任何楼房都不能同日而语。陈旧、破陋和楼窗的狭窄都是旧建筑所特有的标志。 它坐落在纽约曼哈顿的东河之滨,宋美龄所住的第十层是两层楼房打通,她本人住在十层的大套间里,秘书、护士等女 *** 人员与这位年迈的老夫人同居在这一层的几个居室之内。而第九层为男性警卫人员和司机等等,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所有男性工作人员在无重要事情时一律不许进入宋美龄居住的第十层。 这所建筑之所以作为宋美龄晚年的住所,是因为这里距孔令仪和丈夫所住的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公寓较近,便于他们不时从家来到这所公寓照顾已经行走艰难的宋美龄。这座公寓与早年她在长岛蝗虫谷居住的大宅一样,也不是宋美龄本人的房产,而是她的外甥孔令侃生前购买下的一处房产,孔令侃在世的时候,就曾经多次对小姨妈宋美龄表示:将来如果您老人家一旦不习惯在城外居住的时候,随时可以搬进这所公寓里来居住。不过那时住惯了瓦房和低层楼房的宋美龄,并不希望马上就住进人声喧嚣的曼哈顿高层住宅区来,直到1995年她的身体实在难以承受城外医病不便等多种实际困难,才在孔令仪的多次劝说下,搬进了这所高层住宅的。 出现在宋美龄面前的是一幢幢状如高山峻岭般的巨厦。那些由钢骨水泥组成的楼群,俨然如层层颠连起伏的险峻峰峦,遮住了她平日最喜欢的阳光。一大片阴影忽然铺天盖地向她袭来,使老夫人的眼睛有些难以适应。她眯着眼睛,望着那不断向轿车扑来的幢幢大楼,吓得她急忙用手护住了发花的双眼。也不知车行多久,忽然身边有人轻轻叫她,宋美龄这才发现,她的座车已经滑入一条水泥坡道,她眼前出现了一幢巍峨的大厦。这就是宋美龄寄予希望的另一住处――纽约东河84街豪宅,人称“葛莱西”的公寓楼。 须臾,一扇大门就在她的面前缓缓开启,原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地下车库。宋美龄正困惑地左右顾盼,孔令仪和护士、警卫们已经把她搀扶下车,这时她才知道自己来到了孔令侃早年为她购买的豪华大宅下面。接着,孔令仪让宋美龄稳稳坐在那辆轮椅上,然后大家把她的轮椅抬进了电梯间。这时,电梯开始缓缓上升,宋美龄的心忽然变得紧张起来,因为到了暮年时光的她,再不像从前那样适应电梯的起降。眨眼之际,缓缓上升的电梯便停在了第九层。 宋美龄的轮椅被大家推出电梯间,她忽然发现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特别是狭窄的廊道尤让她忽感不适,只觉得眼前一片黑暗。在她看来眼前的高层大厦,自然无法与长岛蝗虫谷那宽敞大院和二层楼房相比。 孔令仪和护士把宋美龄的轮椅抬上楼梯,在他们面前出现了第十楼那宽大的起居室。宋美龄从前在这里曾住过一个短短的秋天,那时她把一架大钢琴从长岛别墅搬到这里。如今当老夫人再次来到这里时,她才发现那架钢琴的琴盖上,已经落满了厚厚尘土。 从前宋美龄在国内时,就喜欢弹钢琴,那是她在美国读书时养成的习惯。在改习绘画以前的十几年时间里,宋美龄在上海和南京,都是以弹钢琴来打发寂寞光阴的。后来她听信了蒋介石的劝告,才把兴趣全都转移到绘画上来,从此她就再也不摸钢琴了。宋美龄到了美国以后,孔令伟担心自己的小姨妈无事可做,又考虑到绘画毕竟不能成为她漫长家居时光的全部精神寄托,因此她出钱在纽约为小姨妈购买了一架英国造的钢琴。如今,当宋美龄忽然发现那架放在十楼起居室百叶窗前的黑漆大钢琴时,眼睛忽然一湿,又想起了外甥女在世时的许多往事。 在曼哈顿居住的几年里,宋美龄的生活习惯如旧,她仍然每天听秘书读当天的《 纽约时报 》,仍然还像从前在蝗虫谷居住时一样地坚持要秘书为她化妆和梳头,然后吃清淡的早点,中午以后要睡到下午3点,吃了午餐以后,她会在十楼的阳台上转一转,看花或者倚窗观望楼下的马路和人流车辆。 她住在十层楼上极少下来,因为她下楼一次十分不便。有时候甚至需要护士搀扶或坐在轮椅上,这样就要惊动许多人。不过,宋美龄只要下楼,必须要做好几件事才行。