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公元前1045年,封太公姜尚(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1015年在位) 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今临淄)。传齐丁公姜伋(公元前1014年—前1010年)、齐乙公姜得(公元前1010年—前?年)、齐癸公姜慈母,至齐哀公姜不辰(公元前?年—前867年)。齐献公即位后,复都营丘。为防备纪国入侵,他加固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齐献公就顺理成章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
战国时代,齐国的都城在临淄,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武王伐纣灭商后,姜子牙的长子丁公被封于齐,建都营丘(有观点认为,营丘就是临淄),后来胡公迁都薄姑(今天的山东博兴)。公元前859年,迁都临淄,至公元前221年齐被秦所灭。临淄作为齐国都城,历时600多年之久。
临淄城东南有个湖,叫做“天脐渊”;城北有两条东西向的大道称为“庄”,宽15米,可六辆马车并行;中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大道称为“康”,宽17米,可陈师列阵,在康、庄大道之间,是城中最为繁华的地带——“国市”。
当时的齐国人,自从姜子牙伐纣灭商之后,被周武王封于此地后,就世代生活在这天之脐上。
相关内容:
从公元前11世纪晚期,到东汉末年曹操除国,齐国临淄无论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工商业繁荣程度、市民文化质量,均一直雄踞全国各城市之首,有“东方古罗马”的美誉。
齐国故城是列国中最为繁华的都市之一,也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根据《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载,公元前859年齐国第7世国君齐献公开始以临淄为都城,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止,先后作为姜齐和田齐的国都长达630余年。
当时诸子百家争鸣,齐国人才辈出,著名的“稷下学士”因团聚集于都城的稷门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