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区是浈江区。
浈江区介绍:
浈江区位于韶关市区东北部,武江、北江以东,东、南接曲江区,西临武江区、乐昌市,北连仁化县,是韶关市辖三区之一,为韶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1975年11月设区,1984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升格为县级区。
2004年5月,韶关市实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北江区的行政区域和原曲江县的犁市镇、花坪镇划归浈江区管辖。现辖5个镇5个办事处,全区土地面积572.1平方公里,201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2.54万人,实有人口53.54万人。
主要经济指标。2017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29.37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01亿元、34.5亿元、187.8亿元,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3.1:15:8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区本级收入2.88亿元。
扩展资料
韶关介绍: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金融生态市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林业生态市和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韶关都市区的核心城市,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韶关历代名人辈出,有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等杰出人物,唐宋诗人韩愈、苏东坡、杨万里等都曾留下歌颂韶关山水的名诗佳作。孙中山先生曾两度率国民革命军在韶关誓师北伐。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在韶关留下足迹。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革命家都在韶关战斗过。
全市有99个镇(街道)4796个自然村属革命老区。韶关是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百越文化交汇之地,客家民系的聚居地之一,保存有客家围楼300多座。韶关以粤方言和客家方言为主,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内部交流还保留着本民族语言。境内文物众多,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8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4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1项。
参考资料:韶关—韶关人民政府 浈江区— 韶关人民政府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的北部,位于东经112度50分到114度45分、北纬23度5分到25度31分之间。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毗邻广西,素有“三省通衢”之称,韶关是广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也是广东省规划发展的粤北区域中心城市。
韶关是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韶关是国家规划发展的一级铁路枢纽和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韶关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第一位,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韶关拥有“岭南名郡”,“中国锌都”、“有色金属之乡”、“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地理位置:韶关市地处广东省的北部,广东省辖市,重工业城市,粤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广东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广州、深圳、珠海、韶关、汕头、湛江)。位于广东省境北部、北江上游、浈、武二水交会处。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面与河源市接壤,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南连珠江三角洲,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是粤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现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两个县级市。全市9个街道办事处,94个乡镇,1204个行政村,总人口283万,总面积18244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约153人,每行政村约1645人,14.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856平方千米,人口已达100万。 人口和民族: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11月1日零时,韶关市常住人口为282.66万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73.51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15万人,增长3.35%。年平均增长率为0.33%。韶关市少数民族以瑶族、畲族为主,还有满、回、京、苗、黎、白、侗、土家等,共31个。瑶族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曲江区和始兴县,畲族主要分布在南雄市和始兴县。 详细介绍建议你看看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7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