一是她必须要梳好头,化了妆;第二件是要穿上她从小就喜欢的中国旗袍才能够会见客人。对于宋美龄来说,虽然从小就在美国接受教育,她也十分喜欢西方的生活习惯,不过她在服装上一直没有全然地西化,在任何公众的场合,她也一直不肯穿西装。到美国度晚年时光的时候更是如此,一直到死也没有穿西装,这是一般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 宋美龄住进纽约曼哈顿“葛莱西”高层公寓以后,一位美国记者曾对她在高层公寓的生活状况作过如下描述:“据知情者称,宋美龄在葛莱西公寓里的生活十分平静,她还像在蝗虫谷居住时一样,每天都以读经、祷告、看书、看报为主要生活内容,有时还会见从台湾来的客人,但谈话的时间一般不长,近几年她的话明显渐少,有时用英语与人交谈,有时她会对客人讲上海话。还有的时候她喜欢由侍卫和护士陪同去曼哈顿附近的教堂做礼拜,但是她必须要坐在轮椅上,而且一般在无人的时候她会来,避免与陌生人交流,更讨厌新闻记者。晚上她在床上读书时,不知何时就睡着了。她的眼力还算好,据说订了几份美国的英文报纸。只是听力大不如从前了,她与老朋友会面时有时只能用笔谈,脑袋也还灵活。有时候身边人为了让她快活,便与老夫人打麻将。据说她在牌桌上还能捉得到谁在偷牌。让身边人担心的是宋美龄有时会在她的卧室跌跤,因此孔令仪力劝她使用手杖,但她不服老,不喜欢用‘第三只脚走路’……” 宋美龄在“葛莱西”高层公寓居住的十几年中,还有几件值得记上一笔的事情。1996年对于宋美龄来说,是个阴云笼罩的日子。3月12日是她的99岁大寿,宋美龄仍然还像往年那样,当寿辰之期到来之时,住在旧金山的孙子蒋孝勇,仍然还会像往年一样带着他的一家人前来祝寿,可是今年不同,她意外发现蒋孝勇竟然破例地没有出现在她的楼下客厅里,这是极为少见的情况。前来为她祝寿的却是孙媳妇蒋方智怡和两个孩子。经询问才知道蒋孝勇已经染患喉癌,正在台湾荣民总医院治病。这让宋美龄的心情大为不快。 因为她知道此前已经有两个孙子蒋孝文、蒋孝武英年早逝了。由于心情苦闷,宋美龄在寿宴不久曾要求两个警卫和一个女侍陪着,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曼哈顿花园大道不远的埃切斯诺公园的林荫路上。这里尽管与住处很近,但宋美龄还是第一次光临。为避免引起外界注意,她特别关照身边人要选在闭园前去公园里转一转。因为自春天以来,她的心绪过于憋闷。为排遣心中的积火,宋美龄才有了这次到公园里透透气的机会。宋美龄惘然地坐在轮椅上,游移的目光从那些盛开的白色喇叭花上掠过。平时喜欢以养花为乐的老夫人,如今再没有心思观赏公园中那姹紫嫣红的花花草草。她心里想的就是蒋孝勇的病。 所幸的是,不久宋美龄就在“葛莱西”公寓收到了蒋孝勇从台北寄来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宋美龄:“祖母大人,您在纽约吩咐的事情,目前我在台湾正加紧进行中。……”宋美龄当然理解蒋孝勇在病中这句话的全部含意,他是指“二蒋”向大陆移灵之事。一年前当蒋孝勇来纽约给她祝寿的时候,宋美龄曾经向他流露过有一天把蒋介石和蒋经国两人灵柩移往祖国大陆安葬的意思。在接到蒋孝勇的来信之后,宋美龄也感到几分不安。她当然寄希望于蒋孝勇和蒋纬国叔侄能在台湾妥善地办好“二蒋”移灵大陆之事,但她又预感到自己的希望极可能因蒋孝勇的突然患病而化成泡影。尽管此后不久,在台湾的蒋孝勇又让妻子蒋方智怡给宋美龄捎来信息:蒋孝勇一定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全力促成“二蒋”向大陆的移灵成功。可是,宋美龄仍然不抱更大的希望,因为她知道现在的台湾早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蒋家天下了。 让宋美龄欣慰的一件事是,她和蒋介石钟爱的孙子蒋孝勇,就在这一年的夏天,作为蒋家第一人,将亲赴祖国大陆。名义上蒋孝勇虽然是去北京诊断疾病,而其大陆之行的实际意义当然远不止于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显然与“二蒋移灵”有关。 