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是哪个省

巴士底狱2023-03-10  43

旧州是贵州省。

旧州镇,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地处黄平县西北部,东与新州镇接壤,南与上塘乡、野洞河乡相邻,西与浪洞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相望,北与一碗水乡、遵义市余庆县比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5千米,距州府78千米。 总面积224.29平方千米。

春秋时期为且兰国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旧州镇。1992年,撤区(旧州区)并乡(旧州镇、红梅乡、石牛乡、石板河乡)建立旧州镇。

气候特征

旧州镇多年平均气温15.7℃。无霜期年平均29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60天,最长持续干旱天数200天(2011年),最大降雪厚度7厘米(2010年)。极寒持续最长天数65天(2008年)。

旧州镇镇内主要河流海阳河流入清水江至洞庭湖,上游由上塘乡老祖关和黔南州翁安县南水村流入海阳湖经何家榜村、桂花村、平西坝村、老里坝村、校场坝村、白子桥村、川心村、巢虎屯村进入施秉县、镇远县至清水江,境内支流有红梅河、冷水河,境内流长45千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旧州镇

旧州服务区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至百色高速公路全长177.849公里,路线起于隆林县黔桂交界处的南盘江大板村附近,与贵州省的安龙至板坝高速公路相接,途径田林县,经委乐、旧州、潞城、田林、汪甸、永乐、那务,止于百色市四塘,接南宁(坛洛)至百色高速公路,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正式通车

广西百色至隆林高速公路2011年1月27日建成,为国内第一条大规模采用橡胶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的高速公路,还“消化”掉了20万个废弃轮胎。

广西隆林至百色高速路(以下简称隆百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广西境内路段,是联系云南、贵州两省最便捷的公路通道,全长177.516公里。

据了解,这段高速在广西公路建设史上有“三个之最”:一是路线总长中桥梁和隧道所占比例达32%,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最高。桥随相连,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

比如田林7座隧道群,几乎首尾相接,穿越了城东北面整个山坡,最长的隧道接近2公里;二是投资规模最大,是广西第一条投资超百亿的在建高速公路。

三是施工条件最艰难,项目地处广西西南部山区,属云贵高原边缘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路线主要沿狭窄的河谷走廊布设。

靖西的旧州

原绿色

旧州是一个容易让人以为是和新州相对应的词,或者故地,而且全国有好几个地方都叫旧州,所以我不得不声明我现在说的是靖西的旧州。

事实上,我也怀疑靖西的旧州这个名字也是因为靖西政府迁走后得来的,因为它最早叫“那签”,最繁盛的时候是叫“归顺州”。公元808年(唐朝元和三年),首领黄少卿受封归顺州刺史开府那签,直到清顺治七年(1650年)才将州治迁到如今的新靖镇。

在全民拍客和全域旅游时代,靖西的旧州是一个绝好的“打卡”地,拍出的照片绝对别有一番民族风味!那古色古香的老式砖瓦建筑,斑驳的红木门,沧桑的青石板路,挂满小巷的绣球和灯笼,以及心灵手巧的的壮乡手工艺人,无不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那刻意装扮起来的壮族历史和文化,那为了旅游而种植的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太阳花……包括移植到这里的中华“福”“寿”“和”字文化,加上本来就有“小桂林”美誉的山水,是一个风情万种摇曳多姿的南方小镇。

其实,旧州现在只是靖西市郊的一个古村,夸张些说算是古镇。说镇也有些不太妥帖,我曾经站在旁边的山包上瞭望,从规模来看,就是一个村而已。但我用脚丈量了靖西市区以后,在脑海里却有一种意象,靖西是一棵郁郁葱葱婆娑葳蕤的大树,旧州就是靖西的根。旧州的历史就是靖西的历史,旧州的文化就是靖西的文化。在旧州最繁华的位置,建有一座壮族生态博物馆,展示本地壮族的历史渊源、民族服饰、生产工具、民俗节庆和传统工艺等等。和旧州比起来,靖西市区的所有景点都好像赝品,再怎么仿旧也只是复制品。比如,那个仿照鹅泉建设的“鹅字碑”。

