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省和澎湖列岛。
1894年,日本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一味妥协退让,致使清军丧师失地:先败于朝鲜,后败于辽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军全面溃败,京津危急。面对这种形势清政府惊恐万状,决意乞和。 1894年,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清军一味妥协退让,导致师团损失惨重:先是被朝鲜打败,再是被辽东打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军大败,京津危急。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惊恐万分,决心媾和。
美国为了扩大侵略利益,借机单独“斡旋”和操纵中日和谈。在美国的建议下,清政府于年底派遣户部侍郎张和湖南巡抚邵友廉作为全权代表赴日本广岛进行和平谈判。日本认为张、邵官职太低,拒绝谈判,要求清政府派北洋大臣李鸿章赴日。
1995年3月19日,李鸿章以“第一全权公使”的名义,带着儿子李及美国顾问科斯塔斯等100多名随行人员抵达日本下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和平条约。
从3月24日谈判桌正式开始,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对李鸿章进行勒索和威胁,迫使李鸿章签署了早已准备好的条款。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在条约上作出承诺。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朝鲜完全“独立”,即实际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中国辽东半岛、台湾省省、澎湖列岛等地(辽东半岛被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的代价“赎回”后);两亿两白银;允许日本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各种工厂;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将开放为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让中国失去了台湾省和澎湖列岛,之前赔偿了空。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这种侵略的特点是资本输出和领土掠夺。该条约的许多条款反映了这些特点。
《马关条约》签订后,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人们痛骂李鸿章是“汉奸”,要求清政府严惩李鸿章。台湾省人民更是义愤填膺。他们纷纷组织民兵,推举台南守将刘永福为武将,共同抗日。台湾省的军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战斗。最终,大部分叛军战死沙场。台湾省军民历时四个月的抗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歼灭敌人三万余人。在此后漫长的半个世纪里,台湾省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从未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