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如下:
1、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江滨中路。台州府城,始建于晋,成于隋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总面积共计3.12平方公里,囊括了江南长城、紫阳古街、东湖夜月、巾山塔影等名优景点。
2、江南大峡谷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尤溪镇指岩村。峡谷纵深35KM,沿线海拔300M-1200M,呈阶梯上升。山美林密,巧岩丛生,气候宜人。
3、江南大峡谷军事漂流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下双线尤溪镇江南大峡谷内。景区充满了浓厚的军训色彩,具有漂流探险、军事训练、亲水休闲等功能,漂流河段分为军事探险漂流和军事休闲漂流,长度都3.6公里。
4、洛河公园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柏叶东路99号附近。公园为一个以植物造景为特色的滨河生态休闲公园。
5、羊岩山茶文化园景区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河头镇。茶文化园占地约20平方公里,其中茶园约5平方公里,分别由羊岩茶道、羊岩之巅、茶乐园、茶生态园等四大功能区和数十个景点组成。
1、白云洞;崆山白云洞位于邢台市临城县境内,南距邢台市56公里。崆山白云洞形成于5亿年前的中寒武纪,是我国北方一处难得的岩溶洞穴景观,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十大奇洞之一。现已初步探明并开发开放了“人间”、“天堂”、“地府”、“龙宫”、“迷宫”等五个洞厅,游线全长4000米,最大洞厅约2170平方米,主要景点200多处;2、峡谷群;邢台峡谷群是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景区位于邢台市西70公里处,由24条峡谷组成,其中长1000米以上的达8条,是太行群峰中的一大奇观。邢台峡谷群是以石英砂岩峡谷景观为主体,辅以山崖、瀑布、人文风情等景观的峡谷群型旅游区;
3、天河山;天河山---中国爱情山,位于邢台市西部晋冀交界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总面积30平方公里,是中国七夕文化之乡,牛郎织女传说的原生地。这里奇峰林立,峡谷幽峻,植被丰茂,林木葱郁,这里群瀑飞雪,清泉鸣筝,水源丰沛,是著名的“太行水乡”;这里松涛阵阵,牛羊成群,又称“云顶草原”。天河山风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河北省重点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4、达活泉;邢台市达活泉公园位于邢台市桥西区西北。原为一水池,周百步,深丈许,泉水晶莹碧透,一望见底,水量大时,主泉似开锅之水,翻华斗艳,银花沸腾,犹如玉盘行珠,滚流不息。后赵神僧佛图澄曾于此龙岗咒水。北宋咸平年间,邢州刺史柳开浚,曾在此建亭植柳,加工修饰,遂使达活泉成为一郡之胜。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曾在此引泉筑渠,以通舟楫,灌田园。明清时期,达活泉分别是顺德府十二景和邢州八景之一,民国八年,冀南镇抚使王怀庆在泉角筑花园,至今树木阴翳,为冀南之名胜;
5、开元寺;开元寺,又称大开元寺、东大寺,始建于后赵石勒年间,唐开元年间玄宗下诏改建为开元寺,该寺是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和禅宗七祖神会大师的驻锡之地,曹洞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大开元宗的祖庭,金元时期的北方佛教中心,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代后梁时天竺高僧空本曾在此翻译佛经,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敕留开元寺、诏建大圣塔,宋徽宗下诏改名为圆照塔,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更名为普门塔,该塔十三层,高108米,可容纳千人,元代升开元寺为大开元寺,为宣政院直辖皇家寺院。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在邢州开元寺召开资戒大会,一次受具足戒者达十万人,明清时期古刹春游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
汉代房子已是有名的“丝绸之乡”,所产白绸作为贡品,时与蜀锦媲美;隋唐时期白瓷,以“类银类雪”闻名中外。临城县文化遗迹颇多。有仰韵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春秋时期晋临邑城遗址和汉代柏畅城遗址;隋唐时代的瓷窑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代的普利寺塔,建于明代的护城古堤和息波亭,还有竹壁村民陈氏三代人跨明清接力60年修筑的三叉两孔蛤蟆桥,至今保存完好。它们都凝聚了临城先民的智慧,铭记着临城历史的民展轨迹。(1)普利塔
位于县城中部,因塔南旧有普利寺而得名。塔身为砖质结构,高33米,9层,塔身呈正方形,底边长7.12米,逐层递减。每层四角旧有玲珑铁钟一挂,晚风袭来,丁当作响,为“普利晚钟”之称,为临城古八景之一。塔底级较高,外壁四周砖刻974个佛像,内壁砖刻40个佛像,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故又名“万佛塔”。塔身内有石拱门,门内有井。塔下筑有石台,台高10米,南北长28米,东西宽23米。塔东曾有亭台,旧志载,宋徽宗下晋驻于此, 命宰相蔡京书“爽亭”二字于碣上,今已废。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息波亭
位于县城西护城石堤上,俗称八卦亭,占地32平方米。旧志载,明万历十六年知县程鹏抟建,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宋广业重修。亭呈八角形,高5.5米,内施斗八藻井,外为八角攒尖布瓦顶,造形精美。外八柱以上以隶、楷两体刻着14条古文名句,字体丰润劲媚。亭内有石桌石凳,古时是文人雅士邀朋聚会之处。
(3)护城石堤
位于县城西侧,为防水患而建。始建于明隆庆三年、万历七年与二十五年历年修筑。古堤长800米,高3米,宽2.4米,为巨形青石筑砌。堤南端有一碑碣,长宽均为1.8米,青石镌刻,碑阳为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程鹏抟为修筑河堤的呈文,共1585字,碑文均为阴刻楷书,书法刚劲有力,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碑文记载了河水泛滥、城池受危经过,对考证古河道的历史演变具有宝贵的科学研究价值。
(4)蛤蟆桥
位于县城西北14公里竹壁村东。因桥下有巨石形似蛤蟆而得名。据旧志载,桥始建于明崇祯三年,完工于清康熙三十年,为竹壁村民陈志美、陈三光、陈文显祖孙三代接力修造而成。此桥青石筑成,长108米,宽5米,高8米,三叉两孔,呈人字形,故又名双脊桥或者双济桥,古时为临城县南北交通要道,现保存基本完好。
(5)临城煤矿遗址
位于县城西北6公里的祁村村北。总面积0.5平方公里。在遗址的中央,有一对井筒,直径6米,深200米,井壁用青石和水泥浆砌而成,工程坚固。1882年,洋务派筹集资金139860元开办了石固煤矿、胶泥沟煤矿。1898年8月,中国与比利时首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1903年,中比第二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1905年签订合同。主副井筒于1907年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直隶临城煤矿的建成仅晚于直隶开平、山东华德、辽宁抚顺三大煤矿,是清政府和外商建成的第四座大型煤矿。1927年矿井被水淹没,生产停顿。抗战爆发后,临城矿务局的官员弃矿南逃,煤矿地面物资全部葬入日军之手。日军在这里残杀人民,毁坏建筑,用火车运走所有设备。1943年,闻名中外的临城煤矿全部变成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