旧州是最壮族的地方,是壮族特色和文化最浓郁的地方。

走进旧州,深入旧州,你就发现,旧州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概括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吉祥物……

一个男人,奠定了旧州的根基,他叫张天宗。

旧州的崛起,离不开张天宗这个标志性人物。张天宗是江西人,一个铁血汉子,一个智慧人物。公元1275(宋德佑元)年,他追随文天祥抗击元朝军队,1276年兵败后本来准备到安南(今天的越南)去,结果迷道进入了那签。他看到这里山清水秀,便计划在这里休整,以待时机,再反元复宋。于是,他运用自己的智慧、资源和汗水,给这片一直以来封闭落后的“蛮荒之地”带来了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在这里披荆斩棘,开通车马人行道;建造草舍,村边种竹,挖井植树;垦荒造田,引种稻谷,兴修河堤水利,引鹅泉水灌溉……经过几年的整治,把偏僻之乡治理的井井有条,田园焕然一新,遂定居下来,与当地壮族人民亲密无间,慢慢被推举为峒主。尤其制定的亭田制度,造福百姓,世代称赞不已,

给当地人办了实事改善了生活和生存状态的张天宗被当成神一样的存在,留下了很多故事和遗迹。相传,张天宗在打井时,碰上一魔石,偷喝地下水里的日月精华,于是,他与魔石斗智斗勇,战胜了石魔,并救出了被压在地下的金龟。为了感谢张天宗,金龟让井水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灌溉田地。从此,田里有了足够的水,年年丰收,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这段趣闻现在看起来不禁推敲,但我还是相信当时当地老百姓对把他们多年想干而干不成的事干成了的英雄那种崇拜的虔诚。那口有传说的古井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在井旁还有一棵榕树,长的郁郁葱葱,现在已经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冠盖如云,象征着旧州的兴旺发达,也成为张天宗的一座丰碑。

历史的淘洗和沉淀,让张天宗的功绩和地位在旧州越来越凸显,清朝知县和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和影响,在村子的东南鹤山下为他俢墓建祠,形成了一个祭拜的场所,一个文化的亮点。跨越千年的历史,我站在已经几经修复还显破败荒凉的张天宗墓园,向这位先贤表达敬意的时候,还是感慨万千。对大宋王朝,张天宗无力回天,但人杰总是要有所作为的,在当年的蛮荒之地,却开辟了另一片天地,造福了壮族人民,成就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种精彩。

一个女人,铸就了旧州的风骨,她是瓦氏夫人。

时光推进到公元1496(明朝弘治九年)年,瓦氏夫人在旧州出生了。她是土司岑璋之女,乳名叫“花”,壮族发声“瓦”,后以此为姓,世称瓦氏夫人。她自幼聪明好学,饱读诗书,习练武艺,精通兵法。长大后,按照壮族土司时代门当户对及壮族婚姻不避同姓的习俗,嫁给田州(田阳县)土官岑猛为妻,改称瓦氏。后来,岑猛和儿子岑邦彦因内乱战死。瓦氏夫人把年幼的孙子岑芝扶上土官位置。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犯边的危急关头,朝廷征召广西兵抗倭。面对孙子年幼的现实,公元1554年,她不顾58岁的高龄,毅然领兵六千奔赴抗倭第一线征讨。她以“誓不与贼俱生”的气概冲锋陷阵,军令严明,势如破竹,取得空前胜利,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保国安民立下赫赫战功,被嘉靖皇帝封为二品诰命夫人,成为抗倭巾帼英雄第一人。

瓦氏夫人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成为旧州的骄傲,旧州也成了瓦氏夫人的纪念馆,旧州到处都是瓦氏夫人的影子。不但修复了瓦氏夫人旧居,在每一个显眼的地方都能看到宣传瓦氏夫人的内容。沿着村边流过的那条河边,据说是瓦氏出征犒赏三军的流水宴席所在地,渡口就成为出征的惜别地,也成为家中妻小想念远方亲人的相思长廊,连河上的小桥也被称作“望桥”,望向远方,渴望兴旺发达。村边小山包,修建了瓦氏夫人练兵的场所,被称作“点将台”。村中间的戏台(清音阁)边,也画着瓦氏的图画和简介……很难说壮族俍兵和广西军的英勇善战,是不是因袭了瓦氏夫人的血脉,至少农智高的黑旗军有可能因为瓦氏夫人的激励而平添了几分血性吧?……

