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楼兰是现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
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
扩展资料
公元前176年,匈奴王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司马迁抄在《史记·匈奴列传》里。信中说,匈奴军队击败一度称雄中国北方草原的月氏人,“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这是“楼兰”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
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历经十三年艰苦回到汉廷,他向武帝报告所经的西域国度时说,“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姑师是另一个西域古国,也叫车师,而盐泽即我们并不陌生的“罗布泊”。这个报告也被司马迁抄下来,录在《史记·大宛列传》里,这是史书中最早介绍这个古国的位置。
沿着张骞开辟的这条路,出玉门关,过沙漠地带,首站就会到达罗布泊西北岸边的楼兰。然后,从楼兰往西北,过焉耆、龟兹,沟通丝绸之路北道;往西南,经且末、精绝、于阗、莎车等地,进入帕米尔高原,是为丝路南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楼兰(西域古城遗迹)
楼兰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小国的名字,当时是在中国西部,而如今已经没有它的存在了,人们探寻发现已经找不到楼兰城的具体位置,它似乎已经是留存在边塞诗人的诗里和人们记忆里的东西了。很多诗人都喜欢提到楼兰,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是因为当时楼兰只是一个小国,但是他们的国王却有着很大的雄心。
想要和匈奴一起联手把汉朝打败,但是他们的计划并没有成功,因为汉朝派出了非常有名的将领,霍光去阻止他们的这场计划,最后霍光成功了,而当时战场上也流传着这几个字,不破楼兰终不还。展现了汉朝将领奋勇杀敌一心为国的情感,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誓死保卫自己的城池,及时揭开敌人伪善的面纱,是我们永远值得尊敬的英雄。
这7个字一出,似乎我们又看到了当时战场上的场景,尽管有几个国家一起联手与汉朝为敌,但是汉朝将领们完全没有惧怕,而是奋勇向前,宁可拼上自己的命,也要将敌人打退,也要守卫自己的家园,这是多么值得感动的事情啊,楼兰败就败在它有这个心却并没有成功的实力,这让它从根源上就失败了。
我觉得楼兰城的消失是一个历史必然的结果,因为它们毕竟处在西部,而且荒漠广布,一旦没有足够的补给,那么整个城都会很轻易的消失,如果风暴来袭,那么没有人的生命是安全的,很容易就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楼兰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也叫鄯善国,从汉朝敦煌郡出玉门关之后,有南北两条路通往西域深处,以《汉书》的记载,楼兰位于南路,出玉门关后,经楼兰,沿着南山北面,顺着塔里木河往西走就能到莎车(今新疆喀什),再往西可以到大月氏(今土库曼纳巴德)和安息(今伊朗),这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师(今新疆吐鲁番)位于北路,出玉门关后,经车师,沿着北山南面,顺塔里木河向西就能到疏勒(今新疆奇台),再往西可以到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中东部)、奄蔡(今哈萨克斯坦里海与咸海一带)。
也就是说楼兰是当时进入西域南路的必经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边,在神秘的罗布泊的西北边,这里也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边缘地带,也是如今新疆最荒凉、最神秘的地方。
楼兰第一次出现在华夏的记载是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说的一句话,被收录在史记中:
《史记》:楼兰,古邑有城郭,临盐泽。
汉朝才第一次知道西域有楼兰这个国家,还知道在楼兰旁边有个咸水湖,也就是传说中的罗布泊,罗布泊曾经是个很大的咸水湖,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都汇入罗布泊,后来由于河床改道,水流减少,导致罗布泊干涸,没有水之后导致当地寸草不生,成为无人区,这跟楼兰古国的灭亡息息相关。
唐朝大诗人李白有首诗涉及到楼兰:
《塞下曲》六首之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另外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也有一首诗是关于楼兰的:
《从军行》七首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在诗中说要斩楼兰,王昌龄在诗中说要破楼兰,楼兰人究竟做了什么?让唐朝的诗人这么怨恨它?
事实上,李白和王昌龄生活的唐朝,楼兰已经灭亡了,楼兰存在的时候,是从中国的西汉前期一直到唐朝初年,差不多是在公元前176年(西汉文帝时期)到公元630年(贞观三年),实际上楼兰建立的时候要早于公元前176年,一共存在了800多年的楼兰古国,就这样灭亡了,想要明白唐朝的这些诗人为什么恨楼兰,就得明白楼兰的历史及与汉朝的渊源。
根据汉书的记载,楼兰的王城是扦泥城,离长安6100里,楼兰国有1570户,人口有14100人,军队有2912人,当时汉朝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来管理西域,楼兰作为36国之一受到汉朝节制,汉武帝听了张骞对西域的描述后,很愿意与西域来往,于是频繁地派出使者出使西域,出使西域一定要经过楼兰与车师,但是最初楼兰国和车师国都是忠于匈奴的,经常攻杀汉朝使者。
于是汉武帝就派赵破奴和王恢一起率军攻打车师和楼兰,王恢率领七百轻骑攻打楼兰,俘虏了楼兰王,于是丝绸之路就畅通了,而楼兰则向汉朝称臣纳贡,匈奴听说后,就派兵攻打楼兰,楼兰同样敌不过匈奴,于是楼兰王就派了一个儿子到匈奴当人质,一个儿子到汉朝当人质,楼兰因为实力太弱,两边都不愿意得罪,所以脚踩两只船。
汉武帝曾经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军万里攻打大宛,等李广利大军通过后,匈奴就联合楼兰扣押走在后面的汉朝使者,汉朝得知后,就派出驻守玉门关的将领任文率军攻打并逮捕了楼兰王,并质问楼兰王为何叛汉?
