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去世后,是土葬。现存的藏王墓就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合葬墓。
藏王墓,是自吐蕃王朝第二十九代赞普赤年松赞至末代朗达玛等历代赞普们的陵墓群。从公元六世纪起建造,公元九世纪末结束。主墓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考古价值。
墓冢座落在距山南地区约30公里的琼结县的东南侧,三面环山,一侧傍水,环境优美,含着独特的浓浓的历史韵味。藏王墓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也就是一个冢群,并未开发挖掘;但走近藏王墓,你便会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据历史记载的墓陵共有22座,如今能够看到的有16座,这里除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墓冢,周围还分布着较为出名的班禅以及喇嘛的墓冢。其中以藏王墓为主,也就是现在的藏王墓。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扩展资料:
文成公主庙
别名“加萨公主庙”,相传系唐代藏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建。它位于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三江之源”,始建于唐代,有1300多年历史,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为青海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成公主庙在青海省玉树县结石镇南约20公里的通天河畔。相传系唐代藏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建。在庙堂正上方的岩壁下,浮雕有九尊巨幅佛像。莲花座正中,是一尊高约7.3米的主佛像。在主佛像的两侧,各有四尊高约4米的侍者佛像立在小莲花座上。
均雕刻精堪,造型浑朴生动,神态端庄,反映了唐代雕刻工艺的高超水平。庙内两侧墙壁上有二个活佛画像,雕像对面壁上亦有绘着竹笋、石榴、棉花、宝镜和馒头的壁画,记录了当年文成公主教当地藏族人民耕作与纺织的事迹。
庙宇面临溪流背倚高山,掩映于苍松翠柏之间 ,是西藏佛教徒和海内外游人朝拜与游览之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王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世民在任时期入吐蕃和亲的公主,其入藏后有效的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文成公主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仅记载其为宗(室)女,现在的史学家一般猜测她是江夏郡王李道宗。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李世民正式下诏,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同时还让李道宗亲自前去送亲。这一年,松赞干布25岁,文成公主17岁。
为显示诚意,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
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也是很满意,待她很好。文成公主初嫁到吐蕃之后,时有思乡之情。每逢日落,文成公主都会登上拉萨最高的山峰,仰望长安的方向。松赞干布理解文成思乡之苦,便为她在拉萨海拔最高的地方——玛布日山,修筑了宏伟的宫殿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可惜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17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
可惜好景不长,在嫁入吐蕃的第九个年头,松赞干布突然离世,去世时年仅三十四岁,他们两人之间也未留下一儿半女,除此之外,松赞干布与其他妻子生下的儿子,亦早早夭折,最终吐蕃的统治位置由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继承。但因为芒松芒赞当时十分年幼,所以,吐蕃的大权,自此落入了宰相禄东赞的手里。禄东赞是之前松赞干布派去大唐求亲的主事人,其外交政策还是沿用之前,同大唐交好,同时对文成公主还是比较敬重的,文成公主地位很高。
667年,禄东赞去世,禄东赞的儿子论钦陵继承大相之位,其对外拓张政策比其父亲更加激进,期间同大唐再起兵戈,此时文成公主46岁。
对于唐朝和吐蕃的交战,显然是让她不愿见到的,于是乎多次上书当时的赞普请求停战。虽然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很高,但因为没有权力,无法干涉朝权,更何况当时掌权的还是大相战火不止席卷了两国边界,还席卷了松赞干布为她修建的宫殿——布达拉宫。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感染天花,病逝于拉萨,终年56岁。一代传奇公主,就此离开了这个世界。
吐蕃王朝为文成公主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将她葬在藏王陵(松赞干布墓)旁边;而大唐,也遣使奔赴吐蕃吊祭文成公主。
回顾文成公主的一生,十七岁远赴高原,终其一生再未见过家人。26岁丈夫去世,此后孀居三十年,都不曾回到过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