class=’page’> 上一页 1 7月22日,在美国纽约的宋美龄获悉蒋孝勇一家即将进入大陆的当天,同时她又在“葛莱西”公寓中得知了国民党中央拟为两位蒋“总统”组成一个“奉安研究小组”的决议。此前宋美龄在美国已经得到台湾发给她的确切信息,国民党中常会特别为蒋纬国的提案开会讨论。多数中常委认为把蒋介石和蒋经国的遗陵移迁大陆一事,目前并无急迫性。都认为最恰当的时间,应在两岸统一以后才能进行。李登辉还主张让秘书长尽快向蒋家家属转达中常会的意见。宋美龄听到台北传来的这一消息,心里充满了失望,因为她心里的一个夙愿自此显然将要胎死腹中了。 虽然,宋美龄为上述两件事所困扰,不过有时也会有好消息传来。这一年夏天,蒋孝文的女儿蒋友梅在英国伦敦结婚了,这是蒋家第四代人的第一次隆重婚礼。 1996年6月6日,伦敦是个没有浓雾的好天气。就在蒋友梅和马理伦・逸恩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刻,主婚者当众宣读蒋夫人宋美龄给重孙女写来的一封贺信。尽管宋美龄不可能亲自到场祝贺,可是她在贺信中说:“欣闻友梅与马理伦在英举行婚礼,我甚感高兴。因为这不仅是友梅和马理伦的喜事,亦是蒋氏家族的大喜之事。我为看到这一喜事的到来而高兴!但愿上帝再次降福给你们!……” 就在蒋友梅婚礼的次日,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报刊上,都以显著版面刊载蒋友梅喜披婚纱的新闻照片。宋美龄坐在纽约曼哈顿豪宅的十楼上,看到《 欧洲日报 》上刊载女记者钟云兰发自伦敦的专访,题目是:《 蒋家第四代蒋友梅在英国成婚 》。 宋美龄为在忧郁中获得这样的好信息而感到慰藉。 也是在这一年,宋美龄有过一次半公开的活动,那就是她乘轮椅走出了封闭式的高层住宅,出席了一次大都会的展览。尽管名义上是出席一次“中华奇观”的预展,但她的用意还不在于观看那些来自台湾的展品,她是想借机脱离孤寂的独处环境,到大庭广众中去散散心。当然,由于宋美龄在美国的知名度和她多年不轻易露面的特殊情况,她在大都会博物馆的突然出现,必然激起当地公众的普遍注目。当地媒体闻讯纷至沓来,给这位99岁老夫人当场拍下许多照片。这是她来到美国多年以来在公众场合的第一次露面。尽管如此,可宋美龄的心情仍然快活不起来。因为她心里还惦记着正在台湾治病的蒋孝勇,不知他的吉凶祸福。不过,就在这一年的年终岁尾,蒋孝勇英年早逝的噩耗终于还是从台湾传来了,尽管这一不幸的消息是许久以后才由秘书转告给她的,但是,蒋孝勇的病逝对晚年受尽亲人病逝频繁打击的宋美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1997年,是宋美龄的一百岁生日。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将要到来的时候,许多从前为她担任过侍卫、秘书、医生的旧部,纷纷在早春的寒风中走进“葛莱西”公寓十层,提前为宋美龄“暖寿”,这些旧部中有多年前在蝗虫谷护卫她的侍卫钟德民。他来后宋美龄亲自下楼接见了他,同时又向钟德民提出一个要求,就是请他还像从前那样开汽车护卫她在曼哈顿几条主要街道上“兜风”。 钟德民对此表示愕然。他望着双手扶着轮椅,伫立在钢琴前面的宋美龄,眼前忽然出现刚来纽约时的蒋夫人。那时他记得只要是好天气,不论春天夏天还是秋天的傍晚,老夫人都要叫上他和其他几位警卫,乘几辆小轿车从蝗虫谷出发,在暮色晚霞的辉映下,沿着长岛通往纽约城区的公路,风驰电掣般地向哈德逊河畔飞驶。他记得老夫人的晚年,在美国最大的兴趣就只有乘车到外边兜风了。在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前期,宋美龄的外出兜风活动几乎每次都有他参加。由于他驾驶技术较好,又喜欢开快车,所以宋美龄常常要司机让位给警卫钟德民。