楼兰王回答道:我们楼兰夹在汉朝与匈奴之间,如果不采取两方归属的做法,就无法让自己安全,我希望能让楼兰迁到汉朝境内居住。汉武帝听了楼兰王的话,认为他很直爽,就赦免了他,放楼兰王回国,让他负责侦察匈奴的动静,楼兰王去世之后,楼兰国人请汉朝送还质子,但在汉朝的这个质子由于犯法被处以宫刑,没脸回去,于是推辞了。
之后楼兰人拥立了新王,然后又送质子到汉朝,后来这个楼兰王也去世了,匈奴先知道了这事,就把在匈奴当质子的楼兰王子送回国当王,汉朝要求楼兰新王到长安晋见,但是楼兰新王不敢去,推辞说后年再去。之后楼兰国几次背叛汉朝,还劫杀汉朝使者,直到汉武帝去世,楼兰王也不来长安晋见,而楼兰王的弟弟尉屠耆则投靠了汉朝。
到了汉昭帝时期,大将军霍光派出傅介子出使楼兰,傅介子带着勇士和财物来到楼兰,然后说要赏赐财物给楼兰王,与楼兰王一起喝酒,单独谈话,然后傅介子就派了两个勇士在后面刺杀了楼兰王,在别的国家刺杀了人家的王,傅介子也算胆子够大,然后傅介子对着楼兰人说了一番话:
王负汉罪,天子遣我诛王,当更立王弟尉屠耆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自令灭国矣!
这话的意思是说:楼兰王有辜负汉朝的罪过,天子派我来诛杀他,应当另立在汉朝的王弟尉屠耆为王。汉兵将要到了,你们不要乱动,否则,就会被灭国!
傅介子说这话,做这事,那可是需要相当的勇气,要是楼兰人一拥而上,死的就是傅介子,但是楼兰人清楚知道自己的实力,与汉朝对抗是没有好处的,只能接受了傅介子的建议,然后任命当初投靠汉朝的楼兰王弟弟尉屠耆为楼兰王,汉朝给尉屠耆配了印章、妻子、物资,并将楼兰的名字改为鄯善,同时,汉朝应尉屠耆的请求,派了一个司马带着40个将士在伊循城(新疆若羌县城东)屯田,兼顾协助楼兰新王,从此之后,楼兰在中国的史书上就被称为鄯善,汉朝在伊循城屯田的习俗也流传下去。
西汉灭亡后,西域混乱,各自为战,东汉直到汉明帝时期才开始对西域用兵,公元73年,汉明帝命令四路大军攻打北匈奴,74年,汉军进驻西域,并重开西域都护府,并设置了屯田区和驻扎点,75年,汉朝大军回撤北匈奴反扑西域,除了班超之外,汉朝在西域的存在又被北匈奴所攻灭,之后班超用了几十年时间,以一人之力带领36个随从并依靠东汉的国力和声威,征服了整个西域并重开都护府,鄯善再次归属东汉。
东汉末年,中原再次大乱,再次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直到曹魏时期,才重新打通河西走廊,鄯善派遣使者表示臣服,曹魏在西域设置戊己校尉,恢复对西域行使主权,曹魏灭亡后,西晋取代了曹魏的权力,鄯善臣服于西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乱几百年,无法顾及西域,西域也是各自为战,西域36国逐渐演变为七个国。
鄯善国还臣服于前秦、北凉、北魏,直到北魏时期,取消鄯善国,在当地设置郡县,鄯善国才开始逐渐灭亡,而楼兰作为鄯善的曾用名,出现在一些唐诗之中,根本原因是:楼兰已经成为西域非华夏敌对政权的代名词。
李白和王昌龄所说的斩楼兰和破楼兰,实际指的是斩杀外敌和击破外敌,并不是指的鄯善国,这里的楼兰是一个泛称,华夏并不怨恨鄯善或者楼兰,而是怨恨与华夏作对的外敌,而唐朝诗人所表达的只是对敌的怨恨,楼兰如果与华夏为敌,那华夏就怨恨楼兰,如果楼兰不与华夏为敌,那华夏也不会怨恨楼兰。
再一个楼兰是离华夏最近的西域国家,也是最早臣服于华夏的西域国家,对于西域诸国有风向标一样的示范作用,事实上,楼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时叛时降,脚踏两只船的存在,因为楼兰实在太弱小了,整个国只有14100人,军队只有2912人,这个规模甚至不如汉朝随便一个将军带领的军队,比如王恢率领800汉军轻骑兵就攻破了楼兰,这样的体量根本不是汉朝的对手,汉朝也不会把楼兰当成敌人怨恨,楼兰的背叛都是因为匈奴,这是心知肚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