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进,也可以登塔,从大雁塔南广场进。到南广场就到大雁塔下了。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大雁塔四次改建
第一次:
大雁塔最初的建筑图样是模仿印度著名的、也是唯一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大觉塔),共有5层,高60米。后来,唐高宗李治觉得这座印度式样的建筑与长安城的总体建筑风格比起来有些不协调,于是进行了改建,大雁塔被加高至9层。
第二次:
长安年间(701年—704年),朝廷又对大雁塔进行了第三次修建,武则天打破了唐朝佛塔业已形成的阳性奇数层高的惯例,将大雁塔加高增至偶数10层。
第三次:
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后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了第四次改建,大雁塔再次被恢复到7层。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
第四次: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大雁塔第五次修葺,这是一次重大的维修加固工程。在维持了唐代塔体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外表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高64.5米,塔基底边长25米,占地2061平方米,这便是如今看到的大雁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雁塔
位于距离西安市区4公里的雁塔南路的慈恩寺内,全称“慈恩寺大雁塔”。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春,玄奘奏请建造雁塔,到十月建成。初时塔为五层,砖表土心。公元701-704年,武则天长安年间重修时改建为七层楼阁式砖塔,一直保存至今。
该塔是为保存从印度取回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而建的,并葬有舍利子万余颗。据说塔名的来历是这样的: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袭印度塔之原名。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
扩展资料:
大雁塔的南北广场:
北广场:大雁塔北广场以盛唐文化为设计主题,借鉴发展了唐长安城里坊规划模式,主要有三个景区,分别为入口区、水景区和大唐浮雕区,大型的水景区是广场的一个高潮,其两侧布置有绿地区,小型的水景区和地景浮雕区等。同时具有休憩和观赏的功能。
南广场:唐朝文化是南广场的主要展示元素,玄奘雕塑,广场铺装,墙面浮雕,小品设施等都是为这一主题服务,无论是宏观布局还是细节刻画,都无一与文化的主题脱离,其中中心雕塑区的中心景观就是闻名的玄奘雕塑。与大雁塔在一条轴线上,与大雁塔交相辉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