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属于河北省。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大街1号,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山海关的建筑:
山海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是山海关长城的中心,呈不规则梯形,西北和西南转角处呈圆弧形,未设角台。关城城垣周长4727米,城高14米,厚7米。东墙为长城主线,关城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门,东门为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西门为迎恩门,南门为望洋门,北门为威远门,四门城台上均建有城门楼。
关城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偏侧开门。城墙的东南、东北隅处于长城主线,各建有东南角台和东北角台,角台上分别建角楼,是关城转角处防御性建筑,镇东楼南北两侧还建有临闾楼、牧营楼和新楼。在关城的东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设水门一座,墙外有护城河环卫。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是美丽滨海城市秦皇岛市的一个城市区。
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西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连接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咽喉要道。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拥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长城文化之乡”、“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等多项殊荣。
山海关的历史和资源
山海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足迹就踏上了这片土地。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在此地建关设卫,因其北倚燕山,南襟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深厚的文化积淀催生了山海关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色,使这里人杰地灵,闻名遐迩。
山海关资源丰富,禀赋天成。山海关境内河流9条,总流域面积155.29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4390.7万立方米。这里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5%。这里是中国北方三大樱桃主产地之一,享有“中国大樱桃之乡”美誉。这里有宝贵的沙滩岸线资源,海岸线14公里,沙软潮平、物产丰富。
1、山海关在河北省。
2、山海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为秦皇岛市辖区之一,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山海关东部、东北部与辽宁省绥中县接壤,西部、西北部与秦皇岛市中心区—海港区毗邻,南襟渤海,北依燕山。
3、山海关历史悠久,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清乾隆二年(1737年)撤卫置临榆县,为县治所在地。
4、解放初期先后设秦榆市(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办事处,辽西省(现辽宁省)山海关市。1952年11月划归河北省,1953年撤市建区,属秦皇岛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