他记得有一次自己驾驶的汽车险些与迎面开来的美国轿车相撞在一起,一场虚惊过后他以为定会遭到宋美龄的严厉责备,没想到宋美龄却对他以欣赏的语气说:“这样的快车虽然危险,可也够剌激的。我现在的神经已经有些麻木了,喜欢的就是这样快车兜风啊!……” 钟德民记得,开快车到纽约市区兜风的消遣,早在1992年夏天,孔令伟还健在的时候,就曾经明确对他和所有警卫人员下令说:“从今以后,你们再也不许开车带着老太太出去兜风了,不管她怎样对你们下令,都不许再让她外出了,听到没有?她这样的身体再也经不起开快车的颠簸了!”从那以后宋美龄再没有提出开车外出兜风的要求,也许由于老人的身体多病,也许是孔令伟给她小姨妈下达了同样的死命令。可是让钟德民惊讶的是,现在当他再次来到“葛莱西”公寓探望她的时候,宋美龄居然又提出外出兜风的要求,让他顿感不安和迟疑,因为面前的老人毕竟已经是一百岁的人了。 可是,钟德民自知他不能拒绝宋美龄的要求,于是他决定承担巨大的风险也要满足老人的要求。那天,钟德民和护士们把宋美龄用轮椅送下电梯,然后在楼门前上车,满足了她最后的“兜风”要求,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最后的开车兜风时间只有一个小时。 当宋美龄的百年寿期越来越近的时候,贺电便纷至沓来。“葛莱西”公寓早从3月1日起,就进入紧张的寿庆筹备程序。以往历年宋美龄过生日,大多是她与在美国和台湾的家人们一起团聚。宋美龄在花园大道的房子上下两层,楼下的客厅约有百余平米,家人在这里聚会吃寿面和唱《 圣歌 》,都是绰绰有余的。然而今年如果接待台湾的祝寿代表团,楼下空间忽然显得有些狭窄。但是,宋美龄也没有办法解决祝寿的场地问题。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她不可能为临时的祝寿活动新购大宅。而远在长岛蝗虫谷的幽院大宅,尽管有几十个房间,然而因宋美龄多年不在那里居住,那幢楼房如今早已空荡无人,只留两个侍从在那里看宅守院。如果把寿庆活动放在蝗虫谷,当然也难以让宋美龄接受。后来还是孔令仪想出了办法,届时如果俞国华率领的祝寿团来此,只安排宋美龄的礼节性接见,至于吃寿面等其他祝寿节目就免了,酒席可另在其他酒店举行。 与此同时,民间对宋美龄的百岁生日也开始了总动员。民办报刊和电台连篇累牍大肆刊载宋美龄的传记、谈话、座谈、回忆和照片,将孤寂了几十年的宋美龄再次推到万人瞩目的显著地位。而且,以台北“华兴中学”幼儿园为首的民间学校,已开始组成由师生参加的祝寿团,随上述两个大型代表团同时飞往美国。 华兴中学和小学,早年都是宋美龄在台湾时精心扶持的学校。这些学校中大多数学生都是社会上的孤儿。宋美龄早在大陆期间就倾心开办幼儿园和孤儿院,所以一生没有子嗣的宋美龄到台以后,曾把爱心再次投入到这所学校。当年宋美龄在台湾“华兴幼儿园”里收养的许多无家可归的儿童,如今都已长大成人。由这些当年得到宋美龄恩情的孩子们组成的祝寿团,当然比国民党代表团更有意义。 在这个祝寿团出发前,“华兴中学”在该校大礼堂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祝寿盛典。全校师生都向宋美龄的巨幅致敬,学生们当场齐声朗读颂词:“敬爱的夫人,您用无比的爱心,无比的仁慈,看顾着我们。您是慈爱的母亲,也是勇敢的斗士,更是自由的保护神,我们满心欢喜,愿上帝保佑您永远健康快乐。祝福您福比东海深,寿比南山高……” 当场选出二十名师生参加“蒋夫人祝寿团”前往美国。至此,祝寿活动已推向 *** 。这也是宋美龄自1975年离台以后,史无前例的个人崇敬活动。这种盛举就连远在纽约的宋美龄闻讯也感到万分惊讶,她不明白当初千方百计希望她远走美国,不许干涉台湾政治的那些人,为什么在她走入一百个春秋的时候,会这样大张旗鼓地放手让民众歌颂她。正如新加坡《 华南早报 》上所说:对宋美龄过誉的祝寿活动,“也许早已进入暮年岁月的蒋宋美龄从此再也无过问政治的余地了,所以国民党某些要人,才如此无私地公开颂扬一度在蒋经国死后企图东山再起的蒋介石未亡人……” 1997年3月20日,对于纽约来说是个极为平常的一天。 车水马龙,人流如蚁的曼哈顿东城没有任何反常迹象。