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热内卢是座不夜城。经营旅行社的项氏夫妇要在里约热内卢最著名的巴西窑烤餐厅MARIUS款待我,好让我用舌头舔一舔异国文化的美味。餐厅就在沿海滩走的“大西洋路”上,才八点多就已经座无虚席了。
我由经验得知,要吃巴西窑烤就得慢慢来,最好是以一档速度慢慢吃,可是,就在我们落座没几分钟,持刀拿烤肉的侍者就接二连三来了。
先是沙朗,再是鸡腿,接着排在后头也不知是牛的哪一部位(恐怕要吃几回合才搞得清楚),有时是鸡心或鸡翅,有时又是猪肉或香肠,我简直无法应付这种轮番的上菜法,最后逼我起身绕自助餐长桌几圈来帮助消化,谁还有余力去对付那长桌上几十道的巴西传统佳肴呢?我怀疑我吃了半头牛。
吃啊,吃啊,我愈来愈力不从心,但侍者显然没有罢手的迹象。幸好,主人看出端倪(我坐立不安),问我要慢一点吗?慢点?呃,不,我想叫停,但他们的屠刀在我面前闪闪发亮,我怎敢喊不?主人哈哈一笑,懂了。
于是,主人将桌上一个绿色筒转了一下,变成红色筒了,侍者才停止靠站。我明白了,桌上那个小圆筒原来是侍者的“交通信号”,绿灯是催请上肉,红灯是不吃了,黄灯则是慢慢来。
这一餐真是无可挑剔,我知道了牛的哪一部位烤起来最好吃,这些部位大概分散在牛后腰至大腿的位置。不过,CUPIN(发音为“古宾”)却是巴西人认为最上等的珍馐,那是牛脖子上突起的一小串肉,所以,每次一出场,就被识货的人拦截了。事实上,我在餐厅消磨了近两小时,也只吃到一次。想到一头牛也才一小串“古宾”,能分到一些就算赚了(这是主人的说法,因为餐厅以人头计,每人约20块美金,不含饮料)。
但窑烤的学问还多着呢。我趁老板来致意时,盛赞烤肉香嫩多汁,他眉开眼笑,直言不讳此中诀窍:首先,肉必须是当日现宰的上优牛肉(绝不能冷冻,只能冷藏);再者,烤的功夫更重要,必须趁油脂尚未滴出来之前翻转,因此,不停翻转的结果是,牛脂原汁原味完全“密封”在牛肉里头,但表面也不能焦,所以翻转的功夫就决定烤肉的品质。
土窑美食在海南流行过一段时间了,但新开的依然如雨后春笋。开多了也好,毕竟不要电话预约排号了。土窑美食对于许多海南人来说,是童年时代一道“野菜”。将田间捡回来的泥块摞得象一座小土楼,然后用火烧,最后用烧红的泥土覆盖新鲜的地瓜上,孩子们欢快地用手中木棒敲打土块,直到烟灭土块平整,被孩子们称之为“番薯炉”的土窑美食打造成功。那么用这样的方法吃海鲜滋味将更加特别,而今土窑海鲜已经成为一种美食风尚,引得不少自驾游人蜂拥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