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蒸汽机车时期
中国建造第一条官办铁路是1881年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唐胥铁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作“龙号”机车。
大约从1830年到1900年前后。这一阶段以蒸汽机的发明和钢轨生产技术的进步为代表,解决了铁路发展的动力和钢轨等关键问题,促进了铁路的大发展。
2、内燃机车时期
1958年9月9日,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是"巨龙"号于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厂研制成功,机车的3万多配件全部是中国制造。1959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当时命名为“卫星”,后面经过长期改进,定型为东方红型。
1964年“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批量生产。到1969年,已制造出4000马力的内燃机车,如“东风型”、“东方红型”和“北京型”内燃机车等。
大约从1900年~1950年前后中国许多铁路线上已有各种类型的内燃机车牵引着长长的列车在驰骋着,一些主要干线的直达客车基本上实现了内燃机车牵引。
3、电力机车时期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修筑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鸡—成都),除了建成宝成路电气化线路外,又修建了多条电气化线路。与此同时,我国还研制成了“韶山”型电力机车(1994年),也投入使用,1997年开始批量生产并改良。
1950年~2000年在这一阶段中,铁路技术的进步主要是围绕机车技术的进步和钢轨断面的改进两个方面进行的。特别是电力机车的出现,为铁路的发展提供了干净的动力。
3、高速列车时期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首先提出了高速铁路的设想,并最早开始试验工作。中国高速列车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初期以国外引进为主、自主研发为辅。2000年“神州号”内燃动车组诞生,又戏称“大白猫”。之后又有“先锋号”、“中华之星”电力动车。再之后就是和谐号动车组系列相继投产运营。
中国最初引进的高速列车为日本和德国,以“吸收,消化,再生产”的理念。通过日本、德国的技术支持,进行学习再创造。在高速列车的形态上就可看出,中国初期的和谐号形似日系和德系的高速列车,尤其是CRH3型就具有许多德国高速列车的特征。
2017年2月25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正式上线运营。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复兴号”动车组的成功研制和运营,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高铁关键核心技术。
有的。
研制中长途双层旅客列车是解决我国铁路长途客运紧张的重大措施之一。以南京浦镇车辆厂和长春客车厂为主研制的中长途双层旅客列车由双层软卧车、双层硬卧车、双层餐车、双层硬座车、单层行李车和发电车组成,按20辆编组设计。
列车参数
(1)构造速度140 km/h。
(2)使用寿命30年,软卧车定员50人,硬卧车定员80人,餐车定员72人,硬座车定员174人。
(3)行李车载重不小于17.7吨。
(4)容积达到126立方米。
(5)发电车装机容量990 kW。
我国临时旅游列车为双层,车次以字母“Y”开头。临时旅游列车,是在名胜古迹、旅游胜地所在站和大中城市间开行的旅客列车,临时旅游列车速度较快,停站较少车体也比较高级。速度每小时160公里以上。为旅游而开设的列车,分为直通旅游列车和管内旅游列车。
目前只有极少量列车使用此编号,其中Y1-Y498为跨局列车,Y501-Y998为管内列车。铁路系统标准念法为“游X次”,但普通民众通常念为“YX次”。
扩展资料:
重庆师范大学一名大二女学生把列车硬座车厢创新设计成双层,合理利用空间,使车厢增加卧铺,可站、可坐还可睡觉,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双层列车的设计理由:车厢过道空间最闲置。乘坐过硬座列车,尤其是在春运期间乘坐的旅客或许都有感触:过道,开水处、厕所等地都会被占领,似乎一切能利用的空间都已利用了,若想来回走动、上厕所,那是相当地不便。硬座车厢最大、也最闲置的空间是在过道上方。
双层列车的设计原理:利用空间增加卧铺位。设计主要针对硬座车厢,有座、无座、卧铺同时进行,无论是从旅客的舒适度还是铁路部门的经济效益来看,都是有益无害的。当然,硬座车厢的卧铺价格不能完全按照卧铺车厢来参考,价位应当便宜点,又比硬座票贵一点,这样才合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时旅游列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春运乘火车太挤 大二女生设计双层列车获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