然而,宋美龄却早早起来了,在自己100岁生日到来的时候,老夫人凌晨4点就由女护士服侍着到浴室沐浴。然后她坐在起居室椭圆形化妆镜前,照例由身边女侍为她梳理发髻。她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已苍老憔悴,头发尽管已花白稀疏,但宋美龄仍要身边人为她把花白发丝染成墨黑,她希望自己容颜永驻。这一刻,在她脑际甚至浮现出那早已逝去的美好岁月,想起和蒋介石在大陆和台湾的时光,她忽有隔世之感! “唉,真没想到,上帝会给我这么大的寿数!”5点钟,宋美龄准时坐在画室里,手捧《 圣经 》,默默地诵读经文。她把自己走过的百年坎坷之旅看做是人类的奇迹,同时也领悟为这所有一切都是上帝给她的恩典。到了美国她不能再像在台北那样,每周三必到士林凯歌教堂听牧师周联华的讲经布道。这里虽有华人教堂,但宋美龄不可能再到那些教友中间去了。她住在“葛莱西”高层公寓里,上下电梯相当不便,而隐居生活又不允许她经常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如此一来,她的基督教课就只好依靠自修自学。她喃喃地祈祷说:“上帝,你是无往不胜的神灵,也是无所不在的圣主,只要上帝在我的心中,我就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 class=’page’> 2 下一页2003年10月23日晚,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在纽约曼哈顿的公寓中安然去世。
究竟为何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呢?原来这位老人的身份很不一般,她就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
蒋介石去世后,她在美国度过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时光。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北去世,台湾政局也由此发生了很大变化。
虽然依据宪法,副总统严家淦接任总统一职,但是实际的权力却掌握在蒋介石之子蒋经国的手里。
蒋经国肯定要组建自己的“班子”来维护统治。
这样一来,宋美龄这个“前第一夫人”在政府中的地位肯定有所下降。
当时有传言说,一些宋美龄的支持者希望她能继任国民党主席。当然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宋美龄清楚自己走上政坛的希望比较渺茫。
因此,她试图将自己的外甥孔令侃推上去,让他成为新领导“班子”里的高层,让他成为自己在政坛里的“代言人”。
不过,这一努力最终也失败了。
这个时候,宋美龄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台湾彻底失势了,也成为了台湾政坛那个“多余的人”。
与其这样谨小慎微地生活,还不如换个地方。而她熟悉的美国就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在1975年9月份,宋美龄就以“赴美就医”的理由离开台湾,前往了美国纽约。
虽然宋美龄已经移居美国,但她对台北的事还是多有挂念。当年,她在台北官邸的布置也按她的要求,始终保持原状。
据宋美龄的随从说:
“蒋夫人,应该始终都没有将纽约当成自己的家。她心里一直有返回台北的打算。”
到了美国以后,宋美龄就长居在纽约长岛的一栋庄园式别墅里,由外甥女孔令仪陪着她,这栋房子也是孔家的产业。
自此,宋美龄在这里度过了二十年的光阴。
这是一栋两层的小楼,四周绿树环绕,环境幽雅。
宋美龄在此居住时,出入十分低调。直至二十年后她搬走,周围的邻居才知其身份。
当然,这栋别墅里经常出没的豪华加长版的林肯轿车还是会给人以遐想:这种派头,一看就知道在这里的居住者肯定是个大人物!