一个吉祥物,斑斓了旧州的文化,它是绣球。

绣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一种用以甩投作战和狩猎的青铜器飞砣,后来经过民间艺人之手,演变成现在的绣花布囊,用彩稠制作球瓣,由12个球瓣均匀组合而成,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每个月都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绣球花瓣上有五彩丝线绣成的花卉图案、吉祥语,手工精细,美观大方。在过去,绣球是壮族男女的定情信物,而抛绣球是男女之间传达爱情的一种方式。每年的三月三,壮族男女老少都要集会对歌,多情的青年男女之间绣球传情,是多么甜蜜的一种情景啊?我们从小看戏,大户人家小姐绣楼上抛绣球招亲给贫困书生的场面总是给我们非常美好的鼓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在一些壮族的节庆活动中,抛绣球也会作为一种竞技或活动项目供人欣赏,成为传达友情和祝福的象征,狮子滚绣球也成为普及到全中国的一项运动。

绣球发源于哪里我没有考究,但世界上做绣球最好最多的地方一定是靖西的旧州。绣球风情街,是旧州古镇上最古老,也是当地百姓制作绣球最集中的一条街。旧州有居民500多户,2000多人,从七八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连五大三粗的壮家男人,都是制作绣球的高手。这里年产绣球30多万个,有“中华绣女”,有中国“绣球王”……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时,穿过天安门广场的“广西彩车”上托举的那个世界上最大的绣球,就出自旧州“绣球王”之手。在旧州,有很多为重要活动和国家大事而专门定制的绣球是珍藏品,摆在旧州的货架上,成为一种历史的记载和寄托,让来看我的两个来自河南老家的朋友啧啧称赞。可是不管出多少钱,旧州人都不卖,我们表示十二分的理解,因为那已经成为旧州和祖国共命运的一种见证,两个朋友一个人买了十个绣球,喜滋滋的,像是买到了壮族人的美好祝福……

要说旧州真正的文物古迹,我觉得还数离旧州西南大约一公里的岑氏土司墓葬群。土司制度是唐宋以来,我国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靖西土司制度从明永乐年间到清雍正八年一直是岑氏掌权。岑氏土司墓群位于旧州西农赞山麓,每一座墓葬都有特点,都很讲究,采用黄糖、油、石灰、沙混合构成,不仅坚固,而且结构独特,有的墓顶酷似盔帽,有的墓冢呈三角形亭阁式,有的呈平顶圆堡形……有的还刻有龙、凤、龟、麒麟等浮雕,有壮族和汉族文化交融的特点,已经成为广西自治区保护文物。但现在的游客一般沉醉于热闹和繁华,很少有人像我一样步行也要去看。反倒是在村东建了一个现代的岑主庙,香火还比较旺盛。

旧州最有造型感的是文昌阁,在汤汤流水的河边矗立着这样一个重视文化的建筑,配上村东那座山峰,照一张照片简直美到了一种境界,以至于我们靖西外国语实验学校印制2021年的挂历都用了这样的照片。

走在靖西旧州的街头,你心里会有一种文化和历史的感觉。可惜,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公司照搬了别处的一些文化,给人一种杂乱和别扭的感觉,反而觉得旧州自己的东西和壮族文化不够纯粹了。比如福寿等字的书法墙;比如村外替代了稻谷的大片大片的各种鲜花和强加上的爱情文化……

也有嫁接比较成功的,是那一个“和”字壁,非常形象地表示“和”字的古体字左边像古代兵器“戟”的形状,表示“和平不是一味的求和退让,和平的生活必须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来守护”。“和”字左边又像一个人,“一个人拿着一张口”是“和”字,说明口舌是非伤人的程度有时候比刀剑还要厉害,一个人只有管理好自己的嘴,不搬弄是非,避免口舌之争才能获得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抗倭巾帼英雄的故里,立这样一通“和”字壁,讲这么一番道理,我觉得是增加了文化的厚重感,这是现代人的智慧,您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503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