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石窟

和平与发展2023-03-10  24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其地处莫高乡而得名。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1.6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相传前秦建元二年(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僧乐樽(zūn)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建树。现尚存有壁画和雕塑作品的共有四百九十二窟,计有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二千一百余尊。壁画的内容包括佛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彩塑像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作品反映了我国从6世纪到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及历史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说1900年)发现藏经洞后,窟内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遭到帝国主义分子严重破坏,斯坦因、伯贤、华尔纳、鄂登堡等人曾盗窃大量的珍贵文物。

龙门石窟2000年11月30日上午9时16分(北京时间),洛阳龙门石窟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全体成员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市表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古代鼎盛时期留给世界的雕刻艺术经典巨作,从此得到了世界的承认与保护。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郊13公里处。东西两山对峙(zhì),伊水中流。望之若厥(jué),故又称伊厥。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开盘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迁都洛阳前后。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造达150年之久。两山现有窟龛(kān)二千三百多个,造像十万余尊,造像题记二千六百余块,有伊厥摩崖碑林之称。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tán)曜(yào)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 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 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处的伊河两岸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 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 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处的伊河两岸,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似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1961年,龙门石窟(含白居易墓)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468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