平时,宋美龄在长岛的别墅里深居简出。她喜欢安静,不喜欢人声嘈杂的地方,只有节假日的时候她才会出门。
因为只有节假日,购物中心才会关门。
而只要她出门,就必定要“兴师动众”一番了。
宋美龄经常去当地的一家美发沙龙做头发,每次出行都有两辆 汽车 护送,周围还跟着数名中国保镖,保护她的安全。
就这样,宋美龄在美国算是安置了下来。
而随着年龄增长,宋美龄在生活上所需的人手更多了。
到美国的时候,虽然宋美龄已经年近八旬,但是因为她非常重视 养生 ,生活习惯也比较 健康 ,所以身体状况一直不错。
比如老年人经常患的高血压、心脏病等都与她绝缘。但是宋美龄有个治不好的顽疾,那就是皮肤过于敏感,经常会过敏。
到了美国以后,由于环境气候的变化,让她有些不适应,因此皮肤过敏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了。
后来有一次,宋美龄在家中因为行走时,感到皮肤瘙痒不适,在伸手抓挠的时候不慎跌倒,腿部和臀部都受了伤,被送到医院做了手术。
从那以后,宋美龄就需要专门的医生和护士对她进行照顾。
虽然伤势倒不算特别严重,但由于宋美龄年纪太大,因此恢复起来并不容易,有一段时间必须要用轮椅代步。
渐渐地经过调养,她的伤基本痊愈了。医生虽然嘱咐: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尽量使用轮椅,但是宋美龄却不认可这一点。
比起让人推着走,她更喜欢自己走。
宋美龄非常喜爱大自然。在上了年纪以后,呆在室内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但是她每天依然坚持要到户外活动一段时间。
只要天气情况好,宋美龄就会在庭院中散步,欣赏花草树木等等。这个时候,她的心情最为愉悦。
有时候,宋美龄还会到海边去。她说:
“虽然我身在美国,但是心里却忘不了中国。面对着大海,可以让我想起自己的故乡。”
宋美龄到了美国以后,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按照她的随从所说:蒋夫人过的是一般人的家庭生活。
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宋美龄在美国几乎断绝了“官方应酬”。
对于有些台北高层官员访美时,提出要前来拜访她的请求,宋美龄大多都婉言谢绝了。
一方面,是因为她年纪大了,见客的时间并不多。而那些台北的官员行程,通常都安排得很满,两边时间对不上。
而另一方面,就是宋美龄本身,也不希望再进行这种无意义的会面。
她心里清楚,自从蒋介石去世以后,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就已经消失了。
现在,她只想平静地过完余生,从此再不涉足政治。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宋美龄在美国很少和客人见面,一般都只有家人和贴身的随从、护士等陪伴她。
而她平时生活很有规律,早晨基本固定时间起床,一日三餐也不曾落下。
在美国居住后,读书读报就成了她最大的爱好。
宋美龄很重视这件事,因为她觉得,阅读可以让人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让大脑不会过早衰老。
除此之外,读报还能让她及时了解国际形势。
虽然不再涉足政治,但宋美龄对时事非常关心。台湾方面也会定期把主要报刊摘录下来一起寄给她。
生活的规律再加上保持一份平常心,这才是宋美龄得以高寿的秘诀吧。
但是,这样看似岁月静好的生活也是需要高成本的,一般的工薪阶层根本无法想象。
我们知道,在美国是要征收房产税的。而房产税,是根据居住地点的估算价格计算。
孔家在长岛这栋别墅绝对算得上是豪宅了,再加上位于纽约核心地段,居住成本绝对不低。
再加上,随着宋美龄年事已高,需要的人手也越来越多。
除了中餐西餐各一名厨师以外,还有两名司机、保镖以及专门处理事项的人员3到4人左右。
这么多人照顾她的生活,所需要的开支是非常大的。
据统计,宋美龄在美国期间每年的花销高达上千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也有将近250万元了。这个生活,比起在美国的绝大多数华人高层都要奢侈太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宋美龄到底是怎么维持这样优渥的生活的呢?
