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维不是菲律宾首都;菲律宾首都是马尼拉。
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个内陆国家,被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三国包围其中。马拉维得名于境内的马拉维湖,这个湖是非洲第三大湖,面积3万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达700多米,有很多世界独一无二的淡水鱼种类。
马尼拉:菲律宾首都及第一大城市。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被人们称为“亚洲的纽约”。马尼拉是菲律宾的首都城市和最大的港口,位于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马尼拉湾的东岸,也称“小吕宋”,濒临天然的优良港湾——马尼拉湾。马尼拉建在巴石河两岸。
马拉维首都:利隆圭利隆圭(英语和奇契瓦语:Lilongwe)是马拉维的首都(1974年从松巴迁来)、第二大城市,位于马拉维中西部利隆圭河畔,人口约98万(2015年)。
利隆圭市区占地面积2000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市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林荫大道纵横交错,街心花园、自动喷泉、绿地广场遍布全城。总统府、国会大厦、政府办公大楼、星级饭店、高级宾馆以及银行、写字楼、超级市场、自选商场、外国使馆、私人企业等现代化的建筑,均按统一规划分布在各条主要大街上。著名的班达农学院也坐落在市区,庞大的农副产品市场:位于市区附近。市区还保留有一块自然生态区,茂密的林木将附近漂亮花园的别墅区与稠密的工人住宅区截然分开。别墅区房屋造型优美,排列整齐,环境幽雅,区内居住的是一些生活富裕的家庭;工人住宅区房屋低矮,街道狭窄,人口稠密,聚居着收入低微的人家。
谁造的谣!太过分了!马拉维
①国名:马拉维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lawi)
独立日:7月6日(1964年)
国庆日:7月6日(1964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黑、红、绿三个平行的横长方形构成,旗面上方中间为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放射31道光芒,黑色象征黑人,红色象征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战斗的烈士鲜血,绿色代表该国的美丽国土和绿色景物,太阳图案象征非洲人民争取自由的希望。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分三部分:上部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马拉维湖,中间的狮子图案表示该国在历史上与英国的联系,下部的太阳图案来自1924年尼亚萨兰的徽记。盾徽上端是雄鹰、太阳、银盔、花冠图案,两侧有狮子和豹,下端的山峰图案象征该国南部的姆兰杰山,绶带上用英文写着“团结和自由”。
自然地理:11.8万多平方公里(包括2.4万多平方公里水域)。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西毗赞比亚,东北连坦桑尼亚,东部和南部与莫桑比克为邻。马、坦、莫之间的马拉维湖为非洲第三大湖。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境内多高原,3/4国土海拔1000-1500米。北部高原海拔1400-2400米;南部姆兰杰山拔地而起,萨皮图瓦峰高达3000米,为全国最高点;姆兰杰山以西为希雷河谷地,形成带状平原。地处东南信风带,属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约1100万(2004年)。绝大多数为班图语系黑人。主要有尼昂加族、契瓦族和瑶族等8个部族。约有8000名欧洲人。1.2万名亚洲人。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奇契瓦语。大多数人信奉原始宗教,20%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首都:利隆圭 (Lilongwe)
简史:16世纪班图人开始大批进入马拉维湖的西北一带,并在马拉维及毗邻地区定居。19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和葡萄牙在这一地区进行了激烈争夺。1891年英国正式宣布这一地区为“英属中非保护地”。1904年由英国政府直接管辖。1907年设立总督。改称尼亚萨兰。1953年10月英国强行将该地同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组成“中非联邦”。1961年8月举行大选,海斯廷斯·卡穆祖·班达领导的马拉维国民大会党在立法委员会中获多数席位。1963年2月,班达成为自治政府总理。同年12月联邦解体。1964年7月6日宣布独立并改名为马拉维。1966年7月6日,成立马拉维共和国。班达出任首任总统。1971年班达成为马拉维共和国终身总统。1993年6月,马实行多党制。
政治:1994年5月通过的临时宪法规定,马实行多党制,并取消总统终身制;保护多党民主和独立的司法权;总统为国家元首,任期五年。
外交:奉行“自由选择结盟和中立”政策。积极发展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与中国关系:马拉维和中国无外交关系。
②旧称“丹沙兰”。菲律宾城市。南拉瑙省首府。位于棉兰老岛的拉瑙湖北岸。海拔1,100米。人口5.4万(1980)。全国摩洛人居住最多的城市。稻、玉米的集散地。穆斯林手工艺品和刀剑生产中心。气候凉爽,风景优美,避暑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