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中国东海独流入海河流,浙江第二大江,位于浙江南部,历史上曾名永宁江、永嘉江、温江、慎江。发源于龙泉市与庆元县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锅帽尖,自西向东流,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流经丽水、温州等市,干流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028平方公里,从温州市流入东海温州湾。瓯江年均径流量202.7亿立方米(最大308.5亿立方米,最小92.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9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年发电量54亿千瓦时。瓯江口是我国列长江口、黄河口、珠江口、钱塘江口之后的一大主要河口。航运业发达。
瓯江(Ou Jiang) 浙江省第2大河。山溪型河流。因温州古称瓯而得名。瓯江发源于浙闽边境洞宫山西北,东北流至丽水城郊附近折向东南。干流流经龙泉、云和、丽水、青田、永嘉、瓯海、温州注入东海,全长388公里,总落差1080米,流域面积1.79万平方公里。瓯江发源于浙江省庆元县,流经龙泉县、云和县、丽水市、青田县、永嘉县、瓯海市,从温州市流入东海。瓯江上游转折迂回于崇山峻岭形成许多急流险滩,下游北岸为永嘉、乐清,南岸是温州市区。江面宽阔,由于江流海潮相互激荡,彼此消长,泥沙沉积,形成了西洲岛、江心屿、七都涂、灵昆岛四个江中沙洲。瓯江干流自源头至丽水市大港头称龙泉溪,属上游河段;大港头至青团县石溪称大溪,属中游河段;石溪以下始称瓯江。主要支流自上而下有松阴溪、好溪、小溪和楠溪。瓯江中上游河段除局部小·平原外,全系山区,河流转折在丛山峻岭之中,水急滩多,水力资源丰富。流域四周为重要木材基地,多以木筏外运;下游为台地及滨海冲积平原,江面较宽,潮汐影响所及之河段可通小轮。河口温州港是浙南最大海港,中国对外开放港口之一。河水清澈,水质在国家二级地面水标以上,是浙江省水质最好的江河之一。瓯江青田段长82.6公里,落差30.1米,河宽200-400米。两岸群山绵延,群山起伏,山转水转,松涛起伏,绿草茵茵,芦花摇曳,卵石闪金,田园毗邻,炊烟袅袅,景色十分美丽,可与桂林漓江相媲美,有“华东漓江”之称。江中滩多潭深,甲鱼、石斑鱼、娃娃鱼等鱼类资源丰富,而且还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鼋。沿江南北两岸金温铁路、330国道贯穿而过,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石门洞以及陈诚故居、鲤鱼山、太鹤山、石郭坑底、温溪榕堤、洲头古民居群等众多景区景点,是浙南奇山秀水旅游线上的黄金地段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流,温州境内第一大河,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古名为“慎江”,也曾称“永嘉江”或“温江”。瓯江干流全长388千米,上下游落差1300米,流域面积18028平方千米,平均年流量202亿立方米。瓯江的源头是出自浙闽边界百山祖洞宫山脉的龙泉溪,由西往东,途经丽水、温州两市,在温州湾灵昆岛附近流入东海。从丽水青田县始称瓯江,是温州市地区第一大水系,中下游是浙南水运的主动脉。河口温州港是浙南最大的海港,中国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鳌江是浙江七大水系之一,也是温州西南地区的主要河流。鳌江在西晋建县时称始阳江,旋改名横阳江,又称钱仓江。因海水涨潮时,鳌江江口的波涛状如巨鳌负山,在鳌屿地方,旧有鳌山堂,后改鳌镇堂(见民国《平阳县志·神教志二》),含有巨鳌镇浪、压邪保安之意,故改名鳌江。
鳌江源于温州文成县狮子岩,自西向东流经平阳县的水头镇与鳌江镇后注入东海,全长82公里,流域面积为1479平方公里。鳌江上游发源于文成县的桂山及泰顺县的九峰山北麓,分南北两支:北支一干流经本县顺溪、山门至水头感潮区,然后经麻步、萧江、钱仓、鳌江镇注入东海;南支经苍南县莒溪、桥墩、灵溪,然后分别从沪山内河至夏桥水闸,萧江塘河至萧江水闸,横阳支江至朱家站水闸三处流入鳌江。
飞云江流域位于浙江南部,是浙江省8大水系之一。飞云江主流发源于景宁和泰顺两县交界处的洞宫山白云尖,全长203公里,溪口以上称三插溪,上游浯溪与洪口溪在百丈口汇合后始称飞云江,水流由西向东,单独流入东海,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3252平方公里,水力蕴藏量9.1万千瓦。飞云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876.9mm,年降雨量在1280—2458mm之间。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7月的梅雨期和8—9月的台风期。