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现在的湖北东部和河南南部。
江夏郡是指中国湖北古代地方行政区名。元狩二年(前121年)置。属荆州刺史。三国时,魏、吴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初治石阳县,后迁上昶城。吴江夏郡初治沙羡,孙权自公安都鄂后,立武昌郡,旋复名江夏郡治武昌县。
晋平吴(280)后,改吴江夏郡为武昌郡,并将原魏江夏郡治迁回安陆旧城。历经两汉至唐代,是湖北东部、河南南部重要的行政单位。唐乾元元年(758),江夏郡被裁撤。
扩展资料
南朝刘宋时,江夏郡定治于汝南县城(涂口,今金口)。当时,江夏郡与汝南县在涂口为郡与县两政府并治,郡为侨置郡所。至隋平陈,江夏郡、武昌郡皆废,入鄂州。
隋炀帝时及唐代中期,因政区通名变化,曾两度改鄂州为江夏郡。大业三年复改鄂州为江夏郡,治所在江夏县。户万九千一百九十,口八万四千五百六十三。下辖七县。唐乾元元年(758)后,江夏郡一名始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夏郡
江夏区,隶属湖北省武汉市,位于武汉市南部,北与洪山区相连,南与咸宁市咸安区、嘉鱼县接壤,东临鄂州市、大冶市,西与蔡甸区、汉南区隔江相望。区境东西最大横距54.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3.2千米,总面积2009平方千米。下辖15个街道。
江夏区素有“楚天首县”之称,历史源远流长,境内数10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证明早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在这里生息繁衍。
江夏区气候特征
江夏区属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其年平均气温介于15.9—17.9℃之间,历年平均值为16.8℃,年总降水量为889.2—1862.6毫米,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347.7毫米。
日照时数为1450—2050小时之间,温暖湿润、四季鲜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
指现在的湖北东部和河南南部。
江夏郡:古郡名。元狩二年(前121年)置。属荆州刺史部。
两汉皆治西陵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境内),属荆州刺史部。亦有前汉治于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后汉治于西陵一说。
西汉末年,江夏郡领十四县:西陵、竟陵、西阳、襄、邾、轪、鄂、安陆、沙羡、蕲春、鄳、云杜、下雉、钟武。东汉时省襄、钟武二县,增置平春县、南新市县。
三国时,魏、吴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初治石阳县(今武汉市黄陂区西南),后迁上昶城(今湖北省云梦西南)。
吴江夏郡初治沙羡(羡念邑音,县治在涂口,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孙权自公安都鄂后,立武昌郡,旋复名江夏郡治武昌县(今鄂州市)。
晋平吴(280)后,改吴江夏郡为武昌郡,并将原魏江夏郡治迁回安陆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