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一家不错的街头小食店,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黄大仙区新蒲岗康强街32-34号康强洋楼地下16A铺。
香港街头小吃街有很多,最早期的“为食街”位处中环士丹利街与嘉咸街交界,街内有多个售卖早、午、晚三餐及宵夜、糖水(甜汤)的熟食小贩,后因为1997年香港发生金融风暴,店铺租金大幅下降,令小贩得以负担铺租,遂开始在店铺经营,而且越来越受欢迎;
店铺越开越多,而且多会集中于一处经营,如旺角的花园街、油麻地的庙街等都有大量的街头小吃出售。比如旺角的花园街、油麻地的庙街等都有大量的街头小吃出售。
扩展资料:
一、香港街头小吃:
香港街头小吃的发展源远流长,从19世纪开始,香港已开始有路边摊档,它们都是为了维持生计以及照顾社会低下层人士的饮食所需而出现的,至于街边小吃摊档则在1950至60年代初发展最为蓬勃。
售卖的小吃种类繁多而且价格廉宜,因而深受欢迎,后因卫生问题被政府逐步驱除,这些路边摊档遂开始进入店铺内维持经营,虽然不再在路边“推车仔”,但所出售的食物仍是街头所售的小吃,因此极受欢迎。
香港街头小吃的种类很多,例如鸡蛋仔、碗仔翅、臭豆腐、生菜鱼肉汤、鱼丸、砵仔糕、牛杂、格仔饼、炸鱿鱼须、烧卖、煎酿三宝等等都属此类,它们大多以纸袋或发泡胶盒盛载,而以竹签或胶匙食用,即买即食,没有任串烧、何餐桌等设备。据《苹果日报》于2002年8月8日的一篇报道所示,香港人每天便吃掉55吨,约375万粒的鱼丸,数量惊人,足见香港人对街头小吃的热爱。
从香港街头小吃的特色与发展,可见香港人独有的香港饮食文化特色。香港人除了平日生活节奏快捷、工作速度快以外,在饮食方面亦可显出港人讲求快速的心态,不但吃的要快速,连制作食物的也要快速,才能在社会生存,街头小吃恰好显示出这个特点。
二、历史发展:
街头小吃在最初也是在街边档口先出现。街边档口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早于1880年代已有街边档口的出现,它们日以继夜做生意,而当时亦已有大牌档的出现,大牌档亦是在街头摆卖的,是领有政府牌照而拥有比小贩更大面积的摆卖地方,与小贩有相似的地方。
其后更开始有“为食街”的出现,所谓“为食街”是指一些熟食小贩集中在一处地方售卖食物予低下层市民,而最早期的“为食街”位处中环士丹利街与嘉咸街交界。
街内有多个售卖早、午、晚三餐及宵夜、糖水(甜汤)的熟食小贩,50、60年代开始出现了大量小销售卖街头小吃,至1970年代开始,政府为整顿市容,重新规划城市,开始抑止街边摊档阻街情况;至1997年回归后,政府因为路边摆卖食物衍生卫生问题而大力打击这些无牌小贩,令街边小贩的数目骤然回落,至近年,小贩数目已大不如前,但街头小吃已不再只限于“街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香港街头小吃
湾仔可是个非常值得花一天时间好好探索的地方,这里有著名的日、月、星街,还有秀华坊以及利东街和富德楼,满满都是惊喜,还能一次性满足你海淘原创单品的愿望!White do白做研究所,从名字上看就有一种无所谓的闲散感。小店是由三个闲云野鹤一般的人物齐力开的,他们都对忙碌的流水线生活感到疲惫,才选择在湾仔日街“逃离”~
手拭布
白做研究所里有美式复古皮匣、英国绅士包、神秘玛雅风情凉鞋、京都寺院的日式小物……在这里,没有千篇一律,有的只是“哇,好特别,超级少见”的稀有,不妨来淘一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