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是指的哪里呢?有清楚这个的不

云霄香烟2023-03-10  20

指的是‘周村’,它位于山东省中部,系淄博市辖区之一,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周村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商镇,号称“天下第一村”。周村古商业是在各种手工业、农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织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乡村盛行栽桑养蚕,所产的蚕丝、绫、罗、缎、绸等都在周村集散,从而推动了其他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通过从康熙到道光近150年的发展,周村成为相当繁华的市镇。

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周村店”称谓,明末清初开始走向繁荣。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市作为周村商业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至今保留完好。周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曾经在周村的毕氏尚书府教书33年,期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演绎的故事就发生在周村,又一部反映周村商业发展史的电视连续剧《旱码头》即将开拍。

周村最有名的特产就是周村烧饼。周村烧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了周村烧饼。虽然各地的超市里也有卖罐装的周村烧饼但是都不好吃。这种烧饼只有在古街的烧饼店里现买现吃刚出炉的才最有味道。小小的圆饼薄如纱扇,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周村古街古商城位于周村区中部,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组成,古商业街内店铺林立,古迹众多,有建于唐代的明教寺,建于清代的魁星阁,有闻名天下的“八大祥”等商业老字号,有“东方商人”孟雒川的故居等,是阁老刘鸿训、宫保李化熙、武状元王应统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商业文化内涵丰富,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优秀历史建筑。大街古商城总占地面积32.7公顷,包括两部分:一是重点保护区--指保安街以西,涿河以东,新建路以南,棉花市街以北,占地19.7公顷,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芙蓉街等古街区组成;二是规划控制区--指涿河以西,保安街以东,南下河街以北,新建路以南,以及千佛阁、汇龙桥、清真寺等古建筑群,占地13公顷。

天下第一村是指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

华西村建于1961年,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从2001年开始,华西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帮带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建成了一个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达3.5万人的大华西,组成了一个"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美丽乡村。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华西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

天下第一村

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淄博市辖区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总面积263平方公里,辖北郊镇、南郊镇、王村镇、萌水镇、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及城北路、丝绸路、青年路、大街、永安街5个街道办事处,215个村民委员会、212个自然村。人口31万,其中城市人口13万,农业人口18万。城市建成面积12.8平方公里,是一座古老而又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我省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八五”以来,周村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认真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周村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外向带动战略、第三产业优先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一些成就。93年全区经济综合实力列全省各区县第17位,跨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二OOO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64.22亿元;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73:55.57:38.6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6元。

周村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山东省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近几年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纺织、机械、化工、电子、家具等行业全面发展、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二OOO年全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2.47亿元,利润53291万元。近几年来,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周村区着力培植龙头骨干企业,使其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八五”以来,先后投资8亿多元完成了83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使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骨干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国家级、省级企业集团分别达到5家和9家。以雄鹰集团、众晶集团、飞狮集团为主的巾被生产企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最大的巾被生产基地。兰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坚固呢3000万米、牛仔服装600万件,是全国著名的坚固呢和牛仔服装生产企业,其“兰雁”牌牛仔服装成为国内四大名牌之一。宏信化工集团年产苯酐6万吨,增塑剂9万吨,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生产能力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列第三位,经济效益连续5年列化工部系统第一位。恒星集团是国家级大型乡镇企业集团,拥有固定资产5亿元,其造纸机械生产能力列全国第三位。与此同时培植形成了一批名、优、特产品,“凤阳”牌沙发、床垫,“雄鹰”、“飞狮”牌巾被,维尔舒毛毯、多星电热锅等,在全省、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周村是全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验区。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1986年和1998年分别被列为全省和全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验区。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全区461家企业中98%以上实行了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国有、集体企业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发展活力。周村的股份合作制改革被新闻界称为“周村现象”,被经济界誉为“周村模式”。“九五”以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不断深化,有10家企业成为省级规范化股份公司,同时,采取兼并、拍卖、出售、租凭等形式,放开、放活了一批中小企业,使其摆脱了困境。

周村是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周村自古商业发达,明末清初就开始走向繁荣。1904年,周村和省府济南同时被清政府开辟为商埠后,很快就发展成为闻名省内外的重要商品集散地,素有“金周村”、“旱码头”之美誉。近几年来,周村区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市场建设原则,依托纺织、沙发、家具等产业优势,大力兴办市场,先后建设了纺织大世界、沙发、沙发材料、不锈钢、摩托车、小商品等一大批大型专业市场,并建设了精品商厦、金桥商厦、金谷大厦等一批现代化商业设施。其中投资近亿元的纺织大世界成为山东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名列山东十大专业市场第3位,全国“双百强”大市场第20位。目前,周村已基本形成了以城区市场为主体,以集贸市场为基础,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特色,高中低档网点相配套,批零兼营相结合的流通格局,有力地带动了我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周村具有优越的投资环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发达,东临青岛港300公里,西距济南国际机场50公里,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309国道横贯城区。“八五”以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总投资8000万元的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连接线及其南延工程、总投资6580万元的张周路等重大道路工程的相继建成,拉大了城市框架,建成区面积由90年的9.8平方公里扩大到12.8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东部新区为龙头,中部商住区为主体,周北工业加工区、周南萌山旅游开发区为两翼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投资1.5亿元建设了装机2.1万KW的周村热电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立方米,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电话程控化;公路晴雨通车里程达到413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村道路沥青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2.4%,人均拥有公共绿地7.06平方米。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6.5平方公里的省级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实现了“四通一平”,区内企业发展到了56家。全区“三资”企业已由90年的2家发展到100余家,2000年,在全国外经行业大幅回升的情况下,我区的外经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区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3024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13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16万美元。2000年,全区对外贸易出口总值13063万美元,其中:直接出口4494万美元,外贸出口供货值8569万美元。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扶持外经贸发展的优惠政策,迅速传达国家和省市新出台的经贸政策,加快壮大我区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队伍,2000年我区又有8家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在继续巩固日本、韩国、东南亚、俄罗斯等传统市场的同时,新市场的开拓也有新的进展。

周村是全国科技先进区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近几年来,周村区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五年中申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25项,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93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在全省区县级第一个成立了人才技术市场,五年中共引进各类人才3000多名。教育工作首批跨入全国“两基”先进区县行列。体育工作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深入开展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双拥”共建活动,大力实施依法治区,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全省社会治安治理模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几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建设经济强区为中心,坚持团结务实、改革创新、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推进经济国际化、运行市场化、结构合理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为此,我们将突出建设经济强区这个中心,再创改革、开放两大优势,强化科技、教育两大支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植壮大龙头,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激发生机与活力,大力开拓发展空间,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实施“科教兴周”战略,多渠道加大投入,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459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