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岗六约墓地在哪里

艾东2023-03-13  27

大和村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六约社区下辖村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16个义项

大和村,位于横岗街道西南部,距街道办事处1.7千米。相邻自然村有麻地村、地坑村,埔厦村。始建于清末,李姓和曾姓先祖率领族人从今广东五华、河源等地迁移至此而形成。此地原为一片荒山,旁边有条小河,山体坡度不高,适合居住、开荒种植,村民在此休养生息,取名太和,后改名为大和村。村后有座“跌死狗山”,海拔157.2米;村东有四联河流经;村西有正坑和黄竹坑2个水库。现村于1991年在原地重建,部分村民搬至红棉路旁的六约新村小区。

清朝,属归善县。1912年,属惠阳县。1949年10月,属惠阳县第二区:1951年11月,属第三区;1957年12月,属横岗乡;1958年11月,属宝安县龙岗公社;1961年7月,属横岗公社;1979年!月,属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横岗公社;1983年7月,属横岗区;1986年10月,属横岗镇;1993年1月,属深圳市龙炭区横岗镇;2004年,属横岗街道六约社区。

世居村民主要为李、曾2姓。李姓先祖清初从福建迁至今广东五华;清末从今五华迁至此地。曾姓先祖清初从福建迁至广东兴宁、河源等地,清末迁至此地。2015年末,户籍人口233人,其中男性123人,女性110人;80岁以上7人,最年长者87岁(女);实际在村人口20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13178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5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3人,分布在加拿大。归侨1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改革开放前,传统经营以种植业为主。1991年9月,村民小组新办公楼落成,楼高3层,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现集体经济以厂房出租和管理为主,村民以自有房屋出租、务工为主,部分村民创业、经商等。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工资性收入等。传统节庆食品有春节的米饼、米花、米橙、油糍果、糕粄、年糕等。龙岗大道、六和路、沙荷路、礼耕路经过该村。1980年通自来水,1986年通电,1989年通电话,1994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互联网。2000年9月,建成大和文体广场,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设有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是深圳市自然村一级较大的文体广场之一。2001年12月,建成大和村老人活动中心,高4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仅存1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保存状况良好。大和门楼,建于60年代,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保存较为完整。村民每年清明或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因墓地搬迁,祭祖活动现改在公墓,由各姓男丁分别进行。

农耕时代该村重视完田节,冬至。完田节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恰好春耕农忙结束,作为村民休闲的一种方式,杀鸭买肉庆贺农事顺利,拜田伯。冬至为该村较大的节日,旧时这天要用柚叶和稻草捆扎成扫帚打扫屋预,并以“三牲”拜祭,做茶果,备好丰盛的饭菜过节。

每年重阳有“老人节”活动。村中老人(年满60周岁男性和年满55周岁女性)自行编排歌舞节目自娱自乐或参加各类文艺比赛活动。

2002年3月8日,在大和文体广场举办首届交谊舞比赛,省、市、区电视台、报纸等进行了报道

518173。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社区六约社区的邮编是518115。地址是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社区六约社区。邮编是为了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的方案实施,因电脑不能识别中文,但能识别数字。

深圳市,简称深,别称鹏城,广东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821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