宋美龄出身于豪商之家。
宋家是民国四大家族之一,她的家族从她父亲宋耀如时期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作为宋家的继承人之一,宋美龄自然继承了大量的遗产,而在和蒋介石联姻后,她的身价更是水涨船高。
作为“前第一夫人”,有无数人上赶着巴结她,各种名贵礼物源源不断送到宋美龄的手上。
再加上亲戚孔家在商业领域势力庞大。他们疯狂敛财,财富迅速扩张。
早在三十年代,就有经济学家对蒋介石夫妇的财产做了个评估,得到的结论是:
他们的资产多达5000万银圆以上。其中,宋美龄的个人资产就达3500万银圆,是蒋介石的两倍以上。
由此可见,中年时期的宋美龄财力就十分雄厚了。
虽然宋美龄长期涉足政坛,但是她毕竟出身商人之家,对于经商之道也非常擅长,她有着很高的投资水平。
做生意的人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此,宋美龄也将自己的资产分了很多地方储存。
除了不动产和股票以外,她还非常热衷于收集古玩字画 。
当然,宋美龄的收藏品中,有很多都是她在当政期间收取的礼物。
七十年代,宋美龄前往美国时,她携带的行李曾由三架专机分三次运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古玩字画。
这些收藏品到了美国后,仍在升值。后来,曾有少量宋美龄的收藏品流出,上了拍卖会后,都卖出了不菲的价格。
由此可见,宋美龄的投资眼光的高超。
除了这些原有的资产以外,宋美龄作为“前第一夫人”,一直都有一笔不菲的特殊津贴定期汇入她的账户。
虽然蒋经国上台后,蒋宋美龄及她背后的势力被彻底排出了权力的核心。
但是对于宋美龄本人,蒋经国还是非常照顾的,在待遇上一切如常。这或许也是出于孝心。
据了解蒋介石在去世前,特意交代过自己的儿子要善待宋美龄。
因此,根据蒋经国的指示,宋美龄享有的那些专属陪同人员,都是政府批准的。
为此,台湾当局甚至特意颁布了“卸任总统礼遇条例实施办法”。
所以,宋美龄在美国用的那些人员,其实都是台湾政府在买单。
当然了,即使没有台湾政府支持,她自己也可以负担得起这笔开销 。
对于蒋经国的善意,宋美龄也很感激。
1988年蒋经国去世时,她不顾自己年近九旬,特意返回台北参加他的追悼会。
结果就在追悼会上,宋美龄见到了台湾新任总统李登辉。二人进行了一番交谈。
李登辉并非国民党而是民进党,名声上不太好,在路线上也和国民党有差异。
考虑到,宋美龄在美国的人脉和在国际 社会 上的影响,李登辉决定拉拢她,以实现自己想要台独分裂的野心。
李登辉表示:自己不会因为国民党下台,就终止对总统夫人的特别津贴,一切资金都会照旧。
如果宋美龄在经济上有什么新的要求,只要合理他都会批准。
然而,李登辉机关算尽,还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宋美龄当年确实在美国人脉很广,和罗斯福总统夫人关系也不浅,但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如今的宋美龄,也只不过是个有钱的老太太罢了,她已经无法影响美国对台湾的态度了。
美国只会着眼于利益,等到李登辉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自然会被抛弃,他想实现台独是不可能的。
而后来,事情的发展也正是这样。
而宋美龄虽然出身于商人家庭,但她大多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角色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她的各项事务也是以政治活动为主。
因此,单凭个人理财投资,很难想象她能积累出这样多的财富。
另一方面,虽然有很多人送她礼物,但在宋美龄的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事实上,宋美龄的手中一直有一笔庞大的蒋家“秘密资金”。
蒋介石曾是中国名义上的领袖,但他领导下的反动政权却从未把中国当成自己的祖国,而是借着权力之便疯狂敛财。
就像红楼梦中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一样,蒋介石统治下的四大家族也是盘根错节,同气连枝。
他们像吸血鬼一样,借政权之手积累了数不清的财富,其中不乏大量的钱权交易。
宋美龄的姐夫孔祥熙和兄长宋子文,都曾先后担任过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
他们也利用权力之便,中饱私囊,非法攫取了大量财富。
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其盟友国进行经济上的援助,史称“马歇尔计划”。
在这一计划中,当然也有支援国民政府的配额。
本来这些资金应该用于国内重建,结果国民党政府却大肆敛财,各种吃回扣,贪污公款。
这中间自然少不了宋美龄的,有些援助甚至是通过她的关系拉来的。
有一次,蒋介石要对空军进行改组,成立了“航委会”,由宋美龄出任秘书长 。
这个“航委会”的职责就是和美国政府谈合作,比如投资建厂或者谈美国飞机的购买合作。
宋美龄就曾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将大部分购买飞机的资金都划入了她的私人名下。
到了1948年,国民党反动派在战场上连连失利,已到穷途末路的宋美龄为了挽救败局,亲自前往美国,希望能争取到一笔援助。
不过,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腐朽已经让美国人很不满意了,明明已经投入了不少的援助,为何还如此的“烂泥扶不上墙”呢?
