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颍州在今安徽阜阳市。
北魏孝昌四年 (528年) 设置。
北齐废。
唐武德六年 (623年)
改信州复置。
天宝初改为汝阴郡。
乾元初复为颍州。
辖境相当今安徽阜阳、阜南、颍上、太和、凤台、界首、临泉等市县地。
北宋政和六年 (1116年)
改为顺昌府。
金复为颍州。
元属汝宁府。
明属凤阳府。
清雍正二年 (1724年) 升为直隶州,属安徽省。
十三年(1735年)
升为颍州府。
民国初年撤销颍州府。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撤阜阳市,并入阜阳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阜阳地区有界首市、亳县、太和县、阜阳县、涡阳县、蒙城县、颍上县、阜南县、临泉县和凤台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扩展资料
阜阳市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
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董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姬姓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
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
秦代始置汝阴县。
东汉时期属于豫州(治所今安徽亳州)。
三国魏置汝阴郡。
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颍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颍州为直隶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颍州府,并以颍州本辖新置附郭县,乾隆皇帝依奏赐名阜阳县。
颍、亳二州首次并为统一版图,“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为亳县,改属颍州”。
1.安徽。
2.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新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安徽省西北部,是阜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金融、信息中心。
3.全区国土面积623平方公里,辖1乡、8镇、6个街道办事处和安徽颍州工贸园。
4.颍州因临颍水而得名,始称于北魏,西周时期为胡子国国都,战国时期为楚邑,秦汉以来,为历代郡、县、州府所在地。
5.颍州素有&ldquo。
6.历史名城&rdquo。
7.&ldquo。
8.黄淮新区&rdquo。
9.&ldquo。
10.皖北明珠&rdquo。
11.的美誉,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多年,对古颍州西湖情有独钟,留下了&ldquo。
12.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rdquo。
13.和&ldquo。
14.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rdquo。
15.等千古佳句。
颍州区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新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安徽省西北部,是阜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金融、信息中心。
颍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颍州因临颍水而得名,始称于北魏,西周时期为胡子国国都,战国时期为楚邑,秦汉以来,为历代郡、县、州府所在地。颍州素有历史名城、黄淮新区、皖北明珠的美誉,以"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而著称。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轼在此为官多年,对古颍州西湖情有独钟,留下了"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和"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等千古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