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陕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辖2个区、1个县级市、9个县,常住人口340.33万(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385.04万(2017年)。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
扩展资料:
榆林的风景名胜(部分):
1、榆林古城:
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东依驼山,南凭榆阳河,西临榆溪,北踞红山。榆林建城历史已有五百多载。榆林古属雍州,号称“小北京”城中遍布四合院民居,镇北台下有号称“塞上蓬莱”的红石峡,城南有“龙穴藏珍”的黑龙潭,榆林现存青云寺、悬空寺、金刚寺、梅花楼、万佛楼、普慧泉等名胜古迹。
2、红石峡:
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3公里,距离榆林市区5公里。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榆溪河水穿峡而过直达城西。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是东邪西毒的拍摄地。
3、榆林沙漠国家森林公园:
以沙漠森林草地景观和无形的民间风俗——陕北民歌、民俗为主,以人文景观为辅,融回归自然、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城郊型森林公园。也是全国的国家沙漠森林公园。
4、红碱淖:
国家“AAAA”级景区,处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毛乌素沙漠与鄂尔多斯盆地交汇处,海拔高度1100米,大陆性季风气候。湖面41.8平方公里,大致呈三角形状,沿岸有七条季节性河流注入,平均水深8.2米,最深水位12米。
红碱淖是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1995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陕西省十大自然风景名胜区和十大诚信单位,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
5、白云山:
佳县白云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岭,山势西北东南走向,雄踞滔滔黄河西岸,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飘绕其间,远远望去若隐若现,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国家“AAAA”级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榆林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鄂尔多斯市,南接本省延安。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300米,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境内有53条河流,北部有20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红碱淖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 全市辖1区11县,222个乡镇,5545个村民委员会。市政府所在地榆林城为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总人口351.63万,其中农业人口292.73万。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是陕西面积最大的一个市。截至2009年底,榆林榆阳区城区面积扩展到5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50.3万,城镇化率由2004年的27%提高到40.5% 榆林历史悠久。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宋以后,分属北宋、西夏及金。明朝设榆林卫,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为地区建制,2000年7月撤地设市。 榆林人杰地灵。历史上先后涌现出大禹治水时期,建立过神木石峁文化的姒禹氏族、大夏国缔造者赫连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继迁、北宋名将杨继业、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民主革命时期,更是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知名人士,如中共第一任省委书记李子洲、杜斌丞、李鼎铭、张季鸾、抗日儒将邓宝珊等等,和党的众多高级干部:原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西北局第二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中共北方局/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书记尤祥斋、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张达志将军、王兆相将军、中国军事科学院院长闫揆要将军、部长安子文、省长贾拓夫等,和市政协主席/医学专家尤仙航和新起的无数科学精英,知名科学家。榆林还哺育了柳青、路遥等中国文坛的文学巨匠。 榆林物华天宝。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组合配置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21世纪中国的能源接续地,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重要源头。 2009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砥砺奋进,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也都取得较大进步。2009年人均GDP、农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净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等五项指标居全省第一。去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2.31亿元,增长13.3%,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财政总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3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33亿元,同比增长41.6%;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02个,总投资1440.11亿元,引进资金1381.13亿元;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67.5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5.9%;耕地保有量达到1546.2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1211万亩,实现粮食产量152.7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