于是,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让联邦调查局,查明个中缘由。
这一查很快就查出了大问题。
原来,美国对国民党当局的许多援助款项,都被蒋介石当政养的“蛀虫们”给“吃了”,而这些人已经预感到国民党形势不妙,正在大肆转移资产。
其中,四大家族转移到美国的资产就多达20亿以上。在这些资产里,其中约有七亿美元都是出自美国给国民政府提供的援助款。
闹了半天,美国纳税人交的钱全进了国民党人的腰包里,最后又转到美国来投资吃利息。
这下,可把杜鲁门给气坏了,他大骂这些人都是无耻蛀虫。
除了宣布自己绝不会再给国民政府提供一分钱的援助之外,还准备冻结国民党人在美的非法资产。
不过,宋美龄已经提前收到了消息,也及时做了些准备。
她通过请人代持等手段,规避了部分损失,最终被美国当局冻结的钱并不多。
而四大家族虽然明面上没落了,但根基还在,他们早早就在美国开始布局了。
虽然,当年杜鲁门总统对他们的资产进行了一次打击,但是并未“伤筋动骨”,他们的钱大多都已经被洗白了。
而这,也成了宋美龄晚年在美国进行投资活动的基础。
宋美龄的外甥孔令杰,在美国人脉很广,消息也灵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此人的头脑非常灵活,他看自己的姨妈非常有钱,而且名气大,影响力也大。
因此,他就去游说宋美龄让她跟着自己一起投资。
孔令杰的胆量非常大。他毅然选择了石油行业,在休斯顿组建了“西方石油开发公司”。
并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开发石油天然气,而前期投入的资金就多达几百万美金。
这种垄断行业是非常暴利的,很多人想投资都没有这个门路。
再加上当时的两伊战争和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国际的油价飞涨。
结果,自然是让宋美龄这笔投资赚得盆满钵满。
除此以外,宋美龄对于股票和债券等投资也有不少,光是这项收益就多于每年的花销了。
到了九十年代,宋美龄已经年近百岁,身体情况一日不如一日了,她已经没有精力去打理自己的资产了。
因此,她基本都交给自己的外甥女孔令仪去操办。
而她本人也是长期住在孔家房子里,生活上的大小事宜也都是孔令仪在处理,宋美龄对她很是信任。
关于生活上的开销,宋美龄也问过一次。当时孔令仪回答说,只靠台湾方面提供的经费就够了。
后来,在宋美龄去世后,孔令仪宣称她的遗产只有十二万美元。
这明显不是实情,十二万美元怎么可能维持这么奢华的生活呢?连一年都撑不过去。
当然,这并非是说孔令仪侵吞了宋美龄的财产。
对于这种巨富人家,都深刻地明白财不可露白的道理。他们对外公开的资产,其实只是自己的“冰山一角”罢了。
1995年的时候,宋美龄对她的外甥孔令侃表示:
由于自己年事已高,需要经常就医,在长岛的别墅内居住不是很方便。
孔令侃当即找出了自己的一处房子,位于曼哈顿格雷西街10号,生活便利,非常适合居住。
于是,宋美龄就搬到了外甥孔令侃的房子里,也在此度过了她人生中的最后时光。
虽然这栋房子表面上看只是一栋公寓,但是内部却奢华得很,比起别墅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它共有十八个房间,装修豪华,是纽约最顶级的富人区。
而宋美龄虽然因为身体不好搬了家,但是她依旧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和爱好,比如书法和绘画。
她的绘画水平非常高超。
在2000年的时候,103岁的宋美龄还特意出席了一个书画展,其中就有她的作品。
当时的宋美龄虽然老态龙钟,但是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她戴着硕大的钻石戒指和钻石耳环,微笑着和来客们交谈。
宋美龄一直过着奢华的生活,可她的孤独感是无法用金钱填补的。
由于自己没有孩子,宋美龄和几个外甥、外甥女最是亲近,他们也会经常来看自己的姨妈。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晚辈也先离宋美龄而去了。
亲人离去带来的悲伤,对宋美龄产生了一定的打击,她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有时候还会将人认错。
看到自己的姨妈似乎情况不好,孔令仪提出为她出版一本传记。
但是宋美龄表示了拒绝,她希望自己始终保持低调的形象。
她自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每天要读圣经并做祈祷,在身体条件还允许的情况下,会定期到附近的教堂做礼拜。
到了晚年,信仰似乎已经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她在祈祷什么自然无人知晓,或许是在祈祷家人们的平安,又或许是在为自己这些年的错误做忏悔。
但这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她的所作所为, 历史 将会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
2003年10月,宋美龄孤独离世,也没有写下一封遗书,在她的身边只有外甥女孔令仪陪伴。
这位在政坛上叱诧风云的女人,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和普通人一样的命运,在异国他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诚然,她度过了荣华富贵的一生,也有了极大的名望。
但在这背后,多少劳动人民被她以及她背后的资本家吸干了血,在她晚年的奢华生活下,还有无